【资料图】

施洛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普通人,自学上了格雷厄姆的夜校,为之折服,成了格雷厄姆的专属打工人。

他不断践行格雷厄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理念,花40美分买1美元的东西,分散投资在低估的公司上,不靠小道消息,只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徜徉在年报里,寻找失落其中的金子,值得注意的是,施洛斯看财报不是简单地筛选,他会把资产进行自己的计算重估,得出自己心目中的“不掺水”的财报数据。

早期的他完全遵循格雷厄姆的教诲,购买市值低于净营运资产三分之二的企业,后来这种企业随着1929年大萧条远去而逐渐消失,施洛斯转变为了购买市值低于有形资产净值三分之二的企业,从1960年起,低于净营运资产的股票就找不到了,他又逐渐修正了选股标准,施洛斯开始关注净资产。

一开始是寻找股价低于净资产一半的股票,找不到的时候就找寻找股价低于净资产三分之二的股票,到最后施洛斯开始买股价等于净资产的股票,但他很少以高于净资产的价格购买股票,除非特殊情况或者该企业有经济特许权。

施洛斯的选股标准一直随着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他一直在买和公司资产相比低估的公司。

巴菲特称这种方法为捡烟蒂,他给了个比喻,你走在路上,看见别人扔下的烟蒂,湿漉漉、黏糊糊,但好处是它完全免费,可以美美地吸上最后一大口,吸完就扔。

这种投资也是价值投资,其核心观点是,考虑最极端情况,企业哪怕破产清算,清算后能剩下多少价值。

施洛斯的坚守,给他带来了47年,年化20.1%,如果能从头到尾享受这个复利,1万元47年后变5476万元,岂不美哉,可惜的是!捡烟蒂可容纳的资金有限,施洛斯规模大了以后每年赚到的钱都分给投资人了,基金规模一般都是在一两个亿的水平运行。

但这个业绩足以让施洛斯的实盘超越格雷厄姆,成为世界超级投资者的一员,巴菲特前期也是走的这条路。

#巴菲特# #投资# #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