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涯时事部分内容,对理解当下经济有帮助。


(资料图片)

我相信很多人或许都有感受:疫情结束了,按理说中国经济应该会变好才是,但是为什么今年的经济似乎并没有变好,反而更加困难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经济什么时候才能变好?

这几个月,大家明显感觉到经济越来越不景气,很多数据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物价指数非常低,已有“通缩”的嫌疑;

以前我们就和大家说过,物价指数是衡量经济好坏的一个异常重要的指标:通常来说,物价指数>3.0%就说明经济过热了;物价指数在2-3%之间说明经济是正常的;物价指数<2.0%就说明经济过冷了。

现在全世界都在通胀,但是我们的物价指数却仅仅只有0.1%,这就说明中国经济是比较差的——老百姓都不敢花钱,商品价格就会下降,导致物价指数偏低。

从物价指数走势看,其实从2015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形势整体上都是不太好的——绝大多数时候,中国的物价指数都是低于2.0%的。

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PPI也表现出下行的特征:4月份的PPI同比下降了3.6%。

第二,青年失业率非常高。

所谓的青年失业率是指:年龄在16岁-24岁区间内,正在寻找工作但无法找到工作的人口所占该区间总人口的比例。正在上学的学生没有被算作失业者。

在资本主义国家,青年失业率是判断经济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企业处于扩张阶段,所以它们是比较愿意招收、培养经验比较少的青年的。但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企业就不想要经验比较少的青年了。

我们举个典型的例子:比亚迪。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非常快,发展快就需要大量招收工程师和工人,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最近几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足够多的工程师让你招收,所以你只能到大学里面去招那些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然后自己花大代价培养。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道:比亚迪现在有6-7万名工程师,今年还将招3万名应届毕业生,其中清华北大就招了七八百人,而以前他们连清华北大毕业都不招的。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农村人口比较多,统计这个数据没有太大意义,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数量和比例都出现大幅度增加,从2018年我们开始统计青年失业率了。

总体上来说,这几年中国青年的失业率是非常不乐观的,今年青年的失业率更是达到了20.4%,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青年失业率平均为14.9%,其中欧洲和中亚地区为16.4%,亚太地区为14.9%,北美地区最低为8.3%。

虽然中国物价指数和青年失业率这两个判断经济好坏的重要指标都比较差,但似乎又有矛盾的地方。

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中国GDP增速远超去年;

一季度,中国GDP为28.5万亿元,同比增加4.5%。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增速为3.7%,第二产业工业增速为3.3%,第三产业服务业增速为5.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4月11日的时候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8%,而中国经济增速为5.2%。

第二,中国出口强劲,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5.8%。其中,出口7.67万亿元,增长10.6%;进口5.65万亿元,增长0.02%;贸易顺差2.02万亿元,扩大56.7%。

从当月来看,今年4月份,我国进出口3.43万亿元,增长8.9%。其中,出口2.02万亿元,增长16.8%;进口1.41万亿元,下降0.8%;贸易顺差6184.4亿元,扩大96.5%。

也就是说,从宏观上来看,我们的出口形势非常好,GDP增速也不错,按理说,大家应该能感受到经济变好才对,物价指数不该这么低、青年失业率也不该这么高才对。

为什么宏观数据和大家的感知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呢?为什么宏观数据和重要的个项指标表现出矛盾的特征呢?

答案是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

那么,什么叫做经济结构变化?

我们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你是一个工人,我是一个农民,你一年挣5万,我一年挣3万,以前经济不错,我们两个人的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但是,由于今年我们加大了对外工业出口、加大了农产品进口,最终导致了你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我的收入大幅度下降。你的收入由以前的5万增加到8万,我的收入由以前的3万降到了2万。

宏观上来看,你的收入增加了3万,我的收入下降了1万,合计是增加了2万。但是,从结构上来看,你赚得更多了,感觉日子好过了。但是我赚的却更少了,感觉日子很难受。

这就叫做“经济结构变化”。

经济结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变化?

答案很简单:随着中国高端技术的不断突破,高端制造业在不断发展,推动着经济的整体向好。但与此同时,世界逆全球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传统中低端制造遭到了巨大的困境。

其实,这个我们从中国出口项目构成上就能看出来。

我们来看下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分项量价散点图,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中国的汽车出口数量出现大幅度增加,且出口价格也是大幅度上涨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传统产业要么是出口数量下降了,要么是出口价格下跌了,要么是数量和价格都出现了下跌。

说白了,就是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一句话: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由传统的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

经济结构转型期,那是相当痛苦的。

高端制造业的优点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品的附加值非常高。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它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提供太多的工作岗位。

制造一辆价值50万的汽车只需要10个人,但是你制造价值50万的衣服却需要100人,这就是高端制造和中低端制造在用工上的差别。

高端制造拉动了经济,但是它带动的就业却不多;中低端制造产值下降得不多,但是它却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这就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痛”。

这个“痛”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

传统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导致大量人员失业,在大量失业人员中只有少量技术能力比较强的人转型去从事高端制造业了(比如传统燃油车的技术工人失业后去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剩下的人只能被迫向其它中低端制造业集中,从而导致竞争加剧,各个行业“卷”的非常厉害,工资下降、工作时间延长。

研究生失业了,他就会去抢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失业了,他就会去抢专科生的饭碗;专科生失业了,他就会去抢高中生的饭碗……最终导致底层人生活异常艰难。

中国现在的状况就有点类似这个模式。

$中国中免(SH601888)$ $人民网(SH603000)$ $新华网(SH60388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