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中小市值量化策略因为业绩优秀,很火爆,但这种中小市值,尤其微盘股风格的基金,在策略容量上有天然的限制。都是微盘股风格,有的已经完全限购,比如之前的神基,金元顺安元启。但是其他的比如国金量化多因子,规模还在蹭蹭地往上增长。因此对于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边界的探讨很有必要。这也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因为从利益驱动来说,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肯定希望自己的在管规模越大越好。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规模过大,调仓难度也比较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这个与投资者的利益是冲突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的《如何分析公募基金合适的管理规模》也探讨过,今天看到一篇研报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难题

有一些大V提出来:管规模超过50亿的基金经理不用看,还辅助以某些统计分析结果来证明其观点。这种区分的方法,未免太过于简单直接粗暴,毕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持仓特征,比如高换手还是低换手,大盘还是中小盘,甚至微盘,差异都比较大,而这些都与管理规模的上限有很大的关系。


【资料图】

其实,想要获取一个准确的管理规模边界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大部分基金经理的注意力可能都在做业绩,规模天花板对他们属于“远虑”,可能有一些基金经理,这辈子都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可能只有真正到了那个规模水平,真正感受到了调仓的压力,收到了交易员的一些反馈,他们才会感觉到可能规模有点大了。就跟你因为某件事情突然感觉到自己老了一样。

其次,一般来说,当管理规模太大的时候,基金经理主要面临的是个股成交时间延长,小市值投资不方便,可能会举牌等,但这些问题其实都有应对的方案和腾挪的空间,所以这部分对于基金经理的操作和业绩并不是特别直观,很少说存在超过一个管理规模之后,其业绩就开始断崖式下跌了。业绩的下滑,很有可能是之前重仓的行业或者风格与当前市场风格并不匹配,比如某些行业主题类的基金,在顺境的时候,赚钱效应明显,关注人数和认购规模急剧扩张,风格不在的时候,收益快速下跌,这种收益的变化,可能并不是管理规模导致的超额收益下降,更多的是市场的波动。

这个问题可能连基金经理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更何况了解信息更少的外部投资人了。所以,我们去追求一个模糊的正确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分享过我基于基金经理换手率,持仓股票的流动性来大概估算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提供了一种思路。今天分享的这篇研报,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在《海通证券-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边界探究》中,提出了一种通过投资方法、投资风格、投资能力以及基金公司平台四个维度构造了多个解释变量,在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对管理规模边界进行了回归分析的方法。

如何分析?

首先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定义权益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边界。

首先,根据持仓特征等将基金进行分类,然后对于同一类的基金,对比未来一年的历史收益百分位排序与之前最高的历史百分位排序,如果下降40%,则把这个样本定义为下滑样本。在业绩下滑样本中,筛选出当时管理规模相比业绩最优时的管理规模提升超过 20 亿,且规模提升幅度超过 50%的基金经理,作为遇到管理规模边界的最终样本。

这种做法跟我的做法是很不一样,我的做法可能更多的是推断一个理论的天花板,他的做法更多的是实际数据中去区分阈值。

上面就是卖方研究的通病,一旦涉及到一些敏感的信息,就不完全公布了。

下面是可能影响到规模边界的部分因子。从这些因子内容来看,基本都是有一定逻辑解释的。

下面是单个因子的相关性,有一些因子之间相关性很大。

结果解读

管理规模边界=97.34-24.38换手率标准分-16.44估值标准分+16.95业绩 Alpha 标准分-24.22核心行业流通市值标准分+40.56重仓股流通市值标准分+21.79公司主动权益规模标准分。

• 换手率:换手率与管理规模边界为负向关系,换手率越高,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边界将越小。

• 估值标准分:持股的PE估值越高, 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边界将越小。其实估值与市值风格高度相关的,小市值的股票,都是偏成长风格,对应的估值整体偏高。

• 业绩Alpha:业绩Alpha对应的是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越强,对应的规模边界也越大;

• 核心行业流通市值:核心行业流动市值是负相关,也就是核心流动市值越大,对应的管理规模边界也越小。我觉得这个可能与很多“爆款”的行业主题基金有关。管理规模边界与核心行业的流通市值并不是正相关;

• 重仓股流通市值: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市值越大,成交比较活跃,对应的容量也比较大;

• 公司主动权益规模:这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是不是会存在,公司规模比较大的,对应的营销资源比较丰富,对应的基金也好募集,所以产品的规模也相对比较大呢?

反例

在研报中,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某些基金经理在遇到了管理规模边界的时候,可能业绩会有所不适应,但是通过基金经理的调整,又可以重新做出来超额收益。并且列举了两个例子:

张坤

张坤的在管规模在2020年的时候达到了1000亿以上,目前来看也在800多亿左右。

张坤的风格和持仓确实没有太大的波动。

但张坤的业绩回升更多的是他持股的风格比较适应市场的风格,与其“展现管理大规模资金能力”并没有太多关系。然而研究员的这个结论,说得不好听,有点跪舔了。

胡宜斌

另外一个是“端水大师”胡宜斌,早期规模有去到200亿,后面有下降,最近规模又有上升。

2018-2019年确实业绩在全市场很靠前,2022年有点失落,2021年到2022年排名有所上升。

从行业配置来看,胡宜斌有一定的行业轮动,比如在2018-2019年更多的科技般配的配置,但2020-2021年,慢慢增加了在社会服务和电力设备,2022年年末加仓了比较多的计算机。但有一个特征就是持仓相对来说更加均衡。

总结

我个人并不太认同研报中的方法。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有一些案例并不是特别准确,有一些他认为是基金经理通过学习进化获得了管理更大规模的能力,我可能偏向于认为这更多的是市场风格轮动的影响。其次,通过这种现有数据去划定一个截面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早期20年之前破百亿的基金经理很少,但20年破百亿,甚至超千亿,如果按照之前的市场状态去划分阈值是不是不太妥呢?

所以,我可能还是偏向于我之前那种根据基金经理持仓的股票流动性,基金经理的换手率去大概估算一个理论上的规模上限,作为一个模糊的参考。

但我们也需要深刻认识到到:实际中,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边界存在多样性、动态性、不可观测性等现实问题,我们很难给到一个阈值,就限定死这个基金经理只能够管理这么点资金,这个有点太教条主义了。其次,基金经理也是会进化的,随着自身投资基金经验的积累和能力圈的拓展,其规模边界是可以拓展的。因为,我们也不能够只根据历史数据来分析,这样会有一点刻舟求剑之嫌。

所以,对于这个推算的规模上限,如果基金经理实际规模低于这个上限,我们可以安心睡觉,即使超过了,或者超过一点,我们也不用特别担心,可以保持关注一下,如果远远超过了比如估算只有100亿,但实际管理上千亿了,可能就需要特别小心了。总的来说,这个分析不能够作为一个比较强或者有效的卖出指标。

参考资料

1. 海通证券-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边界探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倪韵婷,-20230624.pdf

至此,全文完,感谢阅读。

如果您发现我的分析有错误和遗漏的地方,欢迎指正和补充。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中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人所在机构没有任何关联,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者不应将此作为投资或决策依据。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等说明,充分认识该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点赞在看,投资更赚¥

#微积分量化价投##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ETF星推官#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蛋卷基金 @球友福利

点击查看:历史文章

点击查看:基金定量分析框架介绍和2000多个基金分析底层数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