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喝上酱香拿铁了,据店员说这是我所在城市本周的最后 10 杯,可见火爆程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茅台股东和瑞幸精神股东的我,在一周前得知这个产品要上市时,直觉上是略有担心的。

回头看,这种直觉来源于茅台冰淇淋平淡的表现,以及对企业多元化本能的一种怀疑。

但这几天新品上市后的火爆表现,让我的态度有了180°的反转,我现在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

可以说茅台和瑞幸联手,给我这股东好好上了一节商业课,以下是我对这件事的一些思考:

1.作为股东,对这件事的担心无非是怕伤害茅台的品牌价值。

但我请教了家里日常喝茅台的长辈,说这完全不影响,该喝还会喝,该送还得送。他和圈子里的朋友对这件事无感。

2.奢侈品开发一些低价格带的产品,并非一定会伤害品牌价值。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肯德基/麦当劳在多么小的门店里都要尽可能塞一个儿童乐园。

如果年轻人的第一口酱香甚至第一口白酒是茅台的话,对形成味觉记忆是有很大意义的。

4.但我觉得茅台+冰淇淋并不是一个非常符合直觉的搭配。

而酒精和咖啡却很配,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想必大家都听了。

我爸还和我说他们小时候就经常这么配着喝。

以及我是一个重度咖啡爱好者,去过很多主打创意咖啡的店,喝过特别多非常好的酒精咖啡产品,确实是对味的。

不是有种挺有名的咖啡品类叫爱尔兰咖啡,就是威士忌加了咖啡。

酒精和咖啡这两种东西,都是根植于人类的基因里的东西,因为人类对它们成瘾。

同时又是在人类的文化里的,都有几百上千年的酒文化、咖啡文化传统。

而且它们都不是那种甜甜的、让人容易联想到小孩子的冰淇淋那样的东西。

它们都是那种苦涩的、辛辣的、代表成熟的、一开始你并不会觉得「好喝」但喝上了就抛不下的、用于制造精神幻觉的成瘾物。

放在一起感觉是对味的。

5.中国消费的咖啡口味,是还没被定义的,这也是一个创造新品类的机会。

这不是我说的,而是瑞幸的高管发在官网上的,它们的「大拿铁战略」就是要重新定义一种和西方完全不同的咖啡口味。

这在星巴克 90 年代就进入中国,且品牌逼格和规模摆在那的时代,是一个非常犀利的洞察。

事实证明这个洞察无比正确,生椰拿铁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那为什么酱香拿铁不能是另一种呢?

6.茅台找瑞幸合作这件事也是一绝,毕竟搞流量玩营销这件事是瑞幸的拿手菜。

说一个我很有感触的点,瑞幸的两个营销动作非常绝:一个是请谷爱凌当代言人,一个是和我最喜欢的一部动漫《JoJo的奇妙冒险之石之海》的女主角空条徐伦发联名款咖啡。

不是总有人诟病茅台品牌老龄化、年轻人不爱喝、劝酒文化讨厌人、给人一种中年油腻男用权力压迫年轻人的形象么?

那现在茅台就用和瑞幸的合作告诉你,我很愿意接近年轻人,尊重女性。

7.而火爆的销量证明了上面那种偏见的不攻自破。

茅台冰淇淋2022年营收只有2亿左右,而酱香拿铁上市当天,销量就一个多亿了。

我感觉这是一个比冰淇淋大一个甚至两个数量级的产品。

骂的人继续骂,喝的人抢起酱香拿铁来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你看我今天再去晚点这周都喝不到了,而且都上市第三天了,取餐台上还是摆满了酱香拿铁。

8.当然,我曾经说过如果茅台疯狂搞各种茅台红酒、茅台白酒、茅台酒店、茅台手机等等的话,事情就不妙了,盲目多元化当然是股东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凡事都有个度。

首先,酱香拿铁和茅台红酒、茅台黄酒是不一样的,酱香拿铁里放的还是53度飞天茅台(茅台官方说的),而红酒和黄酒已经不是酱香白酒了。

第二,凡事有个度。茅台这些创新业务在营收和产品线里占比都还比较小,比起 LV 那是克制得多了。

相比这些产品带来的好处,负面影响就算有也是比较小的,这个账算得过来。

总之,作为特别喜欢这两家企业的我,一边喝着酱香拿铁,一边写完了这篇文章,此时我的感受就两个字——享受。

@今日话题 $贵州茅台(SH600519)$ $瑞幸咖啡(LK)$ $中芯国际(SH688981)$ #谁是酱香型拿铁的赢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