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本号主要记录老杜实盘和自选股表现,所涉股票不作推荐,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重要文章链接】

《“高股息之家”文章分类汇总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技术?价投?不,我是策略型选手》

《股息率模式“六大原则”》

《股息率模式的关键点》

《“股息率模式”的另一种玩法》

《股息率到了4%就一定涨吗?》

《股息率模式完全可以“打明牌”!》

大家好,我是老杜,我的账号是“高股息之家”(不多不少五个字)。因有人冒充,故在发言前验明正身

…………

今天读的是《走出幻觉走向成熟》一书中《大师的结局》这一小节,其中对格雷厄姆的评价,我觉得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大家看我的读书打卡,应该已经感受到,我对任何一本书都不会完全认同其所有观点。但这并非班门弄斧、狂妄自大,而是有其理由,或者说,至少我能找到相应的事实和逻辑依据,并且暂时还没有人能把我说服。

读书时,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回到本书内容。作者写道,“在我看来,格雷厄姆只不过是开创了价值投资的先河,而对于技术分析与交易策略等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贡献。所以将其称为‘现代证券之父’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但将其称为‘基本分析之父’绝对一点也不过分。”

这不是我最反对的一段话,但我认为也有瑕疵。其一,说格雷厄姆对技术分析没什么贡献,这没毛病,但说他对交易策略没什么贡献,我就无法认同了。事实上,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自始至终都在阐述一种适合于普通投资者的交易策略,而且现在也不过时。我自己的“股息率模式”,就在实质上跟随着这位大师的思想。尽管我不是直接受他的启发(主要是受西格尔和霍华德·马克斯的影响),但我相信这些大师的思想和原则是相通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代代传承吧,因为西格尔和霍华德·马克斯本身就是格雷厄姆的晚辈(《聪明的投资者》第一版出版时,他俩都是名副其实的“3岁小孩”)。

其二,“现代证券之父”,必须要懂技术分析吗?我看不见得。在我看来,技术分析是否算一种有正收益预期的方法都难以定论。当然,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绝对佩服靠技术分析长期赚钱的“大神”,但比较确定的一点是,在“长期稳定盈利”的阵营中,技术分析者是比较少见的。

接下来作者写道,“我最喜欢他的一句名言是:聪明的人用不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不聪明的人用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赚钱。”这一点非常有共鸣,因为我也很喜欢这句话。同时,这也印证了格雷厄姆是在讲“投资策略”,而且讲得言简意赅。从格老的书中可以看到,他虽然强调企业的“内在价值”,但他并不会精确地去计算,他讲究组合致胜,讲究分散投资,讲究安全边际,讲究依赖简单指标构建系统,这一切都体现了他的投资思想和投资策略;而且对老杜的朋友们来说也不陌生,因为“股息率模式”就是这么干的。我们的“四进三出股息率模式”就是“不需要聪明脑袋的方法”,但它的确能赚钱,虽然我们不能自称聪明之人,但那些使用花里胡哨的“聪明方法”试图战胜市场的人,就多少有点“不聪明”了,他们惨淡的投资结果(或者说“投机结果”)说明一切。

接下来就是书中最严重的错误了。

《走出幻觉走向成熟》的作者“金融帝国”写道,“至少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认为自己能够预知市场的未来,能够指出市场应该如何运动。所谓安全边际不过就是占市场的便宜。”

这句话跟格老的《聪明的投资者》互相对照,简直有点“天雷滚滚”了。我不知道格老在“年轻”时是否有“年少轻狂”的表现,说“我能预测什么什么”。但书中是在评价大师生平,至少要讲他为人熟知的、有代表性的观点。正如上文所述,格雷厄姆连自己提出的“内在价值”都不会去精确计算,还说他自诩预测市场,这未免有种“栽赃陷害”的味道了。如果格雷厄姆觉得市场可以预测,他还会提出“市场先生”的概念吗?如果他觉得市场可以预测,他还会提出组合投资的策略吗?他为什么要让投资者在股票和债券中任何一种至少不低于25%的配置?难道这也是能“预测市场”的表现?可见,“金融帝国”先生在此处的表述是极不负责任的。或者可以说,因为“金融帝国”自己的方法更倾向于技术分析,所以他对格雷厄姆根本缺乏了解。

再来看最不能忍的一段,“金融帝国”写道,“这位华尔街的教父于1976年去世前不久,在接受美国《财务分析师》杂志的访谈中,却宣布他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流派,而最终相信‘效率市场’理论。”这更是近于诽谤了。我专门去找了这段访谈,一字不漏地读下来,完全体会不到“金融帝国”所表达的意思。让我们看看访谈中与此有关的对话:

这段话能说明格雷厄姆“最终站在了‘效率市场’一边”吗?简直荒唐!请注意最后一句话:“我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认同仅限于此。”仅限于什么?仅限于“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并不能使收益率提高多少”——这一点与“有效市场”学说的观点相近。实际上,格雷厄姆并不是晚年才意识到这一点的,他早就不认同“深入细致地分析个股”了,这仍然可以从他“不去精确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上得到印证,也与他的“组合投资”思路相呼应。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理解,就用我们熟悉的“股息率模式”来解释——“股息率模式”也是强调简单、强调不看消息不过度分析、强调分仓分行业做组合,但是,这就代表我们依附于“有效市场”理论了吗?恰恰相反。这正好反映了我们认为市场是经常无效的,因而才会出现那么多高息股(没人珍惜的股票股价才会那么低,股息率才会那么高),才可以用简单的组合轻松捕捉到赚钱的机会!

再看看格雷厄姆在这段访谈中的其他片段,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体会他的“组合投资”、“分散投资”、“极简投资”、“抓住市场先生软肋”的观点。(这些带引号的说法,都是我的临时概括,可能格老并未用过这些词,但意思是一致的)

请问,这是对“有效市场”的描述吗?“疯人院”、“洗衣房”,是有效市场该有的样子?

请问,这是格雷厄姆“认为自己能够预知市场的未来,能够指出市场应该如何运动”的证明吗?

请问,这是“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流派”的证明吗?这是没有“交易策略”的表现吗?

最后这一段引言,再次证明格老并不是认为基本分析“无用”,而是认为基本分析“不用”过度分析,尤其是不用过度分析“单只股票”,而应该用“简单”的指标和“简单”的方法,去构建一个致胜“组合”。我们的“股息率模式”不正是这样吗?

可见,“金融帝国”先生对这段访谈断章取义之甚,又或许,这是因为他对格老不够了解,或他自己的方法与格老的方法冲突所产生的误会。

(完)

您的“点赞”和“在看”,是对老杜最大的支持!

附:股息率算法

基础知识:股息率的算法(一)

基础知识:股息率的算法(二)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科创50(SH00068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