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信号?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宣布自购# $久聪指数增强(TIAA026003)$ $久聪基金经理优选(TIAA026002)$ $久聪固收Plus(TIAA026005)$

多家券商和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权益产品,这也是证监会提出的一揽子措施中的一条,机构们纷纷捧场快速落实。


(资料图片)

咱们来复盘下以往的机构自购行为吧。下图中橙色线是2013年以来万得全A指数(右侧坐标),蓝线是基金公司每月的股票及混合型基金的自购率,数据截至今年7月末:

(数据来源:wind)

图里画的是自购率,而不是自购金额,因为随着市场发展,基金保有规模和股市市值越来越大,基金公司自购相同金额起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比较自购金额就不合理。自购率=基金公司净申购金额/基金的保有规模,统计的是股票+混合型基金,这个指标更适合用来衡量基金公司的自购力度。

我在图中用红箭头标出了4次比较集中的自购,可以看到蓝线的4个尖峰:

(1)2015年7-8月,A股出现流动性枯竭的股灾,也是在监管的提倡下,机构集体宣布自购。自购后约两个月,市场出现阶段性底部,开启反弹。

(2)2020年2月春节后,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爆发,节后开盘机构集体宣布自购以对冲利空。本次自购的力度突出地强,市场在短暂下跌后即触底,开始反弹。那时候大家普遍都用2003年的SARS疫情作为新冠疫情发展的参考,都没想到随后疫情发展走了完全不同的路。

(3)2022年一季度,新冠疫情冲击再起,市场由涨转跌,机构再次集体自购。市场在4月末触底,触底时间距离自购期有1个月左右的延迟。而且可以观察到,这次自购机构的持有似乎不太坚定,在随后6月份的阶段高点,呈现出了比较大的净赎回。

(4)2022年10月中旬,A股再次出现明显下跌,机构集体自购,市场在半个月后触底。

从以上的经验看,机构集体自购往往是在明显下跌或有突发利空时,在监管的提倡下出现的,意在向市场传递信心,带有较强的维稳意图。自购发生的位置大都是估值较低的区间,但不一定立即就出现绝对底部。

从目前公布的自购数据看,本次自购的强度大约和图中3、4相当。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顾机构不保证以上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一定盈利以及最低收益,也不做保本承诺。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