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人说硅料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相关资料图)
那我们干脆算一下,什么样的价格下硅料产能不会再投资,也就是说卷到硅料没有新进玩家。
下面是倒算过程,写出各种前提假设,大家可以根据条件进行修正。
1.投资要求回报率irr=15%,也就是七年收回成本
2.重资产折旧5年,这里方便计算就算7年。
3.新进玩家技术问题单吨成本暂定8万
4.投资一家硅料厂70亿厂房土地投资成本全部算进去,假设85亿。
问题简化为怎么样的硅料价格假设下,85亿能通过7年回本后赚出?
85亿当中55亿投入资本30亿借债,利率暂定4%,考量新玩家的杠杆率不适宜太高。
30亿的借债1.2亿的年利息,7年,38.4亿+55亿自有本金。总投入为93.4亿。最后残值只有厂房15亿。还债后需要在7年内赚回投入的55亿
总的需要赚38.4+55(沉没)+55(多赚)-15(厂房全卖)=133.4亿
133.4/7=19.057143
简化假设,每年税前要赚19亿(如果算税后的话,要求回报更高)
10万吨的运营三费,5个亿
加回,毛利赚24亿
折旧70亿的投资,每年10亿
成本80亿
两者加回114亿
税率13%加回
114/0.87=131.034483约130亿营收每年
也就是说,
硅料要常年维持在13万(含税)
新进投资者7年才刚刚能够做到irr15%的产业投资回报,并且假设条件是厂房全卖了。
另外承担了7年内硅料绝不能跌破13万的风险,不然百亿投资血本无归。只能1万吨2万吨小玩。小玩的成本将会更高。
所以硅料将注定是头部玩家的主场。恶化,跌价,13万元是新进投资者的门槛线。
然后现在看看大全的成本,通威的成本,新特的成本,包括被诟病的保利协鑫的成本。
13万元对应平均5 6万的生产成本,仍有50%+的毛利率。新来的要么承担风险直接死,不要玩,我们投。
所以才有年赚百亿隆基都不敢自己投资,参股通威硅料的故事。
结论是头部玩家已经垄断了这个行业的格局,没有靠市场的钱去投产的话自有资金投资硅料风险非常大。
行业恶化,没有新进投资者的第1条门槛线是13万的硅料价格。
而此时,各大硅料厂家毛利率仍有50%以上。
第2条门槛线才是需求不足,终端需求,光伏面临的直接是煤电的替换,整个全球市场10t瓦级别,没有达到年1tw之前,需求端还是可以不用那么悲观。
补贴时代一去不复返,需求将是源源不断是一个猜测性论断。过去两年已经体现,未来仍待验证。
装机并网后,就是印钞机逻辑。绿色电站因为光伏越来越值钱。
那电站如同比特币,每分每秒发的电就是挖出的币,光伏组件设备就是显卡,只要下游irr高,需求端就会持续涌现,直到下一个瓶颈或者其他拐点。
13万,是硅料新玩家的生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