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大有个教授,叫徐远,他写了个账号,专门为自己以前的预测,做一个承认错误的复盘。错在哪了?三年前,世界乱糟糟的,他预测到2023年6月1日,黄金三年内,能达到3000美元/盎司。结果,三年过去了,黄金价格在1980美元左右。然后,徐老师专门写文章来复盘,自己是如何错的,给出了2点原因:1、黄金只是一个货币符号,是一个信仰,而人类对黄金的IP信仰,明线减弱了。2、比特币的出现,增加了黄金替代物,变成了一个新的信仰,新的货币IP,新人掀桌子了。而黄金、比特币作为货币本身,都是不产生孳息,都不能带来现金流,一旦信仰破灭,价值体系就受到威胁。在房产圈一代宗师级别的欧老师,在七八年前就坚定的认为,黄金已死,有事烧纸。这种死,并不是黄金不再是货币、不再拥有货币属性,而是从购买力的角度,一直在贬值。1000两黄金,从买一条街,到只能买套房,40年的时间,购买力贬掉了94%,这是一种死。这种缓慢的死亡,并不是黄金做错了什么。而是,相信黄金的人,逐渐都凋亡了。任何领域,一旦没有造富效应,这个信仰就会没落。没有流量、没有关注、没有新入场的接盘者,信仰减弱,连坐庄的人,都玩不下去,这事就黄了。理解这个世界,有很多个模型,也有很多个观点,我们作为普通人,唯一能做的,是在众多观点里,分清该信谁的,谁是比较真诚的。这种选择,是决定命运的。比如,这位徐远教授,自己三年前作的预判,除了他自己,还有谁记得?大概率,读者都忘了。但是,他就会专门写一篇文,告诉大家,我三年前,有个预测,搞错了,还努力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有损他的形象么?不会。反而是增加的。是对读者水平的一种逆向筛选。一个真正有水平的作者,对造神、对捧杀,是极其警惕的。比如,当有人站出来说,《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就有另外一些人,油嘴滑舌的说,《地产不需要救》。但对于只看标题的外行人看来,这就很明显是两派观点,貌似两个人,针对救不救楼市,吵起来了。把双方的内容掰碎了看,都是要救房地产,都要靠这个行业,拉经济。但是,谁更直白、更真诚一些?前者。于是,前者就容易惹非议,容易被关进小黑屋,即使是混职场,也大概率是要得罪同事的。觉得你水平就那样,不会说话,不懂人情世故。一些观点,无论是谁说的,无论对方的来头有多大,都要交给时间去判断。比如,大毛和二毛打架前,你看国内的主流分析专家,上央视的那种,几乎清一色,都说是骗人的。大毛这么乖巧,怎么可能去打二毛呢?结果,就打了。问题不是这帮人,预判错了,而是这帮人没有一个出来道歉,也没有平台出来道歉。任泽平一个年前预言新能源,当下不买新能源,就像20年前不买房。然后,新能源股票一年腰斩。另一个,一年前就写日本危在旦夕,然后日经指数一路飙升,股市创新高了。都是千万级别的大V,按照逻辑,要对粉丝负责,More power, more responsibility,应该认错,这是一个连蜘蛛都懂的道理。而真正的问题是,如果资产价格,真的不涨,普通人就有钱,去干其他的消费了么?看一眼日本的场景,当日本资产负债表收缩的时候,居民部门是立马结束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进入M型社会。中产阶级大面积坍塌,被打回原形,不再买昂贵的消费品、整体消费支出,是减少的。如果房价崩盘,我们本能的反应,是什么?有钱的家伙,就不用再辛苦背负债务还房贷,反而出去浪,把钱花给其他国家,给他们解决就业去了。压根出不了国的家伙,会把钱看的更紧,勒紧裤腰带,一分都不会乱花的。重新回到三十年前,居民部门高储蓄的日子。有人建议要把居民储蓄的30%直接转化为养老金。有人天天在骂房产,总觉得是房产掏空了他的积蓄。太幼稚了。你不买房子,人家还是会惦记你的钱,还是会收割你。你手里有一杯橙汁,本来是要自己享用的,结果伸过来一个吸管,把你的橙汁,吸走了很多。然后,你站起来,把吸管骂了一顿,还觉得自己特别有见地。没了这个根吸管,你就不会有其他吸管,来吸你的橙汁了么?只要原来吸你橙汁的人,仍然饥渴难耐,而他们本身,又不创造橙汁,就一定会继续吸你的。唯一的区别,是用什么道具。学术界和决策界,讨论或争论只停留在用什么工具,而从来不会讨论,到底还吸不吸他们的橙汁。只有资产价格上涨才会真正带来信心,居民才会愿意消费,经济才会繁荣,资产价格上涨本身就是经济繁荣的标志,资产价格下跌就是经济萧条。资产价格上涨与工资上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带来的消费意愿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工资上涨仍然是辛苦所得,当然是省着用,而资产价格上涨就相当于路上捡钱,你捡到的钱当然愿意乱花。你要让中国经济复苏只有拉股市和楼市,这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其他手段都是不得要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