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是曾经的A股副股王,这三年来行业周期+疫情+公司寿险改革+资本市场动荡+利率持续下行,五重不利因素叠加,中国平安股价持续下行。
真的是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平安是我投资十二年来,持有时间最长、仓位最重、亏损最多、研究最深、伤害最大、收获最多的一家公司。
这张图,你们能发现什么?作为保险行业绝对的巨头,在整个2021年全年的深度研报只有2份,且2021和2022年两年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主动基金全部抛弃了中国平安,一个不留。
中国平安,跌妈不认,跌的太惨了,曾经众星拱月的各路机构和大V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发布保费收入后狗都不理,一个课代表都没有了。
被逼无奈,我这个从来不看保费的人,硬着头皮去分析分析。
以下数据来自于微信平安群群友整理,我就偷个懒:
这里的环比因为有春节因素扰动,可参考性不强,看一季度总数据及三月份数据更有说服力,保费数据不错。
但是保费并不等于利润,很多走银保渠道及低新业务价值储蓄险的激进打法,虽然短期把保费做起来了,但是不赚钱,甚至埋下了利差损的隐患。
我们看看平安的新业务:
我们看到个人业务的新业务不错,同比增长10%。
我们知道平安这几年清虚,代理人从巅峰的140万到2022年年底的44万多点,代理人队伍建设经历了巨大的考验。作为一线代理人,其离职一定会带来部分客源的流失,甚至带动退保率的提高。这两年中国平安的保单继续率较低就是这个原因,所幸在2022年年报数据看,出现了企稳。
从2020年到2022年三年时间,看净利润,中国平安盈利3284亿,分红1278亿,注销7000万股,管理层增持约150亿。股价从86.48元,跌到45.12元(前复权)。
我们用PEV作为估值指标看,中国平安处于历史极低估值,也是上市以来的极低估值区间。
如果我们把内含价值理解为保险公司的价值,那么类似于净资产,PEV和市净率的功能相仿,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平安的估值比四大行都要低了。
回到企业本身上,中国平安的特点是服务好,增值服务多,品质高,缺点是产品性价比差一点,中国文化为服务付费的传统不是很强,所以有些被动。
反观中国平安,这两年一方面是降低了自己的新业务价值率,一方面推出了很多性价比极高的快销产品,比如我今晚令文分析的长相安,比如平安小顽童等,在同类产品中首屈一指。
这么一升一降,再配合中国平安的服务,作为一个一线人员,我认为中国平安产品的吸引力极大增强了。
各方面因素看,中国平安估值在历史底部,各项不利因素已经全部展现,剩下的只能是好转,目前从保费和新业务看都呈现变好的趋势,我个人判断,中国平安处于新一轮增长的起点。
当然,如果你认为利好出尽是利空,中国平安必须跌,利空出来就是跌,中国平安还得跌,那我也没办法了。
最后看几个数据,一个是我的实盘(五个账号之一)及年度收益率,最新的指数基金估值数据:
总账户看,这三天大概亏了30万吧,一天十万,爽歪歪。
这是最新的基金估值数据,数据看,白酒的调整幅度确实不小了,值得追踪,毕竟我的100万还没动呢,就等着白酒。
这几年的收益率,收益真的是被平安坑惨了,虽然我心态很好,很有自信,但是也有点点不爽,哈哈。
@雪球达人秀@今日话题$中国平安(SH601318)$$中国太保(SH601601)$$中国人寿(SH6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