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募基金一季报精华观点摘要②:宏观篇
本文给大家分享一些2023年一季报中,基金经理对宏观经济的观点和未来展望,文字略有精简,希望对大家今年投资有所帮助。
·许多基金经理指出,春节前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太高,后来发现复苏不及预期,导致了市场的回调。
(资料图片)
·绝大部分基金经理都认为经济复苏是需要时间的,不会一蹴而就,毕竟经过了三年大疫,信心恢复、资产负债表修复都需要过程,但是恢复的方向是确定的。
·也有部分经理对经济复苏比较谨慎,表示要持续观察,暂时先配置与经济弱相关的行业(比如军工、新能源、AI)
·许多基金经理指出,一季度行情体现出存量博弈的特征,其他板块资金(特别是新能源)被强势板块(主要是TMT)分流,结构分化极其明显。
·经济复苏也是结构性的,出行和餐饮复苏最好,地产也有所复苏,以汽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复苏一般,出口相关产业受海外影响较大。
·有些经理认为,在经济整体缺乏亮点的时候,主题投资就会有所表现。随后一季报出炉,如果确认经济复苏,这种结构性分化会有所收敛。并且二季度在去年低基数的情况下,会有不错的增长。
·风险方面,主要关注经济恢复强度是否会低于预期,美联储加息是否会超出预期,俄乌战争和疫情的超预期等。
一季度回顾
本季度继续旗帜鲜明看好市场,深信机会已经到来。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解决内卷的最好方式一定是做大蛋糕,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我们看到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到来的希望。
大疫三年的结束,使得资本市场的关注点重新转向经济基本面。考虑到去年二季度的低基数,经济在下季度有望强劲反弹。市场在现实和预期之间来回摇摆,投资者在经历了去年一整年熊市心态比较脆弱。这个时候尤其不能泄气,因为没有一种趋势的改变是立竿见影,信心的恢复需要政策的持续支持,根据历史经验,一到两个季度的情绪转换是必要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2022年中国消费市场零售总额降至美国的80.5%,疫情影响巨大。如果我们相信复苏和趋势的方向不变,消费将可能在疫情过去后重新恢复增长的趋势,而这可能是中国经济超预期的关键。
中强美弱的格局使得中国资本市场能够抵御海外可能衰退的负面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将可能成为预期外影响因素,但不太可能像去年那样对我国产生大的冲击。基本面将成为主要影响因子,市场情绪可能朝利好风险资产的方向转变。基本面的改善将有利于大市值价值和周期股的表现,部分成长股在经历了一季度的良好表现后可能进入休整。
后市展望
各类估值指标仍处于较低位置,权益资产机会大于风险,仅有大盘成长一类的股票的估值显著偏贵,其他类型的风格基本处于低估区域,均能进行很好的布局。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基本处于历史20%分位左右,保持系统性机会的判断,继续战略性配置。
展望下季度,低基数效应可能让市场能重新关注到经济复苏。但是,天平的一边是经济复苏,另一边是宏大叙事,在存量资金的市场下,市场选择单边,情绪到极致天平两端才会上下变动。
海外银行暴雷反映出加息过快带来的金融风险,这更多是流动性问题,底层资产问题不大,海外央行及时救助可以避免风险蔓延。至少现阶段我们认为出现金融危机的风险不大。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胀和金融风险并存,处理难度较大,这也意味着全球无风险收益率在相对顶部位置,国家之间沟通对话、加强合作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很多公司在过去几年始终做正确的事,经营效率提升,逆境中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强大。不必总是关注宏观数据,多看看微观企业变化可以让内心更加平静。
由于市场对于经济的过于担忧,和对一些子行业供给的过于担忧,市场不但忽略了有竞争力的企业有的已经经历了出清,只是在等待需求好转,有的正在经历出清,即将迎来业绩改善,还因为没有看到好转信号或者出清信号,他们的中长期风险收益比正在逐步提升。
逆全球化下上游的供给会被自主约束,资源国追求的是保持较高盈利能力而不是扩大市场份额。在未来的全球场景中,上游的利润分配占比较为确定。而中下游无论是在盈利能力还是在资产定价层面,都面临着上游的挤压和利率定价的制约。因此我们认为上游公司的盈利回报较为确定。即使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中下游的盈利下降有望将超过上游。因此无论是基于进攻还是防守,我们都认为高股息的油气煤资产能够战胜其他资产。
人工智能VS新能源,来看看50多位基金经理给出的建议
@今日话题@雪球基金@雪球达人秀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寻找热爱基金的你##投资理财#
$大成新锐产业混合(F090018)$$交银趋势混合A(F5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