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是$国际医学(SZ000516)$自2019年以来举行年度股东大会最早的一次,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19年9月开始运营就遇见全球三年大疫,我在2021年组织一批朋友来国医参观参会,现在大疫已平,国医三年艰辛发展终于迎来曙光,我又组织一个30人左右的股东代表团参加国医的股东年会,并参观$国际医学(SZ000516)$中心医院南北院区。

我是2014年分析医疗服务业,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选出的十余家涉足医疗的公司做进一步分析,最后选定国际医学,除了分析公司各方面情况,还通过各种渠道对刘建申先生做了一个初略的了解,我觉得以他为首的国医管理层值得信赖,从他建立高新医院起,20余年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上市公司的发展,有些举措在当时看来不甚理解,但是过段时间发现基本上都是正确的。下图是2016年4月27日华商报对未来国际医学城的专版介绍,这么大的项目光是从蓝图落实到现实就是了不起的事。

这几年我每年在财经自媒体就发两回文章,一次是上半年的股东大会,一次是下半年我去国医就医,我觉得一个正常持续经营的企业是没有那么多可写的,在2020年初疫情开始我一度担心住院患者增幅会停滞,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所以从去年我不再做什么预测判断,只等报表出来后做后验,增速稳定、支出合理即可。从一季报简要数据看,中心医院发展走向快车道,现在患者爬坡不是最重要的,加快病床周转率、增加大重急难症患者、提高升级服务患者等方面应该是后阶段各分院及部门负责人的重点考虑,这点我和呼吸吴昌归院长、心脏王海昌院长、脑科林宏副院长等大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也很强调这些发展举措,单纯提高普通住院患者流量会造成支出可能比收入增长更快的现象。

大疫三年干扰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在各行业中对医疗服务业是最不友好的,谈到国医在大疫三年的发展怎么绕不开2022年一季度的停诊事件,在我看来那是特殊时期特殊事件,就是一场闹剧,在当时国家、体制、患者、医院、医护、投资者无一不是输家,而无良自媒体和网络喷子掀起吃人血馒头的狂欢。那时很多朋友问我国医会怎么样,我当时回答没事,当事件逐步露出真相,公司还是会继续发展,我说:现在我说这些可能大家会说我是无脑看好,那么用时间来证明吧。时隔一年,国医非但没有如一些人预测停滞甚至关门,反而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说明绝大多数老百姓认同国际医学。从投资的角度看我觉得就是美国运通色拉油事件中国版,突发事件不足以影响优秀公司的内在价值,反而会让它更注重主业的运营。虽然停诊让国医暂停前进步伐三个月,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三个月的停诊学习整顿,让国医加强医院的运营管理,我在21年10月和胸外李小飞院长交流的时候,他当时就觉得扩张太快,管理上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然而他强大的自带流量功能让他没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现在有三个月时间从上到下都可以好好学习、拾遗补缺,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感受最大就是医联体发展迅猛,去年救治危重症患者人数大增应该和医联体的发展有关。

商洛也是去年至今国医投资者眼里热门话题,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国医对外扩张的失败。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2017年国医决定重资产投资商洛,我看了也很疑惑,因为商洛是陕西“最穷”的地级市,人口基数较少,消费能力相当弱,这么重资产投入肯定不合算。带着这些疑问,2019年5月我亲自去商洛做实地调研,在商洛我呆了三天,和商洛国医负责人古晓东作了充分交流,然后在财务总监和监理的陪同下参观建设中的商洛国医和旧院区。这时我才知道国医投资商洛并不是以此为突破口做扩张,而是刘建申应政府的要求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作为本土实力企业家落实社会责任而去,商洛不是扩张的“试验田”,而是彰显社会责任的“投名状”。对于商洛国医的生存和发展,政府有一定的承诺,前期做的还算顺利,2020年一切随着疫情而改变,商洛成了国医巨大的包袱,同时国家加强各地公立医院建设让商洛不可能有两家三甲医院并立,这样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当年是政府邀请国医来的,现在也是政府出面解决这个困局,最后国医从2017到2022在商洛花了5年时间和精力,相当于去商洛做了一个PPP项目,对于国医各方来说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我在2021年底了解到政府出手后就再没关注商洛,我相信政府会给一个稳妥的结果。

疫情之前国医中心医院还在建设时,我和一些机构就国医有没有投资机会进行过交流,绝大部分都认为短期没啥机会,以公立医院发展为参照,认为达到盈亏平衡起码要5-8年时间,后来疫情爆发,一度对国医发展预期降到冰点,2020年股东大会大散苗琼卉的激烈发言就代表市场的反应。事实情况是这三年反反复复的疫情,期间国医遭遇无端停诊的错误处罚等重大事件,都没能阻挡国医前进的步伐,从2019年9月正式运营,到2023年一季度,不到四年时间看到国医扭亏的曙光,这不是国医中心医院开业至今向市场交出的最好答卷么?国医成长发展的轨迹已经不容置疑,趋势不会逆转,以后的国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疫情基本上过去,社会慢慢恢复,党和国家新的领导班子确定,大力发展经济成为首要任务,医疗服务业迎来近十年最好经营环境,政府对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大疫之后民众对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视,三年大疫医护付出的努力得到认同和理解等等,让国际医学处于最好的经营发展时期,去年那样的至暗时刻我们都能坚定不移,怎么会放弃迎接曙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