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方上周五晚上出了个公告,5个董监高加上一个上市前的老股东在未来六个月之内合计减持161.94万股。


(资料图)

减持量并不大,也就是一两天的成交量。但是五个董监高加上一个老股东约好了一起减持倒是有点意思。除了表明目前股价足以令人有减持冲动外,是不是还表明公司又有什么动作呢?比如说,又要搞定增(或者收购)了?

抛开上市公司是否“搞动作”不说,我对减持是理解的,不要看见董监高减持就说人家不看好未来。这些人都是2010年以前取得股份的,虽然取得的股份成本极低,但人家也是非常不容易,毕竟在公司发展的初期、中期,且未上市,投资的风险也是很大的(你能买到今天的某方,离不开人家的巨大贡献)。到现在公司上了市,有了发展,这些人熬了13年终于见了天日,卖点股票你还要臧否一番,是不是有点不太局气?

理解归理解,减持固然是利空。针对这种“利空”,散户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不要立刻做决定,要先观察一下市场主力对“利空”的配合程度,如果形态确实有走坏迹象,无妨卖掉一部分或者全部。如果“利空”之下,走势形态还没变坏,也不必杞人忧天,依然拿着就好。总之,大可不必“听风就是雨”。万一不是“阴谋”呢?如果这个“减持”真是为了“搞小动作”的,那么后市必须要维持一个较长时间的低位整理,比如两三个月的时间维度。

如果心态足够好,也可以忍受下跌而岿然不动。不动的逻辑是:某方毕竟有股权激励,三年(已经过了一年)净利年化增长18%,2022年本来扣非增长只有10%,公司为了完成股权激励指标,处置了一部分迈诺威的股权,得以完成增长20%的利润指标。这说明什么?第一说明董事长季俊虬是个讲义气的人,为了让手底下的兵能拿到股份会想办法完成利润指标;第二说明了公司有办法有能力调节利润。如果最后真的如我所分析,2023年年化增长还是18%以上,则目前股价仍未高估,有啥必要非要将珍贵的筹码拱手相让呢?

顺便再说说有人问某方是否填权的问题,从历史规律看,多数股票除权后往往都有比较长的一个整理期,如果你没有耐心长期持有,未来填不填权跟你有啥关系?分红也是一样,都是要除权,只有长期持有成长股的人才能最终享受到企业成长的红利。对做短线者来说,分红前后买进卖出可能就是啥也没得到,甚至还亏(持股不足一个月,红利税按20%计收)。

某方公告先解说到这儿。接着说说最近市场的“花絮”,一个是由于st搜特的即将退市,搜特转债也跌到了22。真是创了个可转债记录。公司明明已经资不抵债,可是还有投资人“飞蛾扑火”,不少散户幻想着还能“小额兑付”,买上几手碰碰“运气”。在我看来,这样的“运气”不碰也罢。几千块虽不多,如果后面赔了,总归是损失,毕竟多数打工人一个月也就是赚几千;赚了,不仅赚不多,反而助长了赌博心态,为以后埋下了更大隐患。总之,这不是理性投资人该干的事儿。

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还是尽量不碰st股以及对应的转债,除非特殊情况,比如某信的重组,出于对上海国资委的认同,我判定百分百成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意外。今天看来,也的确如此,某信的重组已经瓜熟蒂落,最后的摘帽和更名触手可及。

再说一个花絮,最近网上流传股民说“买在2800,套在3400”,意思是指数低的时候买的股票随着指数上涨还亏了。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赚钱越来越难了!随着市场容量越来越大,“鸡犬升天”式的牛市可能真的难以再现了。结构性行情或者说板块轮动可能成了主流。各种概念、各种板块,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么最倒霉的是谁呢?就是那些一天到晚追热点的,追来追去,疲于奔命,偶尔吃到一口大肉,但多数场景一定是拿到“花”的时刻“鼓声”却戛然而止。

最后还是公布一下上周的持仓占比和盈亏情况。

某方占比62.05%,成本30.14元,盈72.28%

某联占比32.98%,成本30.72元,亏6.43%

某苏占比4.08%,成本6.43元,亏1.08%

某华占比0.89%,成本18.01元,亏5.69%

大家看出啥了?第一,虽然持有四只股票,三亏一盈,但是盈利远远覆盖亏损。你也想要这样的效果吗?也不难,第一要做到长线持仓,第二要随时调整持仓。长线持仓谁都会,但很多散户倒霉就倒霉在选股错误还“死了都不卖”;随时调整持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品种调整,二是周期调整,三是比例调整。说来又话长了,以后有机会慢慢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