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同学的第二篇参会感受

正文:


【资料图】

本次线下的分享会议,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60带着读者过一遍整本书的内容,针对书里面的重点内容作了有很多有意思的阐述;第二部分是关于实操的经验分享。

第一部分,书本带读

有书友saka花费三周时间作了一份详尽的思维导图,非常好。要想快速了解书中内容,可以好好看看这份思维导图。以下对带读部分有意思的点进行记录。

1、虽是小说体裁,是因为很多东西以小说的方式才能发表,但是所提到的案例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可以被考据的。“这本书所有的数据是严谨的,你们都可以查到,里面的案例都可以去溯源,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当然有虚构的成分。

2、关于投资的部分,有些小白读起来觉得很扯,跟自己平时接触到的股票投资不一样。现在很多媒体包装出来的、反复洗脑的价值投资把股票投资说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实际上投资是很难的。

60举了一个爬山的例子。如果在你爬山之前,告诉你爬到山顶很轻松的,你一听,觉得自己也行,就去爬了,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爬之前告诉你只要半小时到山顶,你会爬。

但是如果告诉你,爬上去要花一两天的时间,你就打退堂鼓了。媒体包装出来的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让你觉得很简单啊,那么多人去学,结果呢,巴菲特只有一个,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难的。

点评:回顾十几年投资心路历程,投资也许并不复杂,但是投资既不简单,也决不轻松。永远都是在挑战自我的路上不断前行。保持长期良好的投资状态,交易状态。和运动员挥汗如雨保持长期竞技状态,道理是相通的。

大家在这个里面想要有一个收获的话,我会告诉你,开始是很难的,因为业余和专业的差距是明显摆在这里,你每天花费的时间、精力不一样,那么我坚持了十几年,工作状态下每天早上 5 点多钟起床,然后一天的时间,就是在学习投资、在看研报、看财报这些东西我花了十几年。

点评:这一段说的我在工作状态下的表现。非工作状态下,我会出门旅行,玩音乐,同时也会到各地调研上市公司。虽然信息时代,很多内容不需要去现场,但是想理解深刻,打消偏见,还得现场调研。这是办公室研报无法替代的。

3、60着重强调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 就是做投资的人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至少应该包含这么几层意思:第一,60所写的这本书,所进行的分享,他愿意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所想真诚的进行分享,类似于构建的是一个安卓系统,大家可以参与进来,都能受益。

每个投资者的性情禀赋、风格喜好都不一样,但是基于一个正确的思维框架,最后是可以成功地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第二,视野要放开,不要将自己的目光就局限在有限的几个股票上,不要局限在少数几种经过媒体包装的投资风格上,什么价值投资、成长股投资。

因为一旦目光视野狭隘之后,是很容易走入很多误区,进而变成实际的亏损的;信息的接收渠道更不能封闭,要开放。现在各个平台都喜欢搞算法推荐,你喜欢什么,就让你看到什么。这其实也是一种信息茧房,容易变成井底之蛙。

点评:全球历史上任何有卓越意义的思维体系都是开放形式的,只有开放系统才能促进学科和社会发展。封闭系统的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前辈们早就验证了,他们几乎全军覆没,活下来的都是保持开放的。

这一点,十年前我就已经觉悟了。所有我从不借助任何技术指标(比如均线,macd)来辅助,也绝不以价值投资那几个财务指标(比如PE,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市场。

唯有思维不断开放进化,才能保持不败之地。我常常说:见都没见过,那怎么会想到呢?视野都打不开,格局如何打开?我总是奉劝各位读者从书中简易能懂的地方开始,而不是选最难的技巧去操作。

而不少业余投资者,数学或者物理常识都非常匮乏,却总是喜欢问我非常难的技巧问题。忽略了基本的盘口,财务知识,到思维层面的慢慢积累。我经常举例:如果一首歌都唱不完整,光想着把歌里的最高音唱出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