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做了七年的工厂,所有产品顺利交接给了中欧校友,以后多朗就是广东合作伙伴生产了。

回顾七年的生产过程,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影响了事情发展。最初供应商生产品质有问题,他们解决不了,后来请来专家顺利解决。再后来产品理念总是不合拍,最终决定自己搞工厂。做出来几个,月销千万的大爆款,后来持续开发跟不上,就布局全球渠道,刚需类目不敢搞,细分类目规模有限,越做越狭窄,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反思工厂没有搞好的原因:第一做工厂属于被动决策,并没有像今天一样仔细思考,把时间用于找更优质合作伙伴上。第二开发出来第一个爆款,第二和第三个爆款,并不是基于品类深度而且基于宽度。第三工厂同事只是执行,并没有同步成长。加工和产品开发完全不是一个逻辑。第四发现行业下滑需求消失,应该及时布局新类目,而不是熬。当断则断。

现在的模式就是合作,和价值观一致能力互补的供应商合作。我们有几个成功案例,惠当家就是这样,八个人的工厂,十年下来成了行业最大的代工厂。这种配合度比自己的工厂都稳定。

今天改变了思考方式,过去是行不行都得行,现在是如果不行,原因到底在哪里?不是逼着内部精进,而是找互补的人一起做好。过去的思考还是局限性太强,总想着不会可以学,忽略了一个因素:短板不是用来补的,是首先考虑找找擅长的人。内求和外求要结合

过去是经历了才明白,现在需要不经历也要想明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