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国英

耶伦明天要来了,这篇文章,权当是对接下来中美缓和的结构性预判吧。


(相关资料图)

在美国高官接连主动访华之后,中美之间的缓和,事实已经没有疑问,而且已经进入倒计时。

但是,中美之间的经贸缓和,并不代表政治缓和;中美之间的经贸缓和,更不完全代表科技缓和。

关于当下美国主动对华经贸缓和的必然性和隐藏其中绝对精密的算计,这个在昨天文章《对华缓和的残酷真相......》已经讲得比较多,也比较透。

高科技大决战,现在是接下来仍然是中美博弈最为重要的战场,注意是“最为重要”。

这是因为,高科技是美国维持全球霸主的绝对基石,这是美国过去30多年不便公开但又众所周知的国策纲领,其他诸如军事甚至货币之于美国霸主地位的重要性,其实都是由高科技领先派生的——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广岛协议禁锢日本高科技突破算起,迄今已有30多年。

在中美缓和进入倒计时之际,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美国会增加对华进口,甚至可能会取消过去对华加征的关税,但是,在高科技领域,美国超大概率不会作出任何让步。

在关键的高科技领域,比如半导体及其配套设备,美国一定会确保其领先至少两个身位——在两个身位之内的,美国仍然会甚至还会变本加利对华进行封堵,在两个身位之后的,美国才有可能会对华进行松绑。

所以,针对接下来的中美缓和,我们该乐观的乐观,访保持谨慎的保持谨慎,针对美国对华放松高科技卡压务必不要心存任何奢望。

事关中美之间的高科技大决战,决策层是从来不侥幸不奢望的。

结合最近两年一系列的宏观和中观政策,甚至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了打赢中美高科技大决战,一切都可以成为代价,只要代价是可以承受的,只要代价不至于引发系统风险。

。房地产和房价可以成为代价,只要资本能够逐渐拥抱高科技。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可以成为代价,只为勒紧裤腰带也要完成高科技产业布局。

。公务员降薪再降薪可以成为代价,这事实会间接增加高科技对优秀年轻人的吸引力。

。股市的短期表现可以成为代价,只要能够让更多的科创企业完成IPO和定增融资。

。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成为代价,只要高科技最终能够真正将中国经济领跑起来。

…… ……

讲到这多么的代价,我再讲两组具体的数据,在这两组具体数据的背后,可以更具象地感知到中国举国新型体制对高科技全面突破的决战。

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2022年高达3.61万亿,如果再算上央企和国企在产业引导基金上的巨额投入,其总规模应该已经突破5万亿。

最近几年,针对高科技产业的政府引导基金,其总规模几乎每年都呈大幅攀升的态势,而各级地方政府,即便财政再怎么困难,即便公务员再怎么降薪,也都是组建各式各样的高科技产业基金,其目的就是要加速完成高科技产业的布局。

各级政府勒紧裤腰带也要完成高科技产业布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中国一级市场的社会资本对高科技创新的包容度,确认远远低于美国——而在社会资本对高科技创新的包容度较低之下,为了全面推进高科技产业的破局速度,只有国有资本的包容度上升也有可能,所以,这两年,省会城市动辄组建上千亿的产业引导基金,重点城市动辄组建数千亿的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领投引导和激发社会资本跟投(甚至会为社会资本跟投提供一定比例的兜底),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即源于此。

2017年中国研发投入为1.76万亿,占比GDP为2.13%;2022年中国研发投入为3.09万亿,占比GDP为2.55%。

2017年美国研发投入为4650亿美元,占比GDP为2.39%;2022年美国研发投入7132亿美元,占比GDP为2.8%。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最近5年中美都在加大高科技研发投入,5年时间,中国研发投入占比增加了0.42个百分点,美国研发投入占比也增加了0.41个百分点。

基于高科技研发投入,美国的高科技本来就很强且社会资本充足,这么强还保持这么强劲的增量投入,中国如果不勒紧裤腰带,如果不付出一切可以承受的代价去加大高科技投入,中国全面破局美国的高科技封堵,还怎么有可能性?!

再次强调一下,上述一切的代价,前提条件是只要代价是可以承受的,只要代价不至于引发系统风险。如果不可以承受或者有可能引发系统风险,政策还是会做预期管理的,但是,预期管理的目的,也仅仅是相对稳住即可,而不会过度稳住。

现在不坚持,未来10年不全面破局,中国就没有在高科技大决战中获胜的可能性,就会永远被美国彻底锁定为全球产业链的腰部位置,甚至可能永远无法翻身。

而如果高科技不全面破局,中国之于中美之间的当下位势差距,未来只会扩大而不可能缩小,甚至当下中国的地缘外交、经贸货币和军事实力的崛起,也为最终甚至必然被压制。

毕竟,之于中长期,大国之间的终极博弈,高科技实力是决定一切的,高科技实力决定地缘外交的倾斜、经贸的含金量、货币的覆盖面、以及军事实力的转化空间。

当然,悲观者可能会说“付出再多代价,结果也未必如愿以偿”,是的,关于高科技投入,确实涉及转化效率的因素,转化效率又涉及到其他软性因素,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如果不付出代价进行高科技追赶,那么,中美之间的高科技差距永远无法弥补,中国会永远被美国压制和定格在全球产业链和全球真实话语权的腰部。

付出代价进行追赶才有可能,不付出代价永远没有可能。

所以,即便中美缓和已经进入倒计时,针对中美之间的高科技大决战,我们仍然不能心存任何侥幸,这是中长期的,这是结构性,这甚至是你死我活的。

所以,在洞察了一切皆可成为代价也要支撑起高科技未来的国家战略之下,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抑或是就业者,无论是中年人还是年轻人抑或是正在填报志愿的今年高考生,事实都应该有基于个人选择的决断性思考。

最后,再说一说今天的市场。

1,百润股份公告,上半年公司净利4.2-4.5亿元,同比增长90%-105%,公司预调鸡尾酒和香精香料业务同比增长较快

百润曾两度成为十倍股,第一次,2013-2015上半年,国内预调酒、鸡尾酒迎来爆发期,那时RIO通过营销快速成长为行业名片,股价暴涨十倍;第二次,2018-2021年上半年,百润吸取上一轮库存教训,产品有清晰的场景和定位、渠道谨慎下沉、铺货注意复购、营销优势持续增强,股价随之暴涨。

从百润的业绩报表来看,近年的亮点在于“强爽”爆量,这主要得益于其注重社媒宣传、私域流量的营销,进而激励消费者实现自发宣传。

从行业规模来看,全球预调酒零售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216.56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400.12亿美元,目前国内鸡尾酒的市场规模大约在30-40亿之间,预计未来仍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

整体来说,百润在预调鸡尾酒领域随着其他竞争者的退出,已经成为绝对的老大,近几年通过持续的内部调整,企业也开始稳定下来步入成熟期,而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高增主要还是因为疫情后酒吧、夜店等消费场景恢复,不具有持续性,这点在二级市场也有表现,业绩公布以后股价高开低走,最终收跌2.3%。

2,“4连板”南方精工存在误导性陈述

6月20日,南方精工“一”字开盘,并录得4连板,随后股价震荡向上,6月29日收到深交所股价异动关注函,要求对相关事项进行核实。

但南方精密关注函回复公告中存在表述不准确、误导性陈述,首先是“公司在国内RV减速机配套轴承等组件供应领域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表述不准确、与事实相比存在一定程度夸大,其次是南方精工的产品并非直供特斯拉,也没有取得下游客户将相关样品送至特斯拉的书面依据,公司在互动平台却回复“相关样品已送至美国特斯拉、实验结果良好”。

同时,南方精工还存在股价异动期间高管直系亲属买卖股票行为,6月19日,南方精工董事长妹妹买入5900股,买入次日,公司股价就走出了4连板,股价飙升以后于6月27日卖出。

南方精工近期受到市场追捧,与机器人概念持续火热高度相关,但企业乘势违规发布误导性陈述,引导投资者追高买入,并且还存在利用内部信息进行交易的嫌疑。

光是误导性陈述,性质就已经很严重,证监会需要介入调查,进行惩戒,同时事件爆发以后,公司股价直接一字跌停,对因误导买入导致亏损的投资者,公司也需要做出赔偿。

3,《华尔街日报》报道,拜登政府正在准备限制中国企业使用美国云计算服务,从而防止中企绕开美国对华先进制程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禁令

从近年来,美国对我国高端制造业进行严密封锁的态势来看,这项禁令很可能在近期出台。

没有禁令之前,亚马逊、微软等美国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向中企提供先进制程AI芯片的云计算服务,这意味着,中企无需购买控制清单上的先进设备也可使用美国云服务强大的计算能力。

这也被美国当局认为是一个“漏洞”,这项拟议中的措施被认为是拜登政府要在限制中国半导体政策上堵上这一“漏洞”。

但从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的格局来看,阿里、腾讯、华为、电信占据着国内64%的市场份额,亚马逊位居第五,市场份额为8.6%,尽管亚马逊、微软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较小,通过限制向中企提供云服务打压中国的AI效果不会太明显,但依然要受到限制,这就说明拜登政府态度非常鲜明,在打压中国高科技、维护自身霸权的路上,无所不用其极,中国不需再抱有任何幻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