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正文开始前,我们先讲个小故事。

1970年代西方主流经济体深陷“滞涨”泥潭,根源是60年代持续扩展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叠加粮食危机和2次石油危机(下图所示)。直到1980年代各国央行开始大幅加息,才从根源上控制住了货币泛滥,从而摆脱了 “滞涨”。

但是在1970年代,经济学届还没有对“通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达成共识的时候,政府的本能操作是“不想物价涨”,那就“不许物价涨”好了。于是,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对工资、能源以及普通商品和服务价格实施了2次为期90天的冻结,即所有商品服务的涨价都要经政府特批。此举立刻引发居民的抢购潮。结果出现了“市场上找不到牛肉,货架上空空如也”的景象,物资短缺现象严重

该现象后续被各经济学家反复研究,归根结底就是商品价格是供需决定的,对价格脱离基本面的干预只会扭曲市场价格以及供需。供不应求才会导致物价涨,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供应。单纯限价只会导致需求跳升,因为消费者预期早晚会取消限价,到时候涨更多,结果加剧了短期的供不应求,物价上上升压力更大。反之,需求不足的时候会导致物价下跌,这个时候理应减少供应,同时供应商降价甩货从而刺激需求。单纯的限价会需求更加不足(本来降价可以刺激起来的需求没法出现),然后供应商会面临更严重的库存挤压,甚至资金链断裂。特别是对极其依赖资金流周转的高杠杆供应商。

8月21日,中国房地产报发表文章《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剧 期待调整优化政策尽快落地》,其中提出“应当允许开发商以降价促销的方式展开自救”。

从2016年10月开始,我国就间断性的实施了对房地产的限价政策。对市场的行为其实是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的。如下图所示,用百城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占比来代表房价的走势,全国新房销售面积的单月同比增速来代表需求的变化。可以清楚的发现,在12年和14房地产低迷期,百城房价环比下跌城市占比达到70%以上的同时,新房成交同比都是-15%左右,随后市场在政府政策刺激以及降价刺激需求双重作用下回暖。2016年开始实施限价、限售政策后,房地产的周期性波动被明显抹平。但2021年以来,房地产成交量开始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负增长,但同时房价环比下跌的占比却没有像以往周期那样显著增长。以最近一年为例,全国新方销售面积的单月同比已经跌至-25%左右了,房价环比下跌的城市占比尚未超过70%。也就是说,需求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开发商并没有普遍的降价刺激销量,即使很多大型地产商已经出现严重亏损和债务暴雷。

数据来源:Bloomberg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 结合8月21日中国房地产报的这篇专栏文章,我们预期接下来除了对需求端的刺激,对供应端的限制也会放开。这样才能让开发商以价换量,收回宝贵的现金,从而完成“保交楼”和还债的使命。

相关阅读- 地产政策预期的秋季变局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