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山区张堰镇聚焦“文化+”战略,打造文教魅力小镇。为了让低效用地“活”起来,昔日废旧的张堰白酒厂华丽变身为特色文化创意园区,“公园里文创园”成了城市创业的新空间和文旅休闲的好去处,还吸引了不少文创企业在此“落地生根”,为文创园的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也为张堰镇打造的文教魅力小镇持续助力。

在位于张堰镇花贤路69号的“公园里文创园”,市民们在“舒致木易”品牌展厅内观赏形态各异的展品。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树脂+原木”创意家具产品设计与制造的企业,“舒致木易”创新性地利用木材的天然纹路,把蓝色树脂注入制成“河流桌”,乍一看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在桌上流动,灵动的产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购买。


(相关资料图)

“舒致木易”创始人顾晓东表示,最开始公司只是做基础的木材加工生意,后来他在网络上看到了“河流桌”的艺术形式,就被深深吸引了。可是怎么制作一张“河流桌”呢?顾晓东跟着视频学习,尝试着去做。“一开始,我们做出来的产品不够细腻,后来慢慢摸索,升级抛光工具和抛光材料,就能打磨得更细,作品也更漂亮。”

“河流桌”的生产流程很复杂,七年来,顾晓东精益求精,从不熟练到工艺精湛再到自主设计,解决了一个个技术上的难题。顾晓东介绍:“单拿树脂来说,一是要调色,二是固化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去除气泡也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除了蓝色树脂,我们也会设计黑色的树脂,与桌子结合到一起就像水墨画,非常独特。”

怀揣着对文创的热爱,“舒致木易”来到张堰镇,把展厅开到了“公园里文创园”,这里也成为了企业对外展示与销售的良好窗口,新设计的花瓶、茶盘、钢笔等均是咨询量较高的产品。顾晓东说:“我是从张堰中学高中毕业的,对张堰比较亲切。我的产品也属于文创,我觉得比较契合文创园的概念,后期我们会有一些新的迭代产品,拿到这个展厅做一些布展。”

同样新入驻“公园里文创园”的还有20多年专业从事手工锦盒制作的 “戴记锦盒”。

在打样室内,95后“戴记锦盒”品牌传承人戴梦思按照图纸仔细将外布按压抚平,繁复精美的锦盒便初见雏形。

锦盒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工艺品,用以收纳和展示文物、艺术品。最初,锦盒是显贵人家使用的包装,那时候的囊匣外面用华贵的锦缎包覆,内用上好的丝绸做囊,但为了顺应时代快节奏,锦盒变得简洁。

五年前,戴梦思辞去了工作,在父亲戴永建的指导下成为“戴记锦盒”的传承人,她希望锦盒能回到以前精美华丽的样子,让这个小众的行业被更多人知道。戴梦思努力将不同的传统工艺元素与锦盒相结合,创新锦盒样式,宣扬传统文化。她说:“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也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做锦盒需要在设计上花更多时间,也需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我会将最近流行的敦煌藻井纹、刺绣等工艺融入后续的锦盒设计当中。”

裁板、粘合、覆布、放内囊……锦盒的生产工序多达20余道。为了坚守“指尖上的匠心”,“戴记锦盒”坚持纯手工制作,同时还在工艺上不断改善,满足个性化需求。“戴记锦盒”品牌负责人戴永建说:“每一个锦盒都是根据藏家的‘宝贝’搭配的,用什么颜色,什么材质,呈现什么色调等都有讲究。”

如今,“戴记锦盒”已经小有名气,在古董文玩业内高端锦盒的市场占有率达六成以上,与匡时拍卖、联合拍卖、雍和堂、楠书房等都有合作。张堰镇独特的文化气息吸引了“戴记锦盒”的入驻。戴永建说:“张堰镇有许多名人故居,我觉得这个氛围很适合发展手工和传统的工艺,环境也好,于是我就下定决心要到这里来扎根,安心发展。”制作锦盒不仅为谋生,作为传承人的戴梦思想做一个有情怀的手工艺人。接下来,她将继续传承传统工艺,把锦盒打样和设计中心逐步开发成青少年体验中心,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文化。

事实上,“舒致木易”与“戴记锦盒”只是“公园里文创园”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公园里文创园”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张堰白酒厂。随着时代发展,曾经盛誉一时的张堰白酒厂逐渐褪色,但由它改建而成的“公园里文创园”却越来越充满生机,文创中心、特色商业、酒文化博物馆等都将在此百花齐放,释放城市文化创意活力。“公园里文创园”负责人宋涛表示:“我们将邀请更多的非遗类、文创类项目入驻园区,同时也希望大学生到这里创业、孵化产业,丰富周边居民业余生活,助力张堰文旅产业发展。”

未来,张堰镇将继续在修缮与保护古建筑下功夫,同时促使工业和生活遗存向文创产业空间转变,持续引进文创项目,积极培育文化产业,“串珠成链”的古镇保护开发生态文化线越发清晰,“江南水乡名镇,文教魅力小城”将迸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i金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