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31日我持有的公司中,已经有4家发布了财报,分别是阿胶、腾讯、招行、汤臣。目前持有阿胶26%、腾讯25%、招行12%、汤臣2%。也就是说,我持仓65%的公司,都已经发布了年报。刚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梳理一下现有持仓。

今天先来聊聊东阿阿胶。


(资料图)

从2020年十月份第一笔买入,到现在我持有东阿阿胶已经快两年半了。这两年半以来,一直在持续的跟踪它的经营情况。现在阿胶已经非常明显的迎来了业绩的拐点,股价也创出了过去五年来的新高。

回过头来看,我在2021年7月份发表的第一篇分析阿胶的文章《东阿阿胶投资逻辑梳理--敢于失败,静待花开》以及后续的阿胶分析文章中,提出了几个主要观点。定性来看,这些观点大部分是对的,错的只是定量层面的问题。

观点1:东阿阿胶当时遭遇的只是库存危机,随着去库存战略的推进,一定会走出这个危机。

毫无疑问,目前已经走出来了,没有人再关注它的库存问题了。只是,因为过去三年反反复复的疫情,影响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药店的消费场景,时间上比预期的长了一些。

观点2:公司的营收会恢复性增长。

公司2022年营收为40.42亿,相对于2019年最低点的29.59亿,增长了36.6%。说实话,这个恢复的力度是不及预期的。但是,过去三年的疫情对于恢复的节奏有不小影响。

营收除了增长率,结构变化更值得关注:2019年29.59亿中,只有20.43亿是高毛利的阿胶及系列产品,占比69%。2022年的40.42亿中,有36.99亿的阿胶及系列产品,以及1.87亿的其他药品及保健品(毛利同样高达65%)。

高毛利的产品合计38.86亿,占比96.1%。相对2019年,营收增长90%。这才是有含金量的真实增长。

观点3:公司的驴皮问题无解。

驴皮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没有进入壁垒,公司一提价,打开了利润空间,竞争对手就蜂拥进入。由于强大的品牌效应,这些竞争对手无法在需求端对公司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在原材料端却会抬高公司的采购成本,对毛利率形成威胁。

我当时的判断,是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目前管理层在最近的2022年度年报和业绩交流会议中,也没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是调整战略,不再依赖于阿胶块的增长,而是要把阿胶浆作为一个增长重点,把阿胶糕从区域产品打造成全国产品。在坚守药品基本盘的同时,开始做消费品。寄希望于药品+消费品双轮驱动,实现未来增长。

这些战略的背后,其实就一点:既然驴皮问题基本无解,那就想办法回避它。这是聪明的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

下面聊一聊对年报的印象吧。东阿阿胶我聊得够多的了,没有什么新的观点,就是一些简单的印象,也不成体系,主要是自己记录一下。

1. 公司去年赚了7.8亿。

这7.8亿,比21年的4.3亿,多出了3.5个亿。这3.5个亿,简单拆分一下就是:

营收多了2个亿,营业成本反而少了1.7亿,一来一去就多出3.7亿。这主要得益于以加权平均法确定的驴皮成本开始下降了。

销售费用多了3个亿,管理、研发、财务三项费用基本持平。

资产减值损失少了2.6亿,信用减值损失少了0.6亿,合计少了3.2亿。

3.7-3+3.2=3.9亿。这3.9亿,就是营业利润多出3.5亿的原因。所得税和去年持平,所以净利润比去年多了差不多3.5个亿。

这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就两个:一是公司开始大力投放广告了,这是好事儿;二是公司终于通过计提减值把过去的烂账清理干净了,可以轻装上阵了。

今年的非经常性损益中,还有一项760万的应收账款计提损失转回。未来可能还会有零星的转回。原因很简单,新管理层过去两年洗大澡有点用力过猛。

2. 华东地区营收恢复至50%以上。

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我之前就说过,华东地区不仅是公司的大本营,也是这次危机中第一个暴力去库存的。最先动作,理应最先走出来。

去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那么严重,下半年又出现躺平之后的停摆,华东地区营收同比增长20%。

我之前觉得今年营收增长15%左右有点偏乐观,看到这个20%的数据之后,我觉得应该没啥问题了。这样按24%的净利率计算,就有11.2亿,撑得起现在340多亿的估值了。

3. 公司去年买了平均32.3亿的理财,赚了7400万。

看到这个有点心疼,但又无可奈何。平均收益率才2.3%,如果能够分给我,我去买格力的股票,分红也8%了。

公司现在总资产126亿,净资产103亿,23亿负债中几乎全是无息负债。54亿货币资金+19亿理财产品,合计73亿,占净资产的70%、总资产的60%。

公司未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资本开支。如果是私企,还有可能搞一个特别分红,但是国企就别指望了。水大鱼大,能掌控七八十亿的资金,公司的财务一定是个肥缺。

4. 龟鹿二仙和海龙胶口服液。

公司年报和交流纪要中,都出现了这俩,年报中第一次没有了颜真卿燕窝的身影。这就算是阿胶+还是+阿胶呢?就当是给管理层练练手好了,我是不抱什么期待的。

阿胶的基本盘还是阿胶块、阿胶浆,管理层终于要发力打造阿胶浆了。如果能够像汤臣倍健打造健力多一样, 把它成功运作成一个大单品,那公司就不再受制于驴皮,业绩和估值的天花板都可以打开。

在我看来,阿胶糕、阿胶粉就属于锦上添花的,其他新品估计就是来添乱的。接下来的这一轮新周期中,我个人判断业绩顶点就是60亿上下的营收、18~20亿的净利润。对应的合理估值,550~600亿。

不过呢,我怎么看不重要,市场喜欢增长的故事。有可能阿胶块、阿胶浆负责赚钱,其他负责打开估值的想象空间,二者共同作用下实现戴维斯双击,摸到千亿市值也未尝不是不可能。

5. 公司只有4位副总裁了。

高峰期的2017年前后,公司有着12位副总裁的豪华团队,现在终于只剩4位了。这算是呼应公司的“组织重塑”战略吧!

之前公司给人的印象是太懒了,一帮老人躺在功劳簿上吸着公司的血。不管老秦每年的致股东信有多么的激情四溢,那长长的副总裁名单就掩盖不了公司的暮气沉沉。

公司经历了这轮低谷之后,华润终于把老人清理干净了,可以放开手脚好好干了--干不干得成另说。网上有一种声音,不看好华润。我对华润了解也不多,但是结合我个人的经验,华润这帮人怎么着也比那帮尸位素餐的老人强,市场化、职业化程度更高吧?

作为一个小股东,我愿意用钱投这帮新管理一票。只要在有着职业经理人基本职业素养的前提下,不去乱搞,哪怕最后失败了,我也愿意他们去做一些新的尝试。

最后,公司过去这一年的业绩,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东阿阿胶(SZ000423)$

@今日话题@雪球创作者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