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普康视2022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附点评


(资料图片)

$欧普康视(SZ300595)$$爱博医疗(SH688050)$$昊海生科(SH688366)$

#最后遇到你资料#调研存档,点评仅代表个人意见

时间:

2023-04-06 15:00 ~ 17:00

参会嘉宾:

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陶悦群博士副总经理、董事、董事会秘书: 施贤梅女士董事、财务总监 :卫立治先生独立董事:许立新先生董事长助理、证券事务代表:李谚女士

Q:公司年报提到要加大线上推广和销售力度,那么会不会对线下视光终端相同产品的销售造成影响?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A:您好!线上销售是必然趋势,不是做和不做的问题,是怎么做的问题,我们主要是在价格管控上加大力度,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同时,我们会帮扶我们的合作伙伴开展线上销售和推广。谢谢!

点评:这个回答有避重就轻的嫌疑。提问者也没有搞明白具体想问的问题(实际上OK镜这一类产品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不能在线上打广告和销售,而且普通的医疗器械产品在线上销售销售主体也需要完善的资质并经医政与平台严格监管。公司说的加大线上推广和销售力度的应该指框架眼镜之类的可以在线上销售的非医疗器械产品)。

Q:公司年报显示应收账款2.11亿,同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37%,高于收入增速,请问是什么原因?

A:您好!(1)并表的子公司很多是给大医院供货的,他们的应收账款的占比相对比较大;(2)公司会对一些信用较好的经销商给与适当的账期;(3)虽然应收账款增加,但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较少,只有10%左右,所以应收账款出现坏账的风险较小。谢谢!

点评:欧普康视主要是直销(并表子公司直接供医院算直销),自营终端+医院占比64.29%,经销(代理)只占35.71%,直销和经销的主要客户也都是医院,面对医院的应收账尽管账期长点,但回款问题不大。

Q:公司是否有意在人工晶体方面发力?

A:您好!公司主要聚焦眼视光产品和服务,如有其他重大业务相关的信息,会按照要求披露。谢谢!

点评:显然人工晶体暂时还不是欧普新品研发的主要方向。

Q:22年新增71家并表子公司,减少27家并表子公司,减少的子公司都是在22年新纳入并表范围,短时间内注销等原因又不并表了,公司如何选择和管控拟新增的子公司,确保新增投资子公司的有效性?快速扩张中,如何保证新增子公司的品质和安全?

A:您好!(1)减少的子公司只有2家是22年新纳入并表范围的,减少的也不都是因注销而不并表的;(2)从2022年起,公司新建视光终端都要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经过详细核实审批后才能设置,同时,按照可行性报告中的业绩指标,对管理方进行考核;(3)公司已建立连锁化视光服务终端管理体系和标准,目前正在推进当中,将逐步在子公司中实施该标准。谢谢!

点评:从2022年欧普并表情况看,欧普投资视光服务终端还是非常谨慎的,目前还称不上快速扩张。

Q:上半年有哪些重磅产品推出?销售策略以及定价策略是怎样的?

A:您好!请您关注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吧。已经推出的产品,在微信公众号有详细的介绍,尚未推出的,不便在上市前提前公布计划。谢谢!

Q:请问贵公司觉得在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那家公司?

A:您好!公司的原则是从不讨论第三方。谢谢!

点评:我认为是爱尔眼科和依视路。

Q:巩膜镜预计还需要多久可以真正的注册上市?请给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A:您好!年报中已有介绍,预计今年会完成临床试验并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申报申请。谢谢!

点评:群里一个球友问的问题,他认为巩膜镜是一个大单品,今年完成临床并提交注册申请,很快可以上市,所以很兴奋。但我觉得这种产品跟离焦镜差不多,非近视矫正和防控主流产品,最好不要报太大期望。

Q:公司是否有老视产品的研发技术储备?怎么看待该市场需求?未来是否考虑布局?

A:您好!公司有针对老年人眼健康的相关产品在研。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老年人知识结构的变化,老年人老视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谢谢!

点评:老年人眼健康重磅产品主要在治疗白内障方向,这个欧普似乎不擅长,如果是框架老花镜,红海,没有什么市场前景。

Q:2023年1季度同比2022年1季度,表现怎样?

A:您好!因我们有300多家子公司及几十家参股公司,目前尚未完成最终的统计,无法得知并表后数据,同时,公司通常不在季报之外发布业绩数据,所以要到一季报才能有准确结果。请您关注将于4月24日收盘后发布的公司一季报。谢谢!

点评:其实年报已经有相关说明,今年一月份是去年12月份的订单,而去年12月和1月受疫情影响很大,三月底才开始发力视光服务终端建设(OK镜相关业务增长取决于获取订单的能力),实际上欧普一季度完成的是去年12月,今年一二月的订单,所以我个人估计欧普今年一季度业绩不会很好。

Q:请问公司管理层如何展望2023年?

A:您好!请您阅读公司2022年年报第48页,有详细介绍。谢谢!

点评:无聊的问题。

Q:未来如何在视光领域强化领先地位?计划做到多少的市占率?

A:您好!产品方面,公司除通过完善产品系列和增加新产品,继续加强在硬镜及其护理产品的优势之外,正在向全视光产品方向拓展。同时,公司积极开拓视光服务业务,向全视光企业的目标迈进。谢谢!

点评:外交辞令的回答方式。

Q:公司的投资者交流纪要中提到:国外和香港等地角膜塑形镜单一用户的总支出(产品+服务)都是逐年上升的,请问香港、美国、欧洲角膜塑形镜用户的年度总支出金额上大概是多少?产品和服务的占比是多少?

A:您好!据了解,香港理工大学的视光中心角膜塑形镜的总费用2万多港元,在美国的角膜塑形镜一年的总支出应也不低于2千美金。产品和服务是打包一起的。谢谢!

点评:其实公司的意思是国内使用OK镜费用和香港、欧美差距不大,但香港和欧美没有集采。

Q:陶总有没有考虑培养接班人的计划?

A:您好!公司现在已经有好几位副总经理和总监,他们分别负责公司的各个板块。公司将继续培养和物色综合能力强的管理者,逐步将公司的日常管理职责交给他们。谢谢!

点评:陶博士61岁,作为公司董事长尚属“年富力强”类型,暂时不会退休。不过一个好的公司应该是采取法治和职业经理人管理,而不是像某些家族企业那样搞一言堂。

Q:请问公司巩膜镜进度如何?商业化的推广策略是怎样的?推广方向是什么?

A:您好!一款巩膜镜已在临床试验中。巩膜镜是验配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公司还是要通过技术培训,通过专业视光服务机构推广。谢谢!

点评:公司选择拐弯抹角的回答,我还是直接说明白吧——巩膜镜按医疗器械管理,不能搞商业化推广,而是采用学术推广的方式。

Q:公司怎么看待眼科医疗器械集采的问题?

A:您好!角膜塑形镜的集采是一些省份的政府机构的决策,作为企业,只能理解、配合。目前集采的具体规则没有正式发布,不便评论。谢谢!

点评:一般这种调研问到政策性的问题公司都不会正面回答。但这个回答看点在这里:“是一些省份的政府决策”,实际上企业并没有很重视这次三明集采,而且也对集采主体,集采性质存在误判(三明联盟可不是简单的省际联盟),这是个非常大的隐患,后面那个问董事长的问题也是我提的,希望能够引起管理层重视。

Q:请问陶总,巩膜镜 和普通RGP相比,技术难度等级大概有多大差距,公司目前对这一产品的规划是怎样的

A:您好!巩膜镜的尺寸较大,直径达到17MM以上,超过了角膜的尺寸,设计适配度良好的镜片及加工的难度都远高于普通RGP。谢谢!

点评:这条回答有一定价值。巩膜镜难度还是在验配和加工上,(研发)技术和材料不是门槛;实际上我觉得OK镜也差不多,什么高透氧材料都是玩概念,实际上最大的门槛还是在验配适配度和加工精度上,另外后续服务也是非常高的门槛。OK镜也好,巩膜镜也好,实际上都属于医疗器械,或者医疗方案。无论你把概念吹得多么响,患者其实看重的还是治疗的临床效果(能不能治好病,或者让病患更方便使用)。

Q:请问贵公司,目前OK镜的市场渗透率有多少?

A:您好!仍然没有官方统计的数据,不便预测。谢谢!

点评:很多研报说是1%左右,而日欧美在10%-15%之间,不管怎么样,总之是个蓝海就是了。

Q:请问陶总,南京欧陶 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必要性和原因是什么

A:您好!南京欧陶提交的业务告知函里是说“资金需求”,我们已照此发布公告,公司不便询问股东个人资金使用情况。谢谢!

点评:无聊的问题。

Q:角膜塑形镜在民营和公立医院的占比如何?

A:您好!我们没有统计、也不便公布这方面数据。谢谢!

点评: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OK镜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产品,不纳入医保管理,即使在公立医院验配其实也是给合作的(民营)视光中心在做。在这一点上,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纠结。

Q:您好,这次业绩说明会是只有文字交流吗?有视频和音频吗?

A:您好!是的。是文字交流。

点评:无聊的问题。

Q:角膜塑形镜目前订单情况?一季度增速如何?

A:您好!一月份以来,各地的经济生活陆续恢复正常,角膜塑形镜的订单也随之陆续恢复。总体上看,一季度镜片的订单比上年第四季度有明显好转。已从下降转为增长。具体的请见一季报吧。谢谢!

点评:应该会比去年四季度好。去年四季度应该属于欧普上市以来最差的季度表现之一。

Q:请问 巩膜镜 的技术难度和产品优势是什么,目前巩膜镜在近视防控领域的相关进展,以及行业内公司对该技术的掌握程度是怎样的

A:您好!巩膜镜在美国销量较多,主要因为其消除了配戴异物感这一普通RGP使用的缺点。目前巩膜镜主要用于屈光不正患者,尤其是不规则角膜、干眼患者的视力矫正。谢谢!

点评:其实巩膜镜市场很小。公司有个品牌华锥,也是做这种针对特殊患者的RGP,历年来没贡献多少营收,只能说完善公司产品线,彰显公司在眼视光领域的实力,在品牌建设和学术推广上有一定作用。

Q: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请问外延存在哪些困难?怎么去克服?

A:您好!华东地区相对来说,直营和终端业务比较多,因此销售占比比较大,其他区域以经销为主。目前,正在以增加销售力量、投资并购等方式努力提高销售收入。谢谢!

点评:公司除了华东是直销为主,其他区域都是经销为主。经销商没有像直销那样纳入视光服务终端管理体系,建设标准也不统一,管理上容易出问题。

Q:公司的竞品主要有哪些公司?他们的利润率水平高于公司的有几家?

A:您好!竞品情况在年报第15页中有列出,对他们的财务情况不了解。谢谢!

点评:无聊的问题,欧普真正的竞争对手是服务商而不是产品商。

Q:请问陶总,持续不断进行股权质押 的原因是什么。

A:您好!我没有进行中的股权质押。谢谢!

点评:无聊的问题,陶故意曲解和回怼的。

Q:公司今年的业绩目标是多少?

A:您好!公司内部当然是有业绩目标的,但是不宜公开讨论,以免误导大家。公司的经营方案请见年报。谢谢!

点评:股权激励方案有目标(增长20%)。去年没有完成。

Q:公司去年近7亿的净利润,到年底有近16亿未分配利润,为何在分红上这么保守,只有1.2亿多?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金合起来30多亿,请问公司将采取什么措施让这些留存在公司的资产持续挣钱?

A:您好!本年度的分红达到了扣非净利润的20%,不算少。公司还有很多关系到后续发展的项目需要使用资金,因此,不可能把利润都分掉。在公司账上的资金,公司都有相关的理财计划,理财的原则是通过股东大会审议的。谢谢!

点评:只看分红绝对数额不看分红比例是耍流氓,这样的投资者可以去买贵州茅台。

Q:看到公司有那么多子公司,有的并表有的不并表,请问公司采取怎样的标准来判断这些子公司是否并表,公司是否存在利用并表和不并表来调节收入的增加额?另外这么多的子公司,公司在管理上如何提高运营效率和降本增效?

A:您好!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占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达半数以上,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另有1家子公司持股比例虽未达到半数以上但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也纳入合并范围,详情请查阅2022年年报第118页。不存在利用并表和不并表来调节收入的情况。总部对子公司施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对经营成本有统一的规章制度要求。谢谢!

点评:无聊的问题。

Q:董事长您好。公司年报对河北集采与三明联盟集采的描述是错误的。三明联盟的公告:“三明联盟将委托河北医保局牵头开展第八次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公司描述:“三明采购联盟随后也加入河北省的带量采购”;前一个表述“三明联盟”是集采主体,后一个表述“河北省”是主体,这两个表述有质的区别。请问董事长本人怎么看待这次集采事件?集采报价规则不是按产品报价而是按产品系统报价(标准片+环曲片)且不分品牌和档次,公司打算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A:您好!目前医保的带量采购方案尚未正式公布,公司在集采带量采购投标结束之前,不宜公开讨论相关策略。谢谢理解。

点评:无聊的答案。

Q:董秘您好,年报中提到2022年5月公司完成首轮定增,募集资金主要投向连锁视光服务中心建设。公司也在多次调研中提到未来平均每年要建设300家自营服务终端,可是2022年建设的自营服务终端数量明显不及预期,请问是什么原因?定增提出的视光服务中心建设建设任务还能如期完成吗?

A:您好!视光服务终端建设受到疫情影响,导致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决定以成功率为投资的主要考虑因素。相关投资进度延后。谢谢!

点评:顾左右而言它。疫情是很多公司经营达不到预期的背锅侠。

A:请问卫总监,2022年欧普康视经销业务成本比2021年上升22.72%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期直销业务和自营终端业务营业成本只分别上升了11.52%和11.62%,是否因为相比2021年欧普康视给经销商供货的折扣更大了?如果是折扣率大概是多少?

Q:您好!(1)主要是2021年5月新并入一家以线上经销护理品为主的子公司,该公司22年/21年经销收入同比增长80%,但其毛利率较低,从而导致经销成本增长率大于经销收入增长率;(2)直销业务中护理产品销售占比同比提高约6%,其毛利率低于镜片毛利率,从而导致成本增幅较高。这些与公司销售折扣没有关系。谢谢!

点评:我提的问题,实际上重点在最后一问。确认折扣率没有降低就达到提问的目的了。

Q:2022年董事会工作报告上提到“中合欧普基金投资了生长素、肉毒素等消费医疗产品的研发企业-君合盟生物制药(杭州)有限公司”,请问董事长,公司未来有向医美进军的打算吗?如果有医美在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位置?A:您好!公司投资的新技术、新产品很多都是和消费医疗相关的。中合基金只是参股君合盟生物公司。谢谢!

点评:意思是医美不是主要方向。

Q:您好!公司股价在低位 ,公司是否有回购股票的计划

A:您好!如有相关计划会按照规则发布公告。谢谢!

点评:外交辞令。

Q:1,请公司介绍替代材料和新一代材料各自性能特点?2,新一代角膜塑形镜的产品优势?有什么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3,对阿托品药品有什么规划?两项CDE药品是自研还是委托参股公司研发?4,1年以上的应收款有没有风险?

A:您好!替代材料和原有材料是完全一样的。新一代材料是在性能上较现有材料提高的材料。目前在临床试验的新一代角膜塑形镜使用的是超高透氧材料。关于药品方面的规划,如有进展,会按规定披露。一年以上的应收款大多数是大医院的货款,而且占比较小,约为10%,风险可控,而且已经按照财务制度计提坏账。谢谢!

点评:材料应该会在今年下半年报产,这个行业材料研发的门槛不是很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