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月21日招标公告,中核汇能2023年度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共分3个标段,采购类型为P型、N型组件,包1为P型组件,采购规模3.5GW,包2、包3为N型组件,采购规模2.5GW。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威股份(SH600438)$ 和东方日升三标段皆入围。
通威作为perc电池老大,还同时拥有N型topcon和hjt量产供应能力,作为硅料大王兼电池一哥,有财力保证多种电池技术路线的研发投入,有实力保证各种电池技术的领先。
全产业链一体化,中标了绝不会借口价格问题毁约,保质保量供应。
作为电池片世界第一,通威的竞争力不在于刷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博眼球,而在于成本和效率的均衡,追求最优的LCOE。
通威的另一个竞争力在于量产效率的稳定性。
根据02/27的一篇网上交流纪要:《TOPCon电池供需形势专家纪要》,通威的电池有着行业领先的稳定性。
了解电动汽车的人都知道,锂电池最大的问题就是续航不准确,标称500公里实际可能只能跑300公里。我有一台小牛电动车,标称续航70km,但是实际充满电都跑不了50km。
光伏行业也有类似问题,光伏电池技术基本上都是参考的半导体技术,量产良率、效率很难控制,对于技术不到位的厂家,不同批次生产出来的电池效率差异很大。
再有就是近几年因为光伏赛道火热,下游跨界者甚众,导致硅料供不应求,低品质的颗粒硅和跨界玩家不稳定生产的劣质西门子棒状硅,全都被大量【掺杂】(仔细理解这个词的含义)用于生产硅片,导致光伏组件质量良莠不齐。
多晶硅生产的核心就是对工业硅进行提纯,从而提高少子寿命,提升光伏发电效率。掺杂却背道而驰,主动降低熔融多晶硅的质量,变相解决硅料供应不足问题。
如此生产出来的硅片制作的电池组件,实际发电效率将低于标称的效率,是劣质产品。
光伏电池、组件生产流程中检测效率,只是快速的用光照一下,检测的是瞬时的效率,不可能在生产线上晒个几天检测效率。
然而光伏组件发电,需要一年365天长时间接受日照,而且每天24时组件的温度还会发生变化,长时间发电情况下,电池的少子寿命就很重要了。电池/硅片里的杂质会加速少子复合影响少子寿命,长时间发电时就会明显的减少发电量。
所以才会有各大发电集团经常组织光伏实证实验基地,让各组件厂商同台竞技,是驴是马拉出来遛遛!
通威生产电池采购的硅片,只会是来自使用了通威永祥自己产的高品质硅料拉棒的厂商,无论是市场价购买还是找硅片新秀代工,都能保证硅片的质量。再加上通威精细化管理保证的电池量产稳定性,使得通威的电池片是优质可靠的。
所以,通威用自己的电池生产的组件,能保证标称效率一定是行业里最可靠的!!
通威组件在22年7月中标了国家电投甘孜州正斗光伏实证实验基地的多个标段。经过几个月的实证对比之后,通威组件的优异表现应该是向国家电投证明了自己,所以才在11月斩获了国家电投3gw大单。
晶科的组件表现应该也很优秀,根据我去年底的文章《又又聊硅料(四)》中的统计,晶科的硅料主要来自通威和新特,没有采购协鑫的颗粒硅掺杂。协鑫的颗粒硅长单上有 $TCL中环(SZ002129)$ 、上机数控、晶澳科技、隆基绿能,但没有晶科。所以晶科的组件应该和通威一样是没有掺杂保质保量的。
且$晶科能源(SH688223)$ 在被隆基夺走组件宝座之前一直是组件龙头,这两个因素或许就是晶科独家拿下国家电投9gw大单的原因。
通威的组件有着超越一线的质量保证,价格公道,供货又有保证,集采不入围都难。
而且有通威作参照,若其他组件厂商供货价格高于通威、实际发电量却低于通威的,就无法再用环境因素做借口了。发电企业可以以此作为证据,要求组件厂商退钱。
综上,组件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鸡狗们鼓吹的渠道,作为工业品新石油,量产标准化、低成本,最优的LCOE才是组件的核心竞争力。
通威组件今年还处于播种阶段,等到通威这些订单交付,通威组件的可靠质量和发电表现,将会让通威组件成为发电集团的首选,明年80gw组件产能进前三争第一都不是问题。
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
三峡能源,大唐新能源,华润电力,中广核电力,中广核新能源,中国电建,中国能建
声明: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光伏#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