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雪球,我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想在这里分享一下。
话题是“牛奶是不是必需品?
(相关资料图)
(作者)微观粒子:
牛奶不是必需品,可喝可不喝。
加上国人大多数的乳糖不耐受性体质,牛奶注定不会像可口可乐这种饮料一样,长期受到偏爱。当然,如果伊利除了做乳制品,也开始拓宽赛道,打造出“饮料王国”,有几款畅销的饮料,也还不错 。
但是我仔细想了一下,微观粒子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失全面。
一方面,牛奶,确实不和其他满足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如柴米油盐,粮食等必需品类似,可喝也可不喝。有的人一辈子没喝过牛奶,不是一样活着?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牛奶,在进入2000年后,随着国家和居民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牛奶的渗透率,也越来越高。
牛奶逐渐地从生活“非必需品”,演进成生活“必需品”。所以我们,作为年轻人,思想要跟得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我的思想也没跟上,研究也没跟上,错过一波人工智能超级行情。
我举一个例子,在古代,人们出行,没有机动车,要出远门,必须要用马车,这时,马车就是人们出行的必需品。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马车逐渐从社会的必需品,降格,降格,再降格。后来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路上几乎没有了马车,全都是汽车。虽然我们还经常管路叫”马路“
再或者,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20年前,手机还没有普及,但是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生活中,除了柴米油盐房子以外,生活中最重要的必需品了吧?
如果非要抬杠,除了柴米油盐、房子、衣服以外,其他都不是必需品,你想过下面这种生活吗?
说到这,多余的也就不说了,答案不言自明。
牛奶,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会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想白酒、啤酒等饮料可能还有待讨论。但是,奶类饮品,渗透率会越来越高,这个市场,还没有进入红海。
下面斜体字是摘自2021年一篇研究报告
“根据 SIAL 报告数据,2020 年我国人均液态奶/干乳制 品消费量分别仅 21.1kg/0.4kg。
对标东亚饮食习惯接近的日本,其人均液态奶/干乳制 品消费量分别为 36.2kg/4.0kg,液态奶/干乳制品增长空间分别还有 72%/900%;
若对标美国,其人均液态奶/干乳制品消费量分别为 67.3kg/24.7kg,增长空间更是分别达到 219%/6075%。”
下面是牛奶的产量趋势图,虽然疫情对经济有不小的影响,但是,2022年牛奶产量是3932万吨,同比提高了6.8%。
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预测,到2025年,中国奶类消费总量有望达到6700万吨至7000万吨。
动动小手儿,百度查查,每口都喂给你,你怎么提高?
另外,有人回复我说,“伊利,未来没有成长性”,我想你的投资能力,思考能力,还要提高的太多太多。
就拿我前两天连续发了2篇关于伊利的帖子,谈论伊利的股价,谈论伊利的估值,都是搜集整理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做的分析汇总,而有些反驳我的,“伊利未来没有成长性,过去不代表未来”。是不是太简单了?
"我在用数据做企业分析,和你讨论,满盘皆是数据,可你在用魔法和我battle? why?"
我知道你想表达的意思,可是你真的调查过伊利的数据吗?就这大言不惭的回复?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耐心回复了。
1)2015、2018 两年,三季度净利润,都是增长2%左右,尤其是在2015年,企业管理层意识到公司股价估值过低(2015回购预案公告原话),开始进行大量回购股票,优化经营,在一年后,也就是2016、2019,都取得了不错的企业效益。
同样,在2016、2017、2019、2020年,企业经营调整后的两年,随着经营效益转好,股价也都上了一个台阶,之前的股价都成为了历史大底。
2)每个企业都会经历周期,但是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管理层,会思考、会调整,会让企业从泥坑里爬出来,这才是专业。几十年了,伊利从来都是如此。要不是有几十倍上百倍增长,你以为玩呢? 玩呐?
好好想想吧,买在分歧。
发贴不易,帮我点个赞。
$伊利股份(SH600887)$
传送门
伊利股份(一):为什么说伊利最少值2100亿?网页链接伊利股份而(一):从回购历史测算最低股价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