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多来问我医药主题基金的朋友挺多的,我通常都是回答看不懂、不懂不投。
(相关资料图)
这期间参加过几场医药主题基金经理的内部分享会,基金经理大都表示医药板块的调整已经比较充分,集采的影响已经趋于明朗或边际弱化,因此大都比较乐观。
但市场并不买账,医药板块自去年10月份跟随大盘触底后,反弹势头并不强劲,最近两个多月更是开启了一波单边下跌趋势,以中证医药卫生指数为例,当前(4月20日)的点位距去年10月的本轮低点8773仅15%左右的距离,大有再创本轮调整新低的态势。
我们来看中证医药卫生指数的周线图。
该指数于2020年8月第一次见顶,由于疫情防控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需求大涨,包括相关疫苗和新药研发的需求强劲,带动了第二轮(2021年2月见顶)和第三轮(2021年6月见顶)医药行情的上涨,而这期间是同时伴随有医药集采预期的(集采于2018年开始试点,2021年开始常态化)。
疫情防控结束,相关的需求不复存在,所以医药板块的巨大跌幅中,有一部分是在还这方面的“债”。
以下分别是中证医药卫生指数、中证医疗指数、中证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和中证医药研发服务(CXO)主题指数的PE估值分位图。
如果未来的营收和盈利增速也很可观,才表明医药板块具有成长空间。
估值提升空间和成长空间都有了,医药板块才有可能发生戴维斯双击,我们才能实现投资获利。
按照PEG估值法,未来年化盈利增速只有大于当前PE值才能与当前估值水平相匹配,否则当前的估值就是高估的。
中证医药卫生指数2023年和2024年的预测盈利增速分别只有6.76%和21.02%,显著低于2020年和2021年的44.17%和38.38%,按这样的增速计算出的PEG值都远大于1,这与当前接近30倍的PE估值是明显不匹配的。
中证医疗指数2023年和2024年的预测盈利增速分别为-21.56%和25.11%,尤其2023年的盈利将大幅下滑(营收也是),这样的增速也没法支撑当前近25倍的PE估值水平。
中证医药生物指数2023年和2024年的预测盈利增速分别是-5.20%和21.98%,总体上明显低于2019年至2021年的增速,尤其2023年盈利还在下滑(负值)。
显然,这样的增速也不能支撑当前27倍左右的PE估值水平。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2023年和2024年预测增速分别是18.18%和23.53%,与2020年和2021年的34.07%和30.43%想去甚远,这样的增速也无法与当前33倍左右的PE估值水平相匹配。
上一轮牛市表现最亮眼的中证医药研发服务(CXO)主题指数,2023年和2024年的预测盈利增速分别是11.51%和26.49%,显然也无法匹配当前近30倍的PE估值。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预测数据可能并不可靠,尤其在市场下跌过程中对未来的预测可能是偏悲观的。
对此,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并不能证伪。
市场上那么多投资者关注医药行业,无非就是想捡便宜、赚取超额收益。
可是我们真的看懂了吗?我们真有把握确信捡到了便宜?
市场上那么多投资标的,我们不一定非要专门投资医药行业。
因为医药在A股是个大行业,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其实或多或少都配置有一些医药行业股票的仓位,投资几只行业配置相对比较均衡的主动基金倒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雪球基金@ETF星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