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到1990年,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彼得·林奇实现了高达29%的年化收益率,创下基金业的一大业绩神话;

他的管理规模也从最初的2000万美元增长27倍,到其激流勇退时高达140亿美元。


(相关资料图)

而彼得·林奇本人也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

即使在彼得·林奇已经退休33年后的今天,他的投资方法依然在投资者之间广为流传,被无数人实践、应用。

“想要抄底买入一只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想要抓住一把下跌的刀子。”

“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

“抛掉赚钱的好股票,抱着亏钱的差股票,无异于拔掉鲜花浇灌杂草。”

彼得·林奇曾这样总结自己的选股方法,“我选股的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不变。”

而对于业余选股者来说,彼得·林奇也给出了一条“黄金定律”——

“作为一个业余选股者,根本没必要非得寻找到50到100个能赚钱的好股票,只要10年里能够找到两三只赚钱的大牛股,所付出的努力就很值得了。”

对于银行业危机,彼得·林奇认为银行业比从前更加谨慎了,对危机的担心更像是一种经常性的忧虑。

而对美国这一轮的经济衰退,彼得·林奇表示,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可被预期的一次衰退。

他们对于自己在做什么一无所知。

所以,在买股票的时候要慎重。

看公司,看它的资产负债表。

股价应该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冤大头变多了可不是一个好的理由。

谁能够想到TJX这样一家地方企业能够涨50倍?

Stop & Shop能够涨10倍呢?

还有英伟达,也涨幅巨大。

所以你必须找到一家公司,它要么扭亏为盈,要么像family dollar stores那样快速增长——

我不是说这些公司现在要买。

5和5相加,自然可以得出一个接近10的数字。

你也应该能够看懂资产负债表。

现在有两家不景气的公司:

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有300万美元现金与零负债;

另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是零现金与300万美元的负债。

你会买哪一家?

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

银行做的是次级贷款和家庭改善性贷款,但人们都把钱用作其他用途了。

现在,银行变得更加谨慎。

我们已经度过了所有的这些危机。

一些银行可能会破产,但是在2008年、2009年后,银行业系统整体得到了改善。

这不像1980年、1981年的时候,

那时候的通货膨胀达到了两位数,失业率也达到了两位数,人们毫无希望,甚至觉得日本将统治世界。

我的意思是,人们总是有一些担心。

我干这行已经50多年了,如果哪一天这种担心真的不存在了,我反而会忧虑。

我很想知道未来,但未来从来无法预测。

我想知道未来如何会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我也会为下一年的华尔街日报多付5美元,这会对我有帮助。

我通常无法预测未来。

但是,这一次的衰退是可预期、可预测的,也许它就要来了。

很不幸的是,这些学校并不是免费的。

所以,我们向这些有需要的孩子们提供助学金。

这些学校的退学率只有2%,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成功。

我们正在努力筹集更多的资金,好让这样的情况维持下去。

投资报原创的稿件,有转载需要的,请留言。

投资报发布的、未标原创的,可直接转载,但需注明来源和作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