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涉及的公司,没有操作建议,笔者能力有限,仅供参考或看着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估值表我认为要每个人自己完成,其实并不难,因为很多行业都是有产能规划,匀速增长,相对容易估,当然你估的时候如果是以偏乐观的去给,那么打个7折8折,保守的去估,就可以直接当做参考。

我这套方法来自唐书院的老唐,他做的是茅台,其实很容易估,因为茅台酒就是产能规划都有写清楚,然后今年的产能就是用5年前的基酒来勾兑,净利润率相对稳定略升,稳定大家没意见吧,略升的理由是不断把不合格的经销商剔除了,提高自己的直销比例(出厂价969直销价1499),然后不断硬塞系列酒给经销商,这些影响没那么大,如果茅台哪一天提高出厂价,那就能提高不少的净利润率。

说上面这套好像大家没啥兴趣,说下大家有关注的中免和迈为吧。

这两个确实是跌得很惨,说实话这两个比较难估,不适合老唐的方式。

中免:我目前没能力去把握每一年的利润有多少,同时又有着封关政策的不明朗,是否对牌照商的竞争力有所下降等影响,而且确实我认为这几年大家网购的习惯也是挺让免税行业受损的。

乐观的人会说:

1. 中免现在卡位置,把好的位置霸主,以后哪怕品牌商可以自营了,也会因为没好位置而要跟中免租来经营。

2. 中免在机场被抽水严重,如果去海南,这方面的利润是多很多的。

3. 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说过25年要干到3000亿免税,未来争取7000-8000亿。

悲观者:

1. 封关后,牌照没用了,如香港一样,同街都是免税。

2. 北方飞韩国比海南成本低。韩国折扣更低。

3. 网购分了不少份额。

估值,有另一种方法,就是不用精准估每一年的利润,直接一步到位,由于中免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赔率必须高才有意义参与。

按世界免税业协会口径数据,19年我国居民境外购买免税商品总体规模超过1800亿元,其中在韩国免税购买额超过1000亿,是国内免税规模(约500多亿)的2倍,中国人免税消费总额有一半流向韩国。

我们想着,海南大发展,国家也高度重视,包括引入顶奢这些来吸引更多游客,包括封关带来的经济发展,这些是无容置疑,其实封关对于加工企业是非常吸引人,会提高海南竞争力,带来更多人口,更多人才,更多消费力,那么我给未来3000亿的免税给海南(凭什么给3000亿,因为香港是高峰800亿元,中国人境外购买免税是1800亿,然后高端人士收入增加等去毛估估的)。给净利润率15%,这个也是偏乐观,因为海南占比提高,利润率高。。然后中免占6成,到那时中免还有6成就很厉害了,整个岛都免税,我觉得也偏乐观,在三个乐观假设情况下,净利润是270亿,到那时增速就会下降,给20倍PE,,5400亿,现在3000多亿,,,那是不是就是属于我说的,胜率不够,赔率也不够。(蓝瘦香菇)

(这里没有给其他口岸甚至室内点,要不就给500亿市值他吧,也不影响判断,实在不行你给1000亿,值博率很高吗?)

迈为:最近产业链进展确实缓慢,悲观声音很多,我们不是产业的人,也无法知道证伪,当然电话会议都是说自己家的话,我把他也归入胜率不够,需要赔率大才能参与的范畴。

怎么给估值,我如果按公司给的指引,今年装HJT多少去算,也大概只能算今年,明年多少?后年呢?不知道啊。

我直接粗暴假设HJT真能成事,不管是银包铜还是电镀铜,我先假设能成,HJT是主流,(这里不是乱讲的哦,一方面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是这么去估算HJT是未来主流电池路线,再加上确实有清晰的技术路线和进步的苗头,只不过确实缓慢,当然再未来一些就是要HJT叠加钙钛矿,也是比叠加TOPCON更具优势,这里就不展开)

定性分析先到此,定量怎么给?

按中国光伏协会2030年HJT大概占35%,按目前23年产量有350GW电池片,而产能是有一定的冗余,大概给7成,也就是产能是500GW,后面按每年产量增加20%到2030年,产量是1254GW,而产能就接近1800GW,,按如果HJT能占比35%,产能占比630GW,高峰大概一年能装200GW,未来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包括规模化生产,我觉得1GW应该从目前的4亿降到3亿,甚至2.5亿,我们保守点给2.5亿,就是500亿营收。

如果真是主流,其实不止35%的占比,按过去某个技术是主流是占70%以上。(先保守点,但增速不错给30倍PE)

其他业务包括半导体的,还有装TOPCON也有机器卖,抵消掉HJT大概有3成左右给同行,也就是毛估估HJT迈为市占率70%。

净利润率按公司目前是20%,考虑未来大厂的大单压价,和大厂的强势,市场竞争等因素给15%。这样算净利润就是75亿,给30倍PE就是2250亿。目前不到500亿。3倍多的赔率,胜率一般般。值博率一般。

如果按最高点要1000亿市值,那就真的值博率很低了。

这两个公司估值确实很多假设的点,很粗糙,但理解里面的逻辑,会对估值心中有个底,做的是低胜率的事情,那么赔率必须高。为什么有些人就愿意拿着茅台或者拿着长江水电等,赔率不高,但胜率确实高。

我们这里持有新能源的好像不少,我们再次一起来分析大跌后是否市场错还是我们错,是否有必要继续持股还是干嘛?

新能源最近大跌,是否是杀逻辑,杀哪?需求和供应?

需求来说,碳中和还走不走了?又或者是否欧美跟我们断交,他自己搞了,也属于需求减少的范畴。

按各国的规划进度碳中和并没放缓,还是按部就班的推进。另外欧美是否跟我们断交不拿货了,这里主要指出口多的光伏和储能,我们跟欧美的贸易摩擦,可以去查历史记录,有多少次了,每次都是说要自己发展产业,不给中国赚,结果其实出口到欧美的量是不断增加,理由是他们的成本是高很多,他们目前还在控通胀,如果自己发展高成本的产业,是不是对通胀影响更大呢?而且光伏来说,产业链中国是靠多年补贴发展起来了,欧美已经失去太多,技术也比不过我们,完全不可能发展起来,只有简单一些组件环节可能本地自己做。至于储能,按欧美的需求量是爆发性增长,因为能源转型的不稳定导致,国内断电的危害比什么都严重,靠自己本国发展,供应不上,成本也贵。

供应端:是否技术被颠覆了?是否太多人抢蛋糕?

目前光伏、风电、储能,要说新技术,光伏的电池片N型的站队,就这点技术进步大一些,其他没什么的。而确实供应方面,中国企业,都是比较卷,供应过剩是常态,只能找出相对紧平衡或者有优势的环节。这个只能分环节去看,光伏可以列估值表去算,自己评估下。

风电,陆风就别看了,浪费青春,海风我始终认为最好的环节还是海缆,技术被颠覆没有吧?目前3家头部,我认为还是竞争格局比较好的,哪怕后面二线突破了220KV甚至330KV和500,届时也会是更大电压等级的海缆是主流,而且也就那么6-8家,怕什么。目前跌的是招标不如预期,跟踪下来应该今年还是有12GW-14GW的招标,并网今年10GW左右,明年招标18-20GW,我觉得项目延后是可能,但不可能取消,一方面未来发电方式还是多种共存最安全,对电网稳定性也最友好,所以不用惧怕延后。为什么延后?跟湾湾局势有一定关系,还有目前的成本还需继续降本增效,如果一下子招太多,是不是又把价格抬高了,因为去年行业吊装太少了,今年没必要招标那么多,毕竟现在还很多项目在手啊。这个逻辑说得通吧,不可能各地之前的规划都是说着玩的吧,不可能国家规划局都是开玩笑的吧?

储能,这里就讲锂电池储能,这个是主流,目前技术也看不出会被其他技术颠覆,当然钠离子也只能是补充,也不会颠覆,就换个正极,其他都照旧。供应方面确实要讲下:储能电池并没动力电池那么高门槛的,那么你可以看到好多家都来做储能,你如果有留意储能的信息,储能价格一直在跌,除了碳酸锂影响电芯价格跌之外,其实电芯的毛利率也下跌,证明格局没那么好的,电芯的扩产非常的大,很多家都宣称自己电池容量达320Ah,循环次数到12000次,当然虽然说做得出来容易,做好比较难,但确实供应端太大。储能系统里面:大概60%的电芯,20%的PCS,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温控,消防。电芯刚讲了,PCS就是储能变流器,门槛大储稍微有一些,但也是一般,主要还是得看供应哪个地区,之前有说过美国格局更好,因为除了认证难之外,他们要签合同,别说爆炸,性能衰退不达标就扣钱;而国内市场因为很多有关系,爆炸也能摆平,所以做国内毛利率差,还很多人做。电池管理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没大门槛,主要是做系统的公司搭配着做了,,温控今年涨得不错,按理说是有液冷替代风冷的价值量上升的优点,还有就是后面在半导体领域液冷也是需要的,所以导致今年受益,但感觉门槛也是一般性。

最后投资确实比较难,看得太长,你觉得什么行业都不行,可能只能买茅台了,因为很多高端制造说到终端就是个普通的制造业,那感觉都没戏。

引用一个基金经理陆彬的话:虽然很多行业未来终局都是普通的制造业,但中途的辉煌时刻,如果把握住了,一样能让你有丰厚的利润。(大致是这个意思,记不住原话,脑子不好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