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总因为出差没有参加股东大会但特意录了段视频,开会第一个正式发言的就是陈总!……

老大无疑!

疫情过后出差忙,在之后的环节独董李天天参会用的是电话直播!人在火车上。


【资料图】

跳过一些必要的按部就班的程序,我就直接说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吧。

1,应收款。

应收款100多亿,其中疫情相关应收款到现在为止大概还有30个亿在外面。浙江北京等发达地区回款情况比较好,其他地方正在积极的催帐。

新冠相关的应收款是有点点小问题的,因为当时没有签署正式的协议,几乎都是“格式协议”。

你想回款快,就得打点折。

你想不打折,回款有点慢。

坏账的概率很小,计提小部分的概率是有的,这个比例不好说。

那还有70多亿的应收款是怎么造成的呢?

其实就是业务做的多应收款就多。检测账期大概3个月,渠道账期大概6个月。唉,这是特色,没办法。

也就是说以后看收款,要分开看多了不一定差少了不一定好。还要看中间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新冠相关的应收款有还多少?增加或者减少部分在哪里?

2,财务压力。

财务压力有但并不算太大。现在银行授信有66.95亿加1.1亿美元。缺钱可以问银行贷款,还好吧,现在的利息应该也不高。可能要贷款的额度是在授信额的50%左右吧,董秘说。

3,成长空间。

这个我特意问了黄总,“独立实验室营收占整个医疗检验行业收入的比例:日本有60%多,欧州有50%多,美国有40%多,中国现在10%都不到,黄总有在跨国企业做多很长时间见识广,您看以后会怎样变化……”

黄总回答的大意是:第三方检测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很快,也是他大力推动在做的,个人预测以后往30%靠,现在有部发达地区已超10%……

这个行业已经过了萌芽期,在进入快速成长期。

4,风险在哪?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经营风险在哪里,有没有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沈立军沈总回答了我这个问题:不干傻事。比如说这次新闻上的车掉水里,那浮桥上根本就不该不能让车在上面走,不该有这项目。又说到了集采,这个其实早就有了,对迪安没有不利本来第三方检测就是为了降低检测成本,只会让迪安增加市场份额,挤掉小的弱的竞争者。当然,后来黄总也提到了,迪安管理比较规范,像在三年的新冠检测中有友商出过事迪安没有出状况。

5,业务构成。

有球友埋怨过,迪安什么都想干,业务比较杂。这个呢,我要帮迪安说句话的。陈总本来出生于渠道这个先发优势要用上。检测毛利高在大力跑马圈地,这几年实验室和业务的增长就说明了问题。产品是个增长点。

检测,渠道,产品;这三个相辅相成,服务客户会更好,粘性更大。如果有个三甲医院某某检测做不了他们可以给迪安做,如果医院觉得我们也要上这个检测的项目,那迪安就可以和医院联合起做合作检验中心。如果医院想自己做迪安还可以提供设备,产品和服务。现在友商也往这个方向走,但是迪安有先发优势。

6,检测项目。

有参会的股东问起检测项目友商比迪安多,增加的也多,这个上面陶秘书直接打了套太极。

她,肯定练过,打得很好很溜。

我来说说实情吧,这方面确实和金域有一定的差距。从一季报在这方面营收一个20亿,一个12亿就能看出。

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其他股东要提问话筒就没再抢到手里来了。

不然我和陶小姐打一套咏春……

$迪安诊断(SZ300244)$

其实股东大会常常是尬聊,投资人应该多看看报表,多比较比较,公开资料足够作出投资决策了。当然这次股东大会还可以,收获了小礼物,印刷精美的年报等等但略显无聊。比起以人前参加过的盐湖股东大会上脱衣吵架上演“拳武行”来的少精彩了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