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药一哥”,恒瑞医药近年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创新药的销售额增长,完全无法对冲仿制药销售额的急剧下滑。

根据公开信息,自2018年以来,恒瑞医药涉及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35个品种,最终中选22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4.5%。


(资料图片)

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恒瑞医药的8个药品,2022 年这批药品销售收入仅6.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6亿元,同比下滑79%。

2022年11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的5个药品,2022年销售收入9.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2亿元,同比下滑 48%。

每一款曾经大卖特卖的仿制药,都相当于一颗“定时炸弹”,只要对应的集采落地,都相当于给恒瑞的增长引擎狠狠踩了一脚刹车。

坏消息是,这样的“定时炸弹”已经严重影响了恒瑞的成长预期:自2020年达到277.35亿的收入峰值之后,恒瑞医药的收入已经连续2年下降,2022年仅有212.75亿,距离历史峰值下降约23%。

好消息是,纵观恒瑞的抗肿瘤、麻醉剂、造影剂三大板块,这样的在集采之后可以显著影响收入的“定时炸弹”,已经不多了。

2022年,恒瑞医药的抗肿瘤药物板块收入为113亿,这个板块对于未来集采基本已经免疫。

一方面,恒瑞医药80多亿的创新药收入,主要集中在抗肿瘤领域,这一板块的仿制药占比已经相对偏低。

另一方面,恒瑞在抗肿瘤领域的主要仿制药品种,比如白蛋白紫杉醇、多西他赛、盐酸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等等,均在此前历次集采中被覆盖,目前可挤的水分已经非常有限。

但是在麻醉剂和造影剂两大板块,仍然有尚未纳入集采的仿制药大单品,这可能是未来引发恒瑞医药收入波动的两个“大雷”。

2022年,恒瑞医药的麻醉剂板块收入约33亿人民币,同比2021年下降32%。

虽然已经收入锐减,但是恒瑞的麻醉剂板块,还有2个大单品,未来有可能纳入集采。

吸入用七氟烷由日本药企丸石制药研发,1990年首次获批上市;吸入用七氟烷以挥发性气体的形式,从呼吸道通过进入人体内,形成麻醉作用,适用于成年人和儿童的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之所以说吸入用七氟烷很有可能纳入集采,是因为这款药物完美符合集采的两个条件:市场空间大,生产厂家多。

根据相关数据,2021年吸入用七氟烷销售额达22.47亿元,其中,恒瑞医药占据了超六成的市场份额。

目前,有6家企业的吸入用七氟烷,以仿制4类获批上市,此外还有7家企业报产的吸入用七氟烷在审评审批中。

可以说,集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酒石酸布托啡诺属于新一代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癌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和临床麻醉诱导。根据相关数据,这一产品在2021年国内的终端销售额超过16亿。

恒瑞医药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在2007年就申报上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市场独占的地位,这使得集采无法执行。

但是这种局面正在悄然改变。

2022年11月,国瑞药业的以仿制3类申报的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上市申请获批,是国产第二家。

2023年2月,福安庆余堂制药的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仿制3类)也成功获批,成为国内第三家。

此外,成都苑东制药也于2022年7月提交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仿制药的上市申请,目前处于审评审批阶段。

也就是说,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目前完全符合“市场空间大”的要求,很快就要符合“生产厂家多”的标准,纳入集采只是时间问题。

等这两个大单品都纳入集采,恒瑞医药的麻醉剂板块,才能算是靴子都落地了。

至于恒瑞的造影剂板块,在经历了此前的大单品集采丢标和大幅降价中标之后,2022年的收入为27亿人民币,也处于最近4年来的最低点。

碘佛醇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经血管用药的非离子、低渗透、水溶性、不透射线造影剂,与其他非离子造影剂一样,对血液凝结没有重大影响,主要用于各种血管放射学造影检查。

在原先的造影剂第一大品种碘克沙醇注射液被纳入集采后,碘佛醇注射液荣登造影剂销售榜的“状元”,而恒瑞医药目前在这一品种上拥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相关数据表明,2022年碘佛醇注射液的院内销售额超20亿元,恒瑞医药占比可能超过90%。

但是恒瑞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正在改变:司太立和成都倍特都已经提交碘佛醇仿制药的上市申请,获批只是时间问题,目前还有多家仿制药在研,制药凑齐4~5家,集采就可以提上日程。

以上三款仿制药大单品,目前的终端销售金额都在10亿~20亿的级别,未来一旦纳入集采,对于恒瑞的销售收入还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恒瑞医药(SH600276)$$司太立(SH603520)$$苑东生物(SH68851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