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回顾一下过去一年的市场变化。2022年,全球权益资产价格总体下跌。


(相关资料图)

中国股市方面,在国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下,A股行情整体呈现“W”型走势,各行业表现亦不佳,仅煤炭和综合行业收红,电子行业跌幅最大,为35.19%。港股市场也难逃厄运,2022年恒生指数大幅下探,截至年底跌超16%。

资料来源:银河证券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整体进入回升阶段,市场情绪开始好转,投资者信心增强。

一方面,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复苏还未充分定价,目前仍处于盈利周期底部,且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已经超预期;另一方面,海外加息节奏已进入尾声,流动性整体向好。因此,随着一季报业绩的逐步兑现,预计二季度市场将进入预期修复阶段,人民币汇率也将伴随经济复苏的验证,进入第二波升值期,人民币计价资产或将再度迎来增量资金,权益资产投资胜率大大提升。

我们认为,今年二季度中国资产有望在全球资产比较中脱颖而出。从整个流动性周期看,海外市场处在加息周期的末期,而中国资产已经处在降息周期的初期。事实上,整个2022年中国的M2增长达到了28万亿人民币。(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2年12月31日)

但是,这28万亿人民币的M2,仅仅转化成了6万亿的GDP(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2年12月31日),这说明市场不缺钱,但需要一套机制把钱引入实体经济。只要把沉淀成本显著降低,就能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所以我们看到,一系列的政策旨在降低沉淀成本,目前的政策组合拳,有望对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进行修复,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复苏。

那么,什么是二季度的胜负手呢?

我们先对一季度行情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信创引领今年以来的投资机会。我们倾向认为,市场投资热点由TMT再到芯片、半导体,预计二季度依然有望延续至其他科技细分赛道。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A股和港股分别蕴含哪些投资机会?

创业50指数在产品设计中,就引入了大量的创新,编制时结合行业覆盖情况,对不符合创新、成长定义的股票进行剔除(比如一些农林牧渔行业龙头),更加凸显科技属性,是创业50与创业板指的最大差别之一。

行业方面,创业50主要聚焦新科技和新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比如说数字经济、TMT、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方向,都被创业50囊括,充分体现了综合科技的特征,而不仅仅是一个细分行业的科技指数,因而投资难度也相对较低。

资料来源:Wind,申万三级行业分类,截至2023年4月11日

从胜率角度看,目前指数基本面景气度占优。部分重要成份股陆续披露2022年年报,成分股业绩预喜率较高,这将夯实指数的基本面基础并带来向上动力。政策层面,国家当前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及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空前,汇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将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

从赔率角度看,受到权重板块电气设备和医药拖累,创业50当前属于“超卖”状态。指数估值在3年区间内处于3.92%分位,市盈率约35倍,较前期估值高点大幅下修,已经跌到2022年5月的水平。该指数上市以来,市盈率的中位数和平均值都在60倍左右,参照历史经验,目前阶段赔率较高。(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4月11日)

从EPS及外部流动性来看,相比A股,港股均敏感性更高,风险偏好改善也更优。那么,经历了动荡的三月,四月的港股,到底有没有机会?

观察恒生科技指数,从1月30号见顶之后,到3月中旬回调到最低点,最大跌幅有22%,跌入技术性熊市分界线。不过,近期又低位反弹12%,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回调时间和回调幅度充分;二是3月下旬互联网大厂相继利好刺激;三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进入应用阶段,彻底引爆新一轮科技革命。可以看到,港股科技股正处于业绩反转、价值重估的阶段,也就是俗称的“戴维斯双击”。

资料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0.01.01-2023.04.11

那么,买港股科技,除了恒生科技还有哪些不错的选择呢?这里重点介绍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

资料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5.01.01-2023.04.11

作为恒生科技的医药增强版,港股通科技指数不仅包含业务成熟、盈利稳定的生物医药公司,同时还囊括根据港交所18A规则上市的初创期公司,具备稀缺性,长期成长空间较大。

聚焦到医药板块,我们先来看回调幅度和估值层面。目前,港股市场上的重磅医疗股,回调幅度已经比较大,不少创新药标的,跌幅都超过20%,不管是股价还是估值,只有高峰期的40-50%,有的甚至更低。

其次,医药板块经历了一年多的深度调整后,目前利空因素化解出清较为充分,多个细分领域均已经历过政策扰动,继续拓展的空间已经不大,行业“政策底”特征显著,即将进入新的盈利增长周期。其背后老龄化、消费升级、国产替代等长逻辑未改,随着健康医疗需求持续增长以及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医药板块未来表现值得看好。

简单说,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恒生科技+恒生医疗,指数配置价值进一步凸出。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对市场的几大核心观点:

1)随着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沉淀资金有望进入实体经济,资本市场行情有望向暖,且从目前位置看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大幅提高。作为投资者来说,二季度的布局,很可能成为决定全年收益高低的关键,可谓今年投资的胜负手。

2)而这个投资胜负手,我们认为大概率出现在科技创新领域,这里面不单指类似人工智能这样的硬科技创新,还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医药创新。资本市场在一季度已经出现了科技成长风格的主线,历史上看每一年投资只要把握主线,收益都会比较好(比如说2019年的半导体、2020年的核心资产、2021年的新能源车、2022年对系统性风险的规避等)。

3)长期看,创新会成为下一个10年推动经济最关键的要素。我们的投资方向沿着时代的脉络出发,大概率不会犯大错,更不会陷入价值陷阱(PS,如果2009年后依然投资重工业,意味着陷入长达十年的价值陷阱)。

如果既想捕获中国科技创新红利,又想追求美元流动性转向带来的机会,同时找到区别于A股的投资机会,可以关注港股科技50ETF(513980)及场外联接基金(016495/016496)。

把握今年投资的胜负手,不妨趁早关注起来吧!

创业50ETF及其联接基金晨星风险评级:中高,适合激进型、积极型投资者。

港股科技50ETF其联接基金晨星风险评级:中,适合激进型、积极型和稳健型投资者。

风险提示:本文所涉及个股,仅供举例使用,不代表个股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创业50ETF(SZ159682)$$港股科技50ETF(SH51398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