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先对比一下今年及去年各业务板块的销售数据。

2022年硅片共销售802.6万片,营业收入为174,626.41万元,平均每片销售价格为217.58元,营业成本为114,944.44万元,平均每片成本为143.22元(其中材料50.68元,人工17.08元,制造75.45元)。2021年共销售硅片708.17万片,营业收入为145,853.14万元,平均每片销售价格为205.96元,营业成本为79,560.26万元,平均每片成本为112.35元(其中材料52.53元,人工13.61元,制造46.21元)。

2022年功率芯片共销售157.61万片,营业收入为107,841.97万元,平均每片销售价格为684.23元,营业成本为47,111.55万元,平均每片成本为298.91元(其中材料154.98元,人工24.93元,制造119元)。21年功率芯片共销售131.65万片,营业收入为80088.01万元,平均每片销售价格为608.33元,营业成本为49,387.06万元,平均每片成本为375.14元(其中材料190.49元,人工21.83元,制造162.82元)。

2022年化合物射频芯片共销售7400片,营业收入为5,068.32万元,平均每片销售价格为6849元,营业成本为7,614.24万元,平均每片成本为10289.53元(其中材料4070.39元,人工861.2,制造5357.93元)。2021年化合物射频芯片共销售7800片,营业收入为4411.22万元,平均每片销售价格为5655元,营业成本为8547.64万元,平均每片成本为10959元(其中材料6133.13元,人工867.01元,3958.37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硅片业务的销售价格同比上升5.64%,但营业成本却上升了27.48%,这是因为12寸硅片两个生产基地在产能爬波折旧费用过高导致的造成制造费用上升了63.28%,年报显示,年产 180 万片集成电路用 12 英寸硅片项目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1,796.90万元,实现净利润-14,454.07万元。嘉兴金瑞泓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658.54,实现利润-4,874.75万元。

功率芯片保持稳定,并没有大家预期那样,该产品技术含量低,国内一窝蜂的上产能导致价格大幅下降,毛利率反而创新高了,不过这个是在预期之内的,因为车规、工控、光伏控制领域对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及认证周期不是上产能就行的。

化合物射频芯片还是没有大的突破,今年亏损了-6,016.15万元,但要增资了,估计有动作了,去年9月份机构调研时董秘说台海的原因华为、oppo、小米等国内厂商在加快认证,年报显示,经过前期的技术积累与客户认证,实现了InGap HBT技术在5G移动终端和WiFi无线网络上的应用,开发了全球先进的双0.15微米GaAs pHEMT工艺技术,3D激光器(VCSEL)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通过了IATF16949车规质量体系认证,并实现了批量出货。

总体来看,去年的盈利还是可以的,只是四季度计提了1.4亿,研发费用增加了4276万元。嘉兴金瑞泓、金瑞泓微电子、立昂东芯,合计亏损近3亿。我以前说过半导体制造是重资产行业,虽然产能利用率及良率是关键指标,但息税前利润才是这类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等三个亏损的子公司利润转正,还是值得期待的。

一季报的信息不多,营收同比减少了1.24亿,(环比已经基本持平了)但营业成本却增加了6847万元,这是固定资产折旧导致的,计提了可转债的利息2986万元,同时还计提了存货4242万元,合计1.4亿多元,虽然存货增加了不少,但细看其构成,原材料占了一半多,当中生产零配件、耗材占了大部份。$立昂微(SH60535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