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惊闻$隆基绿能(SH601012)$HPBC良率已经突破95%。事到如今终于明白钟总在4.28的业绩说明会说的“工艺问题已解决”指的就是良率问题。既然如此,四类组件的性价比模型也要迎来更改,并且要补上之前忽略的组件环节问题。
(相关资料图)
电池是光伏降本的关键,因为这个之外很多都是固定成本(边框、胶膜、电缆、接线盒等等),光伏电池的效率提升,会不断摊薄这些组件固定成本和系统BOS成本。
据《晶科能源深度报告:TOPCon技术引领者,一体化龙头扬帆起航》分拆,PERC、TOPCON、HJT三类组件的每瓦封装成本分别是:0.61、0.60、0.59。TOPCON实际上用的材料价格还是高于PERC的,但因为功率更高摊薄了使得单瓦反而更低。假设探索家(HPBC)用的材料和TOPCON一致(其实EVA比POE便宜),则封装成本大致在0.6*570/585=0.585元,如果材料和PERC一致,则大致是0.568元,取其平均值是0.5765元,比基准PERC摊薄了0.034元,科学家(HPBC Pro)摊薄下来是0.562元/W,摊薄了0.048元。
把这个摊薄放到比价模型里来看,之前只考虑了电池端的影响现在要做出修正:
Topcon电池,电池成本高5分,组件成本少1分,售价贵10分,最终相对溢利是10-5+2=6分。
HJT电池溢利是16-12+2=6分,95%良率的探索家是7+3.4=10.4分,科学家组件是10+4.8=14.8分。
结论当然还是没有变化,HPBC组件让用户有更高收益,建筑有更靓外观,厂商有更多利润,多赢不二之选。
另外来说一说近期看到的华为和$爱旭股份(SH600732)$合作出货的ABC组件:
从外观的描述来看,这里套餐里的组件应该可以确认就是爱旭ABC,6KW+10KWH的套餐正好和模型里的科学家组件电站做个对比。
同样的6KW电站,华为套餐多了10千瓦时的储能系统,这个容量的储能系统我查询3月份的报价是17000元,这里假设华为的套餐用料和服务好一点,20000元(折合2元/瓦时)。科学家电站+储能总投资成本是22330+20000=42330,加上一些计划外的费用,也不会超过45000,而华为套餐的价格是:
不知道如此高的溢价,会有多少用户去装,这么高的毛利,有多少能给爱旭。但我知道最终的大赢家,还是华为数字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