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精彩分享时刻到来!欢迎收看黑马哥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有风度的独家观点。博中自有黄金屋,文中自有发财路,一不小心就会有意外惊喜哦!
一、医药医疗是绿得瘆人,还是红得发紫?
医药医疗向来都是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成长性高、确定性强,是基金、社保、外资及各类机构重点配置对象,然而今年以来却遭遇了“滑铁卢”,表现十分不堪。
持续调整的医药医疗令很多投资者骑虎难下,到底该如何应对?是割肉止损还是要低吸上车?下面给大家谈谈我的看法及投资策略。
(相关资料图)
中证医药卫生板块近10多年来,市盈率估值底线为23.5,当前滚动市盈率为28.6,比历史上90%以上的时间都便宜,现在就是处于估值底区间,中长线投资价值良好。
生物板块月线图,KDJ的J值跌到5以下,KD值跌到低位区,对应的就是它的市场底部区。
生物板块跌到了月线上长期横盘的箱体上轨,这里是第一强支撑,下方红线处是第二强支撑,在这两条线间有望形成市场大底部。
市场总有着非理性的一面,走势与基本面的背离时常发生,不足为奇。对于优质标的来讲,长线投资性价比伴随着下跌而增强,越跌投资价值越突出。
投资价值锚定的是标的自身价值,而走势带有市场情绪的因素,很多投资者在很多时候因受市场情绪及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做出不理智甚至完全错误的交易,忽略了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投资标的自身价值而不是市场情绪波动。
大数据板块经过三大波上涨后展开调整,这是正常的获利回吐,后市两种运行方式:
一是如紫线所示,做一个中枢震荡后接着继续大涨创新高,开启新一轮上涨。
二是如绿线所示,做出一个中线级别的调整,走出小5浪或小3浪下跌结构,回踩到红线附近,而后开始大波段上涨。
不论是1还是2,板块指数都有较大概率突破这轮行情的高点,这就给操作提供了低吸机会和获利空间。到底是1的概率大还是2的概率大?没人能给出确定性的答案,如果有人现在就告诉你一定是1或者是2,那跟江湖骗子没啥区别,因为他根本不懂:投资成功的关键不是超前预测某个绝对的低点,而是在战略方向上绝对正确的前提下,运用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策略,实现战而必胜的效果。
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5.5万亿元,2022年飙升到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可以说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2年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正加速推进。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科技战略和经济战略。
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如同星辰大海般的广阔,但近几个月涨幅过大,需要相对充分的调整,这个位置直接重仓满仓不合适。虽然我看好科技行情,但我不会采取一次性重仓式的抄底策略,而是采取定投或底仓加定投这种稳而不败的策略。
跟踪了一款数字经济主题基金:$富国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发起式联接C(F018135)$,该基金跟踪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走势与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一致,误差极小,便于技术分析和波段操作,我的布局策略是计划在回调中逢低分批打底仓,而后转入长线定投,以把握今年的科技行情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前景。
三、证券暴涨,牛市信号?
证券接连大涨,小伙伴们惊呼“牛市来也”,牛市真的要来了吗?我的答案是:NO!NO!NO!
证券的上涨是跟随银行、保险而产生的补涨行情,不是牛市启动信号。证券板块黄色方框中套牢盘这么多,没那么容易突破上去,它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震荡来消化压力。
现在还不具备牛市的条件,很多板块估值还在高位,尤其是大市值板块估值回归并不充分,因估值断层,会导致多空力量不统一,形成不了统一的做多氛围,多空纠缠会彼此消耗,使得行情走得一波三折。
A股的牛市大多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腾飞,原因是政策利好刺激,加估值触底,加货币宽松。当前货币是比较宽松的,政策利好也不少,但市场估值并没有真正触底。
现在政策利好虽然不少,但与国际时局节点错位。如果当前的利好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末期出来,那么我会非常认同牛市的到来。现在全球只是处于衰退的初期,中期都还没到,更不要说末期,未来还有很多波折和不可预知的因素。现在发动牛市时机不对,最多只能是结构性的局部机会。
事实上,A股早就是结构性行情,是不是牛市已不是影响收益的最重要因素,核心是押对行业与赛道。2023年最牛的赛道是科技,然后是“中持估”,除了这两个赛道外,其它板块均表现平平。
大金融的躁动我不认为是主力在发动牛市,反而倾向于主力做最后的诱多,这个时候激进追涨,要小心站岗哦。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具任何指导意义。
坚持深度原创,坚持独立思考,坚持为爱粉们奉献真实客观、富有价值的内容和观点,还请大家顺手点个赞哦!
#大金融、中字头助力沪指站上3400点#
#人工智能这次真的退潮了吗#
@今日话题@雪球创作者中心@富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