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本号主要记录老杜实盘和自选股表现,所涉股票不作推荐,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重要文章链接】

《“高股息之家”文章分类汇总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技术?价投?不,我是策略型选手》

《股息率模式“六大原则”》

《股息率模式的关键点》

《“股息率模式”的另一种玩法》

《股息率到了4%就一定涨吗?》

《股息率模式完全可以“打明牌”!》

大家好,我是老杜,我的账号是“高股息之家”(不多不少五个字)。因有人冒充,故在发言前验明正身

…………

今天读的是《走出幻觉走向成熟》的一个小节:《基本分析与自欺欺人》。这个标题很有指向性,基本就相当于说“基本分析等于自欺欺人”。其实,基本分析本来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名声,但在实际运用中,大多数人的确把它当成了一种“自欺欺人”的手段。

比如,我因为买了这只股票,或者我“想”买这只股票,就只去看对这只股票有利的消息,而对不利的消息要么认为不重要,要么认为“可能不是真的”,要么没有任何理由直接PASS。

听起来很可笑,但现实的确如此。尤其是现在一些大V,每天分析一只股票,把这只所谓“牛股”的前世今生、八辈祖宗都刨出来,列出各种数据和图表,反正就是说它“这也好、那也好”,似乎没有一丝一毫的缺点。然而这就很奇怪了,市场上那么多聪明人,那么多专业人士,怎么就没有人发现这只满是闪光点、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股票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是不是反过来证明:整个市场都是由傻子构成?

所以,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那些每天推荐一只牛股的号没有一点含金量。给他5000天,他能把A股5000只股票挨个撸一遍。说什么“隐形冠军”,哪那么容易隐形呢?面对2亿股民和无数聪明的机构,哪一只股票不是在“祼奔”(公开消息所及,已没有秘密。而那些每天推荐牛股的大V,他们引用的哪一条理由又不是公开信息呢?)

本书作者有一句话写得很有意思,“也许你确实能够找到一个被市场暂时忽略的重要因素,但如果说你找到了N个被市场所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显得有些天方夜谭了!”——这一句话,就扯下了许多大V、许多媒体的遮羞布。这好像有点“断人财路”了,不过也不用慌——好消息是:尽管早有人戳破这个谎言的泡泡,但并没有几个人放在心上。

在这一节中,最为天才的是这一段:

“价格是一种买卖双方达成的共识,也就是说买家和卖家通常都有支撑自己行为的理由。除非价格等于0,否则你总能找到一些看多或看空的理由。理论上讲,如果你不进行人为的筛选的话,那么你找到的理由绝对不可能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如果一个交易者能够真正客观地收集可能影响到未来价格的潜在因素的话,那么当你找到10种原因的时候,通常应该是原因1、2、3、4、5指向未来上涨,而原因6、7、8、9、10指向未来下跌。这时你的综合分析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你已经陷入了无谓的矛盾中。当然也许你找到的全部原因不可能绝对的多空相等,但同样也绝不可能是指向同一方向。否则,你很可能是在迎合自己所处的位置或者心理需求,而刻意地对原因进行了筛选。

“在我看来,善于进行基本分析的交易者,通常都是敢于为单一理由而下注的人。”

的确如此,”股息率模式“也是因为看到基本分析者常常找出一堆互相矛盾的理由,而让人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才最终确定了“单因子”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只依赖股息率这一个因子。用这一个因子去衡量所有的股票,尽管也绝不可能完全客观和精准,但至少标准是统一的。而只要标准统一,就很容易实现一种“大概率”(在“股息率模式”中,“大概率”是指大多数长期保持高股息率的股票有价格上涨的潜力)。

反之,如果因子过多,就容易让人一会儿重视这个、一会儿重视那个(受市场气氛、专家大V意见和热点板块的牵引),缺乏一致性,因此也就没有“大概率”。

打个比方。单一因子就好比教育中的“分数决定论”,尽管其多年来广受诟病,但你不得不承认它是能实现一致性、大概率的首选方法,不然这么多年来怎么没找到更好的方法去替代呢?而如果抛弃这个方法,一会儿选品德好的、一会儿选体育好的、一会儿选有才艺的、一会儿选单科冒尖的、一会儿选爱劳动的、一会儿选俊秀挺拔貌美如花的,那么选了等于没选,因为筛选的结果和备选群体的整体特征差不多。

你自己的方法是哪一种呢?你敢于为单一因子下注吗?

当然,单因子并不意味着单只股票。实际上,单一因子也可以构建一个足够平衡的系统,这一点同样在“股息率模式”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详见雪球“股息率组合”(编号ZH1027925)。

(完)

附:股息率算法

基础知识:股息率的算法(一)

基础知识:股息率的算法(二)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