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博格的朋友都知道,博格一直以来对外的标签大概有这么几个:

真实、勤奋、帅气(自封的)


(相关资料图)

其中,【真实】这点体现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文章错别字比较多,但是也在逐步改进中(欢迎纠错);

无论赚钱赔钱,都敢晒持仓;

赚钱了就说是运气好,亏钱了就说能力不够,还要努力;

行情不好的时候,(偶尔)骂行情、行情特别不好的时候,在直播间唱水手;

在直播时候总(假装)愤愤地对粉丝朋友说:你们都不给我打赏。

这个问题翻译过来应该是:

喜胖觉得这是一个行为习惯、和制度文化的问题。

我们从上学开始接受的就是义务教育,属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且无需自己主动花钱为知识买单的过程(政府、父母付费也算被动喂饭)。

等到毕业的那一刻,我们的身份突然从学生变成了社会人,但行为习惯却没有被培养成要主动为知识买单,同时,制度文化对于知识/信息的定价也是相对模糊的,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服务付费的意识等等,这里就不展开了。

另一方面,知识/信息的价值是很难量化的,每个人心里的那杆尺,对应不同知识的价值,是巨大的。

白嫖看似很容易满足人的即时快乐,但我们更容易忽略的是:

比如在博格的文章中,我们每天展示的数据都来自wind,wind数据库是很贵的,贵是贵在数据更准确,所以哪怕每年都要付费大几万,这笔钱博格也从来不会节省。

因此,每次面对粉丝朋友来问,哪里有免费的数据可以用?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总会说:网上很多,但是我们用的是wind。其实哪怕大家都用的是wind,还会再区分,有更高付费的专业研报、大客户的另外价钱….(这部分博格都付不起)

对此,博格的观点是

大家不付费,是因为这件事还并不紧迫,且充满不确定性。

比如,有关生老病死的服务、多少钱都(尽量)舍得花。而对于真正信息/知识的苛求度,没有那么紧迫。

而不确定性,指的是我付费了之后,我不知道我能获得多少收益。特别是对于投资类的知识付费,大家的目的都不单纯是学习,或者说其实也特别单纯,就是我能赚多少钱?

更进一步说,还有一个【认知匹配度】的问题。

比如,投资者认为:

我花了1000块,最好能获得一个稳赚年化10%的方法。

但博格认为,(假设有这样的方法),那至少得值一个亿。

所以结果就是,9.9元的投资课卖的很好,因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就算是获得了别人整理好的基础知识材料。至于材料的正确性有几何?反正也就9.9元嘛,错了也不至于心疼钱。

所以,大家真正愿意为知识/信息买单的意愿度低,大逻辑有我们背后行为习惯、文化的问题,也有具象在此刻这个事不紧迫,不确定,大家的认知匹配也不尽相同的事实。

再说个问题,就是哪怕已经用钱筛选出的信息,你能不能判断出哪个/种方式最有效?

比如熟悉博格的朋友都知道,博格有自己的XQ,XQ上是博格公布自己的买卖信息,都是实盘,赚钱赔钱都放在明面上,卖的只是一个信息,至于是否选择跟车,那是自己的事。

买过XQ的人,其实已经是【用钱筛选过信息】的人。

但结果会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能赚钱。

这里面除去每个人加入XQ的时间点不同,造成的跟车结果不同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少人会自己进行【二次筛选信息】。

比如,不是博格所有的发车都跟,其中一种结果就是:跟车的赚钱少或者亏钱,买的少或者没跟车的后面涨疯了。反而所有车无脑选择跟车的人,可能最省心,收益也(相对)最好。

之前,投资者担心两个大国博弈会影响到新能源产品的出口,以至于整个新能源板块,无论新能车、光伏、电池都持续下跌。

博格在4月底开始定投新能车指数,投资标的是新能车ETF(515700)的联接基金(012698),理由就是这个产品的管理费0.15%,托管费0.05%,妥妥的全市场最低。

这几天,两个大国关系(似乎)缓和了。

国轩高科在美国建厂获批,亿纬锂能宣布拿下美国企业电池大单,宁德和福特合资厂也有积极进展。

结果今天新能车ETF大涨了4.97%,联接基金预估涨了4.28%。博格坚持定投了33笔的新能车终于翻红了。

今天市场温度38.40摄氏度,新能源、大消费、港股涨幅都不错。

据说博格今天又加仓猪肉基金,期望明天猪肉能涨,毕竟猪肉也是消费啊。

期望市场继续涨都来点个赞。@喜胖不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