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国家不能创造财富,只能转移财富。你所享受的一切低物价服务,主要来自补贴。上海的幼儿园,政府补贴每个幼儿每年大概三四万,上海的大学大概是每年6.4万,但我们每年只要付几千块就可以上大学,是因为国家补贴了90%以上。一个上海的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从3岁开始的大约20年左右的时间里,读书全部的费用,国家大概要补贴100万左右。还有上海地铁公交20年没涨过价了。但去过日韩的都知道他们的公共交通要比我们贵出几倍。上海地铁一个月上班通勤花费200多,日本即使买月票,每月也要1000元。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都是因为有补贴,所以才会便宜。补贴从哪来?来自土地于财政。其中一个重要的财政来源,正是大家诟病的土地出让金。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便宜?买房的中产在补贴你!我们的地铁为什么便宜?买房的中产在补贴你!为什么我们这些年军工科技进步神速,因为买房的中产在补贴!中产为什么累?因为你在负债补贴别人!当国家拿出一块地(可能是拆迁得来也可能是荒地),开发商就可以借债买下这块地,然后开发好卖给中产。可是中产也没有这么多钱,只能借债。于是债务就从开发商身上转移到中产身上。每一份新增债务就是一次货币创造,一份新增债务对应着一份新增存款。相当于操盘手拿走了创造的货币,而中产则增加了对应的债务。接下来,操盘手可以拿着这些钱去发展军工,补贴科技企业,补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而中产则需努力工作归还债务。操盘手获得了中产未来若干年的劳动,用这些劳动,支付了所有需补贴的行业。你购买大学教育,自己付了10%,中产通过努力工作,帮你付了90%。在北京上海的高收入中产花钱最大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个税,另一个是买房,当然也包括随之而来的贷款本息。可是,为什么中产要负债买房呢?这是因为,中产认为自己的钱没有花掉,只是换了一个存储方式。并且他们相信,这个是比存银行更好的财富存储方式。也确实货币总的趋势是贬值的,你看到地铁票价没涨这是物价稳定的幻觉,是因为有补贴,如果完全市场化定价,地铁票至少翻五倍。在楼市中,有主要的三个玩家。一个是操盘手,拿地可以换钱,稳赚不赔。第二个是套利者,通过GDP增速推断货币贬值的确定性,借用房产抵押出的债务套利。第三个就是中产,将自己辛苦赚的钱,变为房产,并相信只是换了财富的存储方式。买房就是贡献社会补贴社会,购房者是房地产市场就是终端客户,应该是要讨好客户,至少是让购房产生收益,这才有可持性。如果购房都赚不到钱了,那么谁还去买房,没有人买房,地卖给谁?政府靠什么去补贴你?让购房者赚钱也是天经地义的,不能因为买房赚钱就眼红,刻意的去打压。可是,在他们把劳动换为房产时,正是人口红利劳动充足但房产不足之时。而等他们老去时,却是老龄化时代劳动人口严重不足但房产充足之日。两次更换,都在周期中处于完全不利的地位。譬如2010年房价2万,100元的货币购买力为100。到2050年,100元的货币购买力为10元,房价20万,货币贬值90%,房价涨10倍,两者基本持平。2010年工资是5000元,4个月工资买一平方,2050年工资5万,也是4个月工资买一平方,两者基本持平。买房就是赚了个寂寞,能跑赢货币贬值速度就不错了,但大概率是跑不赢货币贬值速度,这里假设房价上涨幅度与货币贬值速度相当。如果到2050年房价不是20万,低于20万,都是亏本的。在中产承担债务的那一刻,其债务就变成了操盘手的当下收入,被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中产归还债务,却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长期过程。而在这个长期过程中,中产所预期的未来的被补贴的物价水准,却是要靠未来的中产,下一代的中产主动背负债务才可以实现的。有谁可以确定未来的中产还会背负债务来支付补贴?土地出让是单向的,出让了就不能再收回。也就是每一笔土地出让,都会形成楼市里的房源净增加。但人口却在负增长。每一次的土地出让,就像是一次新股上市一样,都是对存量市场的一次抽血。可血终有抽干的一天。最可怕的是什么?是我主动背负债务,补贴完社会了,但未来的中产却没有补贴我。今年,是不是大学就要开始涨价了呢?因为操盘手的收入,也开始入不敷出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因此各种补贴退出,物价露出其本来面目,也就是一个确定性的结果。货币,房产等各项资源全是增加的,只有孩子是减少的。供需决定价格,就是未来劳动力相对于货币和房产一定是价格上升的。现在最好的策略少买房多生孩。但我年纪大了不能生孩子了,只能继续买房对冲货币的贬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