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声明:非荐股,因持有文中公司,因此很可能屁股决定脑袋,请慎重慎重慎重阅读。

汤臣倍健中报数据比之前发表文章预估更好一点,雪球上有很多优秀解读,便不再赘述。

原预估文章:《我错了》:今年H1扣非利润率应该略高于去年,则Q2扣非利润大概率增长超过4%,甚至11%,成长无疑,将落在业绩预告的上沿。


(资料图片)

本文尝试用数据,来回应一些大家对汤臣倍健的误解。

汤臣倍健半年报预告出来后,因为区间比较大,显示可能二季度不成长或者负成长,引来不少球友“关心”汤臣,当实际中报发布后,数据比预告看起来好一些,安静许多。

一直以来,汤臣倍健名声不好,投资者给小汤贴了很多标签,这些标签大多负面。一旦汤臣倍健业绩不好,甚至管理层做一些正常操作,都会招来骂声一片。

人云亦云是投资中大忌,做投资要大兴调研之风,用数据说话。公司怎么样,一比就知。

汤臣倍健属于功能消费品,60%多业绩来自线下,近三年受影响较大,而消费品公司也并不容易,所以将它和知名消费品公司放在一起对比,不失公允。

取2022年年报数据和2019年对比,看看三年经营质量。没有纳入中报数据,一方面,2023年上半年免疫力产品需求较强,汤臣倍健是受益方,用半年报对比有些胜之不武,另一方面,很多公司中报还没出来。

共9家公司,汤臣倍健毛利率仅次贵州茅台,排第二;费用率遥遥领先(线上业务占近40%,线上费用率较高),即便如此,净利率仅次茅台、涪陵榨菜和海天味业,排第四;汤臣倍健负债率仅高于涪陵榨菜,低于茅台,排第二。

近三年成长性对比,汤臣倍健营收增速好于茅台,低于安琪酵母,排第二;净利润增速,低于洽洽食品、贵州茅台和涪陵榨菜,排第四。即便如此大笔花钱,利润增速也不逊色。

公司好不好,数据是铁的事实,抵过一切华丽辞藻。进行对比的公司,质地也没的说。

汤臣倍健2010年上市,13年来,面对过各种经营环境,竞争对手层出不穷,质疑声从未停止,但每年营收正成长,利润从未为负,仅2年负成长(2019年因为减值)。

去年和前年,公司在年报中指引目标,实际都未达到,这个是事实,确实食言。但是,公司没有掩饰,董事长在致股东信中如是说:“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今年,VDS新周期下,管理层说:双位数增长。中报数据来看,“食言”事不过三。目标保守,就不会食言,所以食言与否,也要看是保守定目标还是激进定目标。

以半年报预告为例,利润预计成长18.55%-39.09%,中间相差20%,范围着实不小。

为了和上面口径保持一致,还是从2020年开始。期间,汤臣倍健一共发过14次业绩预告。

低于中值的情况出现过2次,占14%,分别是2020年一季度报和2022年年报,对应封控刚开始和封控刚结束,经营环境均是遭遇极大不确定性。而且,即便是这2次低于中值,实际落点和预告中值也是非常接近。

超过预告上限出现1次,接近预告上限4次,两种情况占36%。VS低于中值占14%。

剔除两次特殊情况,汤臣倍健每次预告都会超过中值,还会有36%的概率接近或超过上限给人惊喜。

看完这个数据,是不是又有点意外。

2018年,汤臣倍健以35亿元收购LSG(澳洲第一益生菌品牌),2019年就减值导致利润亏损,骂声一片。4年多来,这个“高价收购”的品牌表现如何呢?

收入节节攀升,增速不断提升,规模即将超过健力多,成为第二大单品。

前文说过,除了生意模式导致高销售费用率外,近几年转战线上也是推高费用率重要原因。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讲过线上费用构成,有兴趣请移步:谈谈对汤臣倍健线上销售费用的理解

2018年,汤臣倍健作为一家严重依赖线下药店的企业,实施电商品牌化 2.0 战略,线上营收占比约为2成。2023年H1,线上营收占比37.4%(占比4年翻倍),成长61.79%。

2022年,国内VDS市场线上渠道预计占比 46%,直销渠道 26%,药店 20%,现代商超 2%,其他渠道 7%。要不是汤臣倍健及时转型,重视线上,便泯然众人。去年开始,公司又大举进入抖快渠道,导致费用率再次提升。这个不能输的战役,汤臣倍健虽迟但到。

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千言万语,只是想说,做投资,不能戴有色眼镜,也不能戴滤镜。如果以前对汤臣倍健印象不好,或者没了解过,建议再看看这家公司,不喜欢也不要紧,认真看看不吃亏。

$汤臣倍健(SZ30014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