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底,汽车圈已对今年开市谨慎乐观。原因很简单,随着今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坡,叠加去年12月份消费被提前透支等因素影响,人们认为,上半年新能源车的迅猛增长趋势将受到遏制。一些造车新势力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已做好一季度陷入苦战的准备,在他们看来,接近年中销量才会逐渐恢复。


(相关资料图)

如今,2023年已过半程,回顾上半年车市表现,总体发展趋势不出意外,头部企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而弱势品牌则不断被边缘化。价格战、车企开撕等事件,也为目前的竞争格局平添众多不确定因素。而第二季度政策适时地助力,也让业内人士对下半年车市增加了信心。

1 一季度我国成世界汽车出口老大

今年一季度,我国整车出口达到106.9万辆,超越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104.7万辆)成为世界汽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继2022年以311万辆出口量超过德国之后,今年1-5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达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超过日本位列汽车第一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超过25%,同比增长1.6倍,为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

1-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销量达到478.1万辆,同比增长22.7%,远超乘用车行业平均增速10.7%。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平均达到53.1%,比上年同期又提升了5.2个百分点。

作为目前新能源车国内销量霸主,比亚迪在海外市场成为了另一个增量来源,今年同样迎来了大幅增长。上半年该品牌有7.43万订单量来自海外市场,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此前广汽集团也曾经宣布,根据“万亿广汽”规划蓝图,至2030年,广汽集团实现年营收万亿元的目标,在海外市场将实现年营收600亿元,年出口汽车50万辆(30万辆电动车、20万辆燃油车)。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两年表现超强增长,出口增长重要原因是新能源车出口暴增,而且出口数量和均价均强势增长。从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海外部分数据跟踪看,自主的主力国家出口增速很强,虽然南半球出口下降,但发达国家出口的高质量增长很好。而我国新能源自主品牌出口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出口的市场波动比较大,目前欧洲对新能源车的需求比较大,也是中国出口的良好机会。

2 利好车市政策密集出台

上半年,针对刺激汽车消费及新能源车稳定发展,重磅政策密集出台。

5月9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即将全面实施,但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

随着国六b过渡政策出台,汽车终端价格总体恢复稳定。部分省市继续发放消费券或出台购车鼓励措施,厂商也纷纷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政策,整体市场需求温和回升。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把新能源汽车和乡村振兴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6月16日上午,由工信部等五部门指导、中汽协组织的2023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江苏惠山、海南琼海、湖北荆州三地联合启动。上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自2020年7月开启,覆盖1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17场专场、160场巡游巡展活动,45家车企140多款车型参与,销售了超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拓展,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动能。

6月20日,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将减免政策再次延长四年至2027年等,助力稳定市场预期,优化市场环境,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3 价格战成上半年车市主旋律

如果说,特斯拉在2023开年率先拉开价格战序幕,还只是引发价格相近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及合资品牌、入门级豪华车企的恐慌。

3月初,由湖北省开启的东风系车型降价促销活动,直接将降价潮蔓延至所有领域。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风神等多家湖北本土车企参与到这一轮购车补贴中,补贴力度从5000元至9万元不等。而在当月,更带动了超过40个汽车品牌的上百款车型产品加入降价促销行列,并依托地方、厂商补贴或经销商降价等方式,通过官降、政企高额补贴、终端大幅让利等手法争抢订单。

特别是一些豪华品牌最高优惠超过10万元、一汽丰田经销商“买bz4x送威驰”等宣传话术最为吸引眼球。然而,这一轮全国大促销,更加剧了多数地方消费者们的观望态度,导致当月销量陷入停滞。其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先后发声,呼吁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

随着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一路走低,至今年4月下旬跌至18万元/吨,车市新一轮新能源车又开启“降价”模式。主机厂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淡季,更纷纷推出了“限时促销”。吉利、领克、五菱、别克等多家车企宣布产品现金优惠措施之余,还宣布指定时间内价格更给力。就连此前多次在公开场合坚持“不会参与价格战”的蔚来汽车,也在年中宣布旗下全系车型降价3万元。

当然,车企降价行为的背后也有多种原因,各有各的小心思。其中,包括今年国六A及旧款车型的清理库存、政府及企业的限时补贴,以及原材料压力减轻之后,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作出的价格下调等等。更有些品牌企业,在特写的时间节点里面,把平时就已经推出的优惠措施重新包装,狠狠地蹭一把热度。

4 头部企业公开“掀桌子”

2月27日,网传长安汽车给吉利汽车发去律师函称,近日吉利旗下中高端新能源产品系列,吉利银河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长安汽车要求吉利停止相关行为,因此发送律师函,同时长安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手段的权利。对此,吉利汽车集团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回应,称该律师函误导公众,对其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5月9日,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悉,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此举被外界称为“这才是中国汽车领军品牌应有的样子”。不过,也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是双方对两个多月前互撕之后上演的一出“床头吵架床尾和”。

就在这两家自主品牌头部车企握手言和不久,另外两家老牌自主车企又公开“掀桌子”。

5月25日,长城汽车官方发布一则声明,称其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递交了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举报。当天,比亚迪进行了快速回应,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过,至今尚未有权威部门作出鉴定及给到公众一个明确说法。

有业内人士称,自主品牌现在不仅仅在市场份额上不断上升,市场营销热度方面,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5 边缘化品牌生存希望更渺茫

相比起头部企业之间的激烈“开撕”,逐渐被边缘化的品牌,就连生存的希望都开始渺茫起来。

3月7日,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已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3月6日,力帆科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的议案》,同意河南力帆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根据公告,河南力帆自2020年以来无实质业务开展,截至2022年9月30日,河南力帆未经审计净资产-15360万元,负债总额18914万元,严重资不抵债,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曾经的国内“老头乐”霸主,也走向末路。

5月5日,山东潍坊昌乐县法院公告显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已申请破产。从2021年起雷丁汽车的芒果系列电动车面向全国招商销售,也是从这年底开始,出现了无法向经销商交车且无法退款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00多家雷丁汽车经销商的6.38亿元预付款尚未兑现。雷丁电动汽车在2017年和2018年,一度占领30%低速电动车市场,成为该领域的霸主。

洋品牌同样面临出局命运。三菱汽车把在中国的停产时间延长至5月以后。据该公司发言人表示,正在和合作伙伴广汽讨论何时恢复在中国的生产,但无法透露具体时间。目前,这家靠SUV闻名的日本公司表示,已停止在中国生产欧蓝德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三个月,直至5月底,并将因减缓其与国有企业广汽集团的合资企业的销售而承担7800万美元的费用。

6月22日,广汽集团发布关于向广汽三菱提供委托贷款的公告称,为有利于有序、平稳推进广汽三菱后续经营发展,经股东各方协商一致,同意各方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广汽三菱提供总额不超过18.84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其中本公司按股比(50%)提供不超过9.42亿元人民币委托贷款。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广汽三菱经审计总资产为605520万元人民币、总负债为595380万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0140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425623万元人民币、利润总额为-194007万元人民币。

据悉,2022年,广汽三菱的销量为3.36万辆。广汽集团发布的2023年4月份产销快报中,已经看不见广汽三菱的踪影。广汽方面解释为三菱产销占比较小,因此被划入“其他”类别不再单列。

此外,造车新势力天际、爱驰等陆续爆出停工停产等负面信息。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年复杂的市场情况,可能会加速那些销量规模小、资金链紧张的弱势品牌淘汰。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