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华特达因本月股价走势图
【资料图】
华特达因日K线图
吓死你!快逃跑!
三月份还有一个交易日,从其月K线看,本月大跌14.11%,为2021年以后最大单月跌幅。至于下跌的原因笔者分析为以下几个原因:
1、本月活跃资金只炒作中字头和AI,吸引了大量资金参与,由于今年增量资金不大,以上两个板块吸引的资金主要是其它板块卖出股票腾出资金去了上述两个板块。本月医疗ETF也是大跌。
2、3月10号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四季度,由于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太快,由于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年度任务,公司通过控货和费用预提两种方式压低了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致使报表净利润非常难看,一般人理解四季度业绩不达预期。但是从现金流来看,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不至于那么低。去年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58%,另外2021年剥离出去的环保业务影响净利润1400万。
3、从分红来看相比2021年没有提高,没有达到投资者预期。
4、投资者担心医药集采,在这里笔者详细说明一下达因核心品种伊可新集采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目前投资者对药谈集采而色变,特别是其股价下跌时,怕的要命!是不是要集采了,是你想多了。大家想想国家为什么要对医药集采?集采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咨询过国内的专家及政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
1、集采的目的是降低医保费用,主要是对那些药品价格虚高,在医院临床使用量大进入医保的药品,集采后可以节省医保费用。
2、打击商业贿赂,即使不是医保范围内的药品,只要你带金销售,腐蚀我们的院长和医生和专家,就必须集采。2020年安徽省省级集采会上,安徽省纪委的一位领导上台讲话:你们这些药企、器械企业,整天不好好做事,那么多的医药代表整天围着院长和医生转,送回扣,腐蚀我们国家的医务人员,都抓起来后,谁给你们看病?对于你们销售费率高的企业,尽快转型,否则你们活不下去。
那再看看达因的药主打品种伊可新,主要是药房销售的OTC药品,这样的药品已经经过市场检验形成的市场价格,医院销售不到10%,它的综合销售费率23%左右,没有任何商业贿赂,价格也不贵,孩子吃,每天消费1元多钱。它到底哪一条符合集采的要求了。退一万步讲,即使集采,医院卖的便宜些,会对它有多大影响,现在医院卖的就比药房便宜30%以上。
所以不要听风就是雨,伊可新集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按你们理解的,万一集采了,也没有什么,医院销售仅占整个销售额的8%,药房销售公司依然有定价权。
分析完华特达因三月份下跌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整个三月份外资对于华特达因到底在干什么?
上图是从大智慧下载的外资流入与股价走势对比图。所谓北向资金基本为外资大行的资金如:高盛、摩根、瑞信等国际大机构。整整一个月,外资持仓从5%增加到近10%,而国内的机构和小散疯狂出逃,致使三月份股价大跌14%。
由于国内公募基金喜欢比净值,散户喜欢炒热点,短线基本不关心上市公司基本面,只要技术图形走坏,一律逃跑。
这里笔者想说的是:投资者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只看到了股票的下跌和逃跑,没有看到买入盘,以上仅仅说了国际机构大举进入,一般投资者所不知道的是:内资同样有长线大资金在这期间大举买入。两种资金采取完全相反的操作,卖出资金看的是短期走势,长期资金看的是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不到最后决定不了胜负。
下周进入四月份交易日,2023年一季报也进入披露期,在这里作为跟踪华特达因五年的价值投资者提醒各位投资者,在阅读华特达因的季报时,千万不要只简单的看其净利润,对于华特达因以经销商代理销售预收款模式的公司,应该重点看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这才是企业当期实际经营的真实数据,净利润可根据上市公司的需要,随意进行调节,而现金流不能。
目前华特达因静态估值16倍,扣除账面现金仅10倍估值,今年仍有10股派发8元的红利。2023年无论一季报、半年报公司出什么样的净利润,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依然会大幅增长。笔者预计全年净利润的增长不会低于25%。这样按照动态估值,公司更加便宜。难道市场对过去三年收入和净利增长一倍,未来一年极有可能再增长25%的高速成长的现金奶牛继续降低估值?
投资建议:长期投资者完全可以建仓买入,这时买入已经低于外资大行持仓成本的20%,大家坚信:外资大行不是傻子,越跌越买,这时买入你比世界上最聪明的一批人买入的成本还要低,何乐而不为!短期投机者不要买华特达因,因为这种极端的情况不知道何时是头,AI股票涨的最快,一天20%,你去买它好了。
基金从业二十载于202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