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博格看到一篇新闻,心里一沉。
3月30日,根据彭博社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其构建迄今为止最大的特定领域数据集,并训练了专门用于金融领域的语言模型——BloombergGPT。
Bloomberg是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服务提供商,提供数据、新闻和分析工具。
(资料图)
据说这个模型有3630亿个标签的数据集,支持金融行业内的各类任务。该模型在金融任务上的表现远超过现有模型,且在通用场景上的表现与现有模型也能一较高下。
BloombergGPT可以理解为对金融数据的加工商,博格平时的工作就是发现、理解各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人工加工,辅助博格做出决策后,再用(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大家分享。
看到新闻后,博格摸了摸本就不多的,且已经逐渐花白的头发感慨道:
终于轮到我也要被替代了吗?
然后默默预约了下周的几场直播….也许能力不够,只能颜值+努力来凑吧。
传媒涨5.23%,博格买的游戏ETF涨幅7.53%。(博格买的场外联接基金)
今天勉强算是普涨了,交易量也还不错,9500亿左右,银行、地产、家电、建材跌幅多一点。
虽然觉得自己可能要被替代了,有点伤感,但想起来上周和大家说游戏可能还有行情,总算蒙对了一回,博格心里又好受了一些。
之前有粉丝朋友问:游戏是怎么跟AI联系上的?
其实AI和各行各业都有想象空间,反正就是热点来了,空间上限就是星辰大海…AI这个东西也说了好多年了,今年总算看到一点有可能变现的东西,任何技术从0到1的第一波都免不了鸡犬升天,提前埋伏细分指数赢得确实更多,博格这波也只能说是运气,当时买入的时候是看好游戏动漫的未来。
对于游戏来说,大逻辑之一是降本增效。比如前几天腾讯发公告说,借助AI可实现自动生成3D场景,批量自动创造场景和原画,意思就是可以实现游戏厂商的降本提效。对于C端用户来说,本身的行业属性是让人实现沉浸体验,客户因为喜好而自愿付费变现,这样行业逻辑听起来就很顺了。
如果已经持有的,买卖随意。但如果没有持有的,不建议此刻追涨了。
因为如果你经历过2015年的牛市就知道,在当年高点买入持有至今,持有亏损还在-60%!
有的钱没赚到,那就不是你能赚到的,投资总不能永远都在“保本出”的路上吧。
2023年3月31日,市场温度39.57℃,整体市场处于正常偏低的温度。最近行业分化的更大了一些,建议不要追涨,但涨幅多的行业也要拿得住。
周末会复盘本周涨跌情况,也会照例公布本周的买入,以及跌幅较大的基金....愿意“抄底博格”的可以多关注。@@喜胖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