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的财报简评都是放在周一时说的,但复星比较特殊,一来这非我关注公司(不过我很早之前有看过),二来他又是我某个医药流通大国企集团公司的二股东,三来恰好也有人问我,过去一段时间价格严重低估的控股型港股都经历了一波比较大的反弹,但复星国际没什么修复,PB现在也就0.36倍,要怎么看?所以这里单独聊一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复星国际的业务非常复杂,旗下资产非常多,见图1。
此前复星的债务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复星在去年也做了很多资产上的调整,同时今年1月,五大国有银行牵头,联合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向复星高科提供总计人民币120亿元贷款,债务问题基本已经解决。
2022年里,复星在持续缩减债务规模,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债务结构,提升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上却是可圈可点,包括系统性处置钢铁板块资产,转让永安保险部分股权,估清或大幅减持青岛啤酒、招金矿业、中山公用等,全年资产退出签约口径超过400亿元,现金回流口径近300亿元,现金储备1005.6亿元,充分保证流动性。在资产负债率这块,也是较2022年中期下降3.6%,来到53.2%,平均债务成本也处于4.7%的低位。
对于复星的这次卖出资产回收现金的行为,市场也是正面观点,野村、安信、东吴此前先后发布研报,给予复星国际“增持”或“买入”评级,机构普遍认为,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使得财务更加健康,也将为公司聚焦主业战略提供储备,面对未来居民消费和内需市场的增长,有更充足的弹药。
再来看,年报情况。复星2022年总收入人民币1,753.9亿元,同比增长8.7%;归母净利润人民币5.4亿元。
分版块看,健康、快乐、富足、智造板块的收入分别达到480.01亿元、707.4亿元、477.22亿元及103.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5.7%、9.2%及33.8%,四大板块的收入都是增长的。
而归母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2022年疫情经济带来冲击,导致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因此复星国际企业成本端高企及二级资本市场投资浮亏增加。
简单分析一下公司旗下的业务
1)健康板块主要是复星医药、复宏汉霖、复锐医疗、复星健康等构成,医药产品、器械及诊断,以及健康服务及消费子板块分别占本集团健康板块总收入的64%、14%及22%。具体来看,复星医药是一个投资类型的医药股,产品线很广,现在市值850亿,复宏汉霖是标准的创新药公司,不少靶点也是有领先的优势,市值60亿。复锐医疗是以色列的公司在港股上市,主要是医美产品,市值也有50多亿。其他Gland Pharma是印度发展比较快的仿制药公司,复星健康主要是体检、诊断服务等。
2)快乐板块主要豫园商城、复星旅文、舍得为主,还有复朗集团。品牌消费和旅游文化收入分别占本集团快乐板块总收入的80%和20%。豫园商城是老牌百货公司,没什么可说的,复星旅文是度假村和酒店资产,国内外均有布局,市值超百亿,疫情期间比较惨,但现在正在快速恢复。复朗集团则是一个奢侈品公司品牌。
3)富足板块主要是金融业务,以国内外的保险、风投、私人银行等构成,也是这次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司也在卖出这部分业务的股权。保险、蜂巢类资管和投资类资管收入分别占本集团富足板块总收入的68%、22%及10%
4)智造板块主要是矿产、钢铁,以及其他制造业,资源与环境、科技与智造分别占本集团智造板块总收入的46%和54%。这块业务复星准备重构,把钢铁资产剥离,更注重油气、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业务的发展。
随着疫情等“一次性”影响褪去,2023年开年以来,复星消费、文旅等业务已呈显着向上态势。复星旅文的复苏其实于2022年下半年起,便展现出强劲爆发力。其于3月26日披露的年度数据显示,2022年旅游运营的营业额较上年同期增长85%。豫园灯会在国内和海外“破圈”,逾400万人次入园观灯,同时在药品制造、医学诊断、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方面的营收都不错,扣非净利润同比稳健增长18.17。
除了基本盘稳定之外,复星国际还具备了投资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预期差,亦即未来的业绩边际增量。
年报中还有一块业务被市场忽视,即科创+全球布局,这块业务也有很大的潜力。
过去一年内,复星国际在创新领域的投入不断加码,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推动复星发展的“核心增长引擎”。数据显示,2022年复星国际在科创领域投入金额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17%,截至2022年底,共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771项。
海外市场这块,复星做的也不错,在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的全年收入超过人民币1亿元。2022年,海外收入人民币774亿元,同比增长14%,占总收入的44%。通过“全球组织+本地运营”,推动复星全球产业生态具备跨地域、跨文化、跨组织的运营能力,为复星产业运营提升和拓展提供新动力。
@今日话题$复星国际(00656)$ #2023投资炼金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