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个人笔记,未经发言者本人核对,难免错漏,仅供参考;完整内容可看书作者发布的录制文件,但腾讯语音转文字有相当多的错别字、同音字,需要注意,本纪要在参考的基础上做了些修订;本次交流会以健帆生物为案例,分析了其财务及特点,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


【资料图】

时间:2023年4月6日,19:00-21:06

主持人:职业股民60(作者)

读者提问为Q,作者讲解为A

A:自选股有1700多家公司,量还是很大,如果要想讲透,也许只能讲一家公司,还要留给大家时间做问答。讲的这家公司很可能你完全没有关注过,或者是完全没有任何的印象。但是往往也会给你很多的提示。其实我职业生涯以来已经发现有上百家公司的重大问题,其中有很多都已经退市了。有些现在在退市的边缘。可以讲一些问题很大的公司,可以帮助大家。做财务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分析,是一个基本功。微博里面都看到了,发现很多的大V财务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大家有想要讲的公司也特别多,比如说华大基因、中公教育刚也提到。讲健帆生物吧,有一同行50多元买的跌到30元,净值大幅回撤,比较攸关的时刻,花了真金白银请帮忙。健帆生物也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做血液制品的公司。那么从2022年财报开始吧。只有三张表,没有其他任何信息,就是比较困难的,其实因为你拿到纸质的表的话会有很多的信息,你可以翻来回翻阅,如果有不准确的可以指出,我们先来大致来看一下它有些主要指标,我们按年度来。不需要管三季报这种东西,因为三季报这个节点和半年报的节点都不一样,很多信息是显现不出来的,一季报和三季报是未经审计的。

我们看到2022年,按按年报来,看一下主要指标,第一个主要指标,当然是净利润,下降了,营收下降了一点点,六个点,但是利润下降得更多,好像2022年过得不太好;然后看基本收益,经营现金流情况,经营现金流和每股收益比较接近,侧面反映了保证。现金流在减少了,销售毛利率超高,一年都保持着82点多都没有跌破80%。这在医学界在医药公司中间算是很高的一个销售毛利率了。资产净利收益率大幅下滑了。

1、3季报未经审计。

每股现金流、净利润比较接近:

很高的毛利率:

销售净利润也下滑了一个血液制品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其实很让人心动啊!这钱这么赚钱好赚。我们一会带着问题往下看。存货周转率是明显提高了,285.65天,这货不好卖呀!

营业周期变长,为258.63天.之前都没有超过200天,连续几年都没超过200天一下到258天,可能与疫情有关,透析与普通药店不同:

周转天数同样上升,存货周转一样上升。看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下降了:

产权比例高了一点点,资产负债率高了一点点。

从利润表入手或者是资产负债表入手都可以,你可以从利润表上面穿过去去找资产负债,也可以从资产负债穿过去找利润。就是可以换很多种姿势来。

先看一下资产负债表,首先货币资金是增加的,好像不错,虽然经营周转变慢了,但是货币资金保存下来了,说明这家公司可能还没有乱花钱,可能因为疫情或者别的原因导致生意不太好做,也没有乱花钱。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没有搞这些理财,或者其他的交易性资产,也没有炒股。那么2021年三亿到2.4亿,这部分还要提升的。

货币资金增加,没有乱花钱:

应收票据减少了一半,是不是本身也没多高,两千一百万。应收账款也有减少,还没有出去的,钱变少了是吧?是钱收回来的多收回来了。4700万。

公司的现在的市值是254亿。

货币资金有25个亿,预付款这里多了一点,前面是6302。这里到了一个亿,多的不是很多;其他应收,这一块基本一致。存货大幅增加两个亿,到了3.49亿,多了1.48亿。

存货多了1.48亿:

周转变长了,存货变多了,这有可能是经营开始下滑的趋势。从年报上来看。其他流动资产有1200万增长,流动资产在增长多了2000多万。

开始非流动资产。其他权益资产从1.1个亿到了将近七千万。固定资产有增加:

然后看一下在建工程。特别提一点,在建工程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我们上次也说过,在工程是个动态的,实际上我也是算一个总账,固定资产也增加。

在建工程多了1.73亿:

转固3-2.2=0.8,0.8+4.74=5.54,实际在建工程可能是达到了5.54亿。如果全部都是在建转固的话,可能是5.54亿。11.7减去9.5就是2.2个亿,2.2个亿如果全部都是在建转固的话,3-2.2=0.8,0.8+4.74=5.54,加上4.7就是5.54。3个亿是2021年来的。我们这里假设条件是所有的自己建的,不不存在购买行为,那么所有的是在建转过都是2.2,如果是有购买,那就不一定了,有没有购买的。这家在建,一直在扩产准备。

商誉减值,之前并购的有一点点减值,减了一点点,这可能是固定资产折旧带来的减值,反正是减了一点点。无形资产还是一个亿,说明它这里搞这些租赁的什么东西,租的那么贵的价格,租金没涨。长期待摊销费用还有这么多,反而是增加了2300多万,有可能是固定资产的增加带来的:

短期借款借了三个亿。应付票据多了6000万。应付账款多了6000万,赊的更多了啊是好事情,一般来说是好事情。应付账款这一块也变多了,合同负债多了2200万:

应付账款多了:

应付薪酬也增加了,可能员工数量有增加。其他方面一年到内到期的非流动的负债相对来说并不大,才400多万;其他应付款也不大,是减少了。全部加起来35个亿,实收资本减去库存股,利润加起来35.7亿净资产:

相比于它的资产负债来讲的话,254亿的市值确实也蛮高的,但是它是医药企业,医药企业咱们就不能按照传统的重资产行业去管它。比如说一些游戏行业,它根本就没什么固定资产,看上去它全是现金,就是钱,除了钱就是人,还有其他电脑,那你怎么算?它的固定资产肯定很少。但是我们也看到了35.9亿的净资产中有25亿的现金。未分配分的利润有21个亿。看上去还不错,对不对看?这也是为什么我那同行会买这公司,虽然从50多元套到30,40%跌去了。我花254亿的价钱买个35亿净资产的公司,中间还给我25亿的现金。那么好像看上去价值不高,至少不是很便宜。

看利润表。营收24.9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9个亿,比营收还高一点,钱还是基本上收回来了,还不错,还有多,还有上期结余的。对不对?收到的关于现金的方面也在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就30.6亿。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的现金支出5.6亿,比去年多了9000万。但是21年的营收只有26.7亿,今年的营收24.9亿。

22年营收下降了,但是收到的现金没有下降,说明公司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或者说相当一部分的竞争力;应收也下降了,说明竞争力还挺强的;吃老本能吃出比应收还多,那也可以:

现金部分。支付给员工以及为员工支付的现金在增加的,虽然营收在下降,但是存货、支付给职工工资包括税费都在上升。最后产生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反而不如去年,减少了一半:

投资收到的现金从43亿干到了22亿,大幅减少。导致它的现金流入大幅减少:

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4.7亿,中间有一个亿是无形资产,这里就只剩下3.7个亿了。然后我们再回来看一下他的长期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只有2000万,固定资产增加了2.7个亿,刚刚讲了在建工程这是减少的(与22Q3比),可以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减少了9000万。无形资产一个亿,每年都要支出的嘛?当然有可能是别的东西,我们这里只是一个假设,一直都维持着这个状态:

按年度来看,就不要调整了。在建工程的全过程,去年(21年)的三个亿到22年4.67亿,这中间这里都没披露的。

购买固定资产支出的费用4.7亿,等会儿我们可以算一下转固的多少,购买了多少?然后除掉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付出了多少现金,算一下。流出总共是25个亿,产生的净现金额只有三个亿。产生三个亿就说明是收回多少,投多少,公司还是有一相当的财务节制的能力,有些公司它没有这个节制的能力,花钱还是比较大,收的少,投的多。

看一下筹资活动现金流: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2.96亿,前面短期借款3.17亿,基本上都是短期借款。筹资活动流入了三个多亿,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跑出来七个亿,总共跑出3.66亿。公司经营现金和投资方面剩余五个亿,中间又跑出去了3.66亿,那么最后公司结余的现金流还剩下多少,1.34亿。处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里一栏,是有损失的。

生产性折旧7000多万是有明显增加的。你看往年都是越来越大,公司越来越不赚钱,而固定资产折旧倒是越来越大了。摊销的费用还算是比较小,但是也从38万增长到了863万。最主要是这一栏对利润的影响比较大,7000多万已经拿到。

长期待摊的费用稍微增加了一点点。财务费用大大增加,对利润的影响是很大的,这里有3600万。存货的减少为负值,说明存货是增加的。

回到利润表来看看。营收下降的不多,21年26.7亿,22年24.9亿,产生了29个亿的经营现金流,说明公司的经营还是很很稳健,钱都能收回来,很不错的。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因为他们都是tob的项目,就是说都是to公司,to肾渗透中心。这样就导致说明他们跟客户的关系是很稳定的,客户关系不稳定的话现金收不回:

营收成本没有明显增加。首先的收入是减少的,但是营收成本没下降,反而是增加的。医院方面是一个大头,我们刚才讲到了,是他的主要客户关系等会我们都会把它梳理出来。

利润会下降的,利润下降了还比较多,12个亿到了。销售费用大幅增加了一个亿,到了七亿,营业成本24.9个亿,销售费用就用了七个亿,占比比多少?28%。就是说赚100块钱,再花28块钱出去;花28块钱出去才能卖出100块钱产品。不好卖了,对不对?销售力度在加大是不是? 28%的占比实这其实有点高了。

研发费用去年1.7个亿,今年2.5个亿,觉得有点意思,特别有意思。一家医药公司,是我见过少有的研发费用如此之低的,18年起4000多万,6000多万,8000多万1.4个亿,2.5个亿!他的研发费用还不及他的销售费用。就是说它的研发费用之上的销售费用的2.54/7.01=35.7%,大概是三分之一,研发费用怎么这么低?

去年(21年)更低,六个亿的销售费用只有1.7个亿研发出去?往年每一年都很低,如果放到18年的话,销售就花了三个亿。但研发只花了4600万。在2018年,一个医药公司只花4000多万去搞研发,就说明它就没有什么研发的东西。去看药明康德的话那不得了,要去看恒瑞医药那不得了。研发费用很低,首先它就很难评定为一个高科技产品,因为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任何一个高科技产品,它都不可能研发费用很低的。所以它的技术含量并然不会很高。既然技术含量不会很高,为什么又保持了这么高的毛利率呢?打一个问号,能够保持高毛利率,同时技术门槛又不是很高,为什么其他的医药公司不来不来做这个生意呢?到目前为止,看到的血液灌流器的一上市公司只有他一家,竞品估计很少,如果竞品一但很多的话,它都搞不出这么高的毛利率。集采要降价了?这跟集采的关系不太大,因为我曾经看过两家胰岛素公司,这两家公司搞出来的胰岛素的水,还是需要点研发费用,还是需要点科技含量的,毛利率好像才30%几吧(宝莱特的血液透析产品毛利率是21%)。80%几的毛利率突然让我想到一家公司,曾经也是我接触过的财务造假的一家公司,我还见到过董事长本人。

非常巧合的是我这个同行也见了健帆生物的高管,有特别有意思。他们上次去参加健帆生物投资者交流会。结果,高管们晚到一个半小时,原本是计划三个小时,中间一个半小时交流,还有一个半小时去参观。结果工厂车间没参观成,因为他们晚到了一个半小时,所以就只在会议室寥寥草草地交流了40几分钟就算结束了,这些高管们就全部退场了。全部就都走了,把我的那个同行就撩到那里。那同学觉得好像还挺靠谱的,他居然觉得好像还挺靠谱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说他觉得挺靠谱的,反正他是这么感觉的。但是股价从50跌到30之后,他就觉得不靠谱了,怎么跌这么多。那他问我靠不靠谱,迟到这事就可大可小,很多人经常迟到,可能上班堵车,就是堵车迟到了。但是从研发费用来看,历年的研发费用相比销售费用比值虽然是逐年在增大,但比较起来还是非常不够看。说明在努力地做销售,也努力在做研发,只能这么讲。

财务费用,利息收入(5326万)比利息费用(3604万)还多,货币现金25.59亿,利率按2%,差不多,如果是定期的话,没有放到理财,活期哪有2%的利息。说明这20多亿的现金大部分应该是存款,我们只能说大部分应该是存款,相信它口袋里是有的。

3600多万的利息费用是怎么产生的。分配股利有7.2亿,中间有3000多万还看不出什么,包括了分红。

21年分红7.17亿:

支付的利息并不多。

短期贷款3.17亿元,3.17亿中间有3600万利息费用(太高了),还得看看哪里产生利息费用:

应付债券,有健帆转债,但支付的利息是相当低的:

这里没有长期贷款。

24亿的现金去存了,借了3.1亿,利息3604万元,如果按3亿为基数,全部是短期贷款的话,利息约11%,太高了,高到离谱了,这个利息费用就高得有点不正常了,可转债的利息是非常低的,大概也就是几百万吧。在四季度的时候利息大幅增加的,都是借的短暂。把负债方面减少一点,那么它的净资产就会增加一点,会好看一些。有理由怀疑可能借了不止这么一点钱。如果只是这么借了这么一点点钱,付出这么高利息就有其他的,比如说母公司或者是大股东把别的利息费用换到了上市公司。这涉及到资产侵占的问题。本来不应该背的负债背进来,这个利息就是非常高的,高得不正常,要么就是多了负债,要么就是少计了贷款。问题就是要么多借了钱,要么转移了利息。24亿个存款有2%的利息,3个亿的借款有11%的利率,是否正常?

转债票面利息3%,每年付的利息不需要付那么多,每年就按活期支付而已。

25.5个亿如果是全部躺躺在站上的话,就两个亿两个点。只放出去两个点利息,但是借过来,要借11个点。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性,比如说不是少借了,而是承担了多余的利息,才可以变成这样子。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股东或者是实控人,可能是把别的利息也放进来了。

3.17亿短期贷款,正常的按7%利息计,2200万,实际披露的是3600万,这里多了1200万元利息,如果按7%计算,就多承担了1.7亿贷款。也有可能25.5亿现金没那么多,只是存了一部分,或者利息比2%稍高一些。最坏的打算,如果是每个季度挪过来的话,是不是多了1200万的造假费用?打个问号。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的确隐藏了借款行为。但银行利息支出没有办法事后造假。所以审计了这笔费用。但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就是借款主体不是上市公司,而是实控人相关公司或者大股东,但是利息费用,走了上市公司的帐去还。这就属于不和谐操作了。有了这笔钱,可以做好多事情让财务报表看起来漂亮很多。如果要做假去场外循环的话,可能需要花一些钱,把这个算出成本。这一点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曾经在豫金刚石上面也看到类似的情况。其实如果我不做投资的话,去做审计也是一把好手。

年初的利息487万,按季度算487x4=1948万,现在3600万,大约有1700万差额。1、2季度是对上的,3季度稍微增加,4季度大幅增加,多了1700万,之前算2200万,还算多500万了,说明利息没达到到7%,大约6.5%。这里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说明这家公司的现金部分是存在疑问的,不是被挪用了,就是被占用了:

会不会借了没记表,这里Q3披露的短期借款1.7亿,到了年末3.17亿,多了1.47亿,1.47亿元如何产生1600万元的利息?这个事情就不要打电话给董秘了,董秘也不知道的。们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漏洞在这里。要么借的不止1.47亿元,只有一个季度(90)天的时间,如果按照6.5%利率计算,至少借了10亿元,披露的是1.47亿。例如借了不止1.47亿元。

经营活到现金流8.8亿,帐上现金25.5亿,是否说明原先只有15.5亿,如果突然借了10亿,则有10+8.8=18.8亿。把投资算上,现金等价物结余2个亿。

之前应该有13个,这就明显出问题了。帐上的现金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可能实际只有12个亿。

有3.49亿的存货,固定资产大幅增加。多了1.7亿固定资产。这里一共增加5.5亿。

总共的利润才是8.8个亿,但是现金增加只有两个亿,累死累活赚了两个多亿的现金,却多了1.7个亿的固定资产,还多还有三个亿的存货,这个生意好不好做。说明这个生意其实不好做,而且很危险。去年才算好的。

结论:生意很不好做,赚的钱要投进去,增加了存货。

经营分析,做一次性灌流器,收入比例占81%,一年搞了个寂寞:

前五大客户占了销售的20%:

一次性灌流器是塑料材料。

行业发展阶段:

副作用是产生血栓,很可怕的。这家公司的主要产品,它并不是在血液透析中的一个必选项,而是改善瘙痒症状,可以不用。应用场景主要是一些危重病,还有肾、肝病,icu里面的病人。所以其产品并非是必须品,而且塑料品,要搞销售。现金也有问题。患者为弱势群体,做的话加重负担。形成24亿的销售,对应254亿的市值,10倍市销率的关系。产品如此鸡肋,非必须,又有副作用。说完之后我的那位同行心凉了半截。审计不是说没有发现这个bug,审计是有些bug是没有办法处理的。

剩下的自己去思考。不用讲得太明白。发现有很多问题的,仅此而已。一切都是猜测,吃瓜群众在猜测。

Q:再次感谢8次分享,看每天复盘,熵焓和交易内容。3月20几号你买过中矿资源,稀土。4月3日又买了赣锂业,说不急着卖。操作是什么原因。

A:核心的思维。锂价的预期,越来越清楚,30万元/吨是支撑不住的,20万元未必是底。市场同行慢慢接受了,可能有存货,抛盘要出来,价格要下跌。

Q:你在中特估买过一些股,同花顺、蓝色光标为AI就这两只,为什么?

A:人工智能这个领域里面有好多好多上市公司,但是我跟你讲,这是一个朋友圈思维,不屑于与2、3流一起做。GPT不能说是扯淡,很多同行都挤在里面脑袋都打破了。这个玩意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间存在着很多的问号,你去用的话,它可能是件美好的东西,到时到了a股上市公司,它就有点变化了。

Q:中特估的衍生?

A:三大运营商,数字资产的一部分,与AI有关,可能形成Y型,很重要的子逻辑。有没有打破贵州茅台的最高市值呢,有可能。数字资产一旦确权,为数字政权的确立。原来掌握在腾讯、阿里巴巴,收归到国有。第二关于石油资产,最重要的资源,几桶油的衍生在于新能源逻辑DNA的衰落,各国在减产石油,OPEC在减产。数字立法是相对确定的。数字资产局成立了,预期是相对确定的。一大批基建与的交通、电力有关,为基本盘。回到2005年的铁公基+房地产夜壶,为另一个子逻辑,则三个衍生方向。不要小看房地产这个夜壶,不搞的话很多行业起不来,搞的话又很多问题,如吸毒,看国家的决心。

Q:微博说出现了罕见的熵增焓增的状态,能否保持,最近成交超万亿,没有坍陷,能否维持?

A:弱复苏,三只焓增,吸引国外同行,国外较高的通胀,国内有资产增值。国有资产增值,一拍即合。市场却没有明显回落。确实有新资金、聪明的钱在进入,不会那么快结束,会比较长期。市场远没到崩盘的时候,如果出现崩盘,可以提前发现。

A:不搞群,不搞付费,公益活动,觉得好就去微博打赏1元,或推荐书、写读后感。政治问题不讨论。风口的形成是逻辑DNA的衍生过程。

Q:我要做一笔什么样的操作,到时候会设身处地,我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A:骨髓里面的影响,就是从小到大有骨髓里面的影响,就知道这个东西对我影响是很深的。诸葛亮、刘伯温手上成型的这么一整套流派,属于军事战争,可以把它当做孙子兵法的一个上层建筑。商战如军事战场。军事的影响对我非常深刻。资本市场非常残酷。公司可能会倒闭,投资者投资也可能亏。你必须要有战略思维,或者你有军事战略思想。学巴菲特打持久战,或短战、埋伏战。天皇巨星不会只会唱一种风格,都要、都会。玩顶流的,都要会。

Q:能否通过成交额、日均成交额看出大概什么资金在做?

A:我们说有个大概规律,首先成交额一天只有两三千万的,这样的话,百亿资金的参与不来,他那么多钱的话,几千家才搞得下来是不是?所以它大概率不会参与这么小的公司。有些百亿同行,现在市值低于100亿的,甚至有些低于200亿的,它根本不会入选股票池。

Q:关于地图思维的构造,之前讲谦和屋看1000家公式,有哪些具体的指标展开说明一下。

A:但是我只能说你尽量去,先把这1000多家公司都去翻一遍,翻完一遍之后去找顺藤摸瓜啊,记住是顺藤摸瓜。把公司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找找出来,你就会有个建立过程,建立联系过程,今天我们分析了健帆生物,它的同行有哪些,找一找。你会马上会找到有宝莱特是不是?这些公司你都去翻都去翻,再顺便延伸一下,肾病、肝病、眼睛、牙齿、骨科、心脏,然后癌症。

Q:我们散户能不能就是从选公司第一步开始就规避可能会造假的公司,从源头说造假对管理层只有坏处,没有任何一点好处。有没有这样的公司,比如说国企,造假对他们有好处吗?

A:国企造假的也有好处呀,它也可能会存在好处。并不是国企就不造假。可能有蛀虫。

Q:关于一个交易方面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我们小散户,唯一能控制的可能就是自己亏损的额度,如果逻辑DNA延伸的过程当中,市场的走势和逻辑发现了分叉的情况,是不是第一时间应该去止损?

A:反复的讲,就说你不要自以为是,你喜欢什么不重要,你分析什么也不重要,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二维生物的做法,因为在他那里看来我不强调我的话就好像无法显示出我有多么的聪明,多么的才干。就是说他一直都是想要表现自己的状态。所以你过度强调我的话,实际上偏见就很大。唱歌唱得不太好的他喜欢到处乱唱,唱都难听死了,但他自我陶醉。往往都是那些非职业选手,特别二、三流的同行,就特别喜欢哗众取宠也好,喜欢显摆也好。业绩就是始终是软趴趴的,除了嘴巴硬邦邦,其他都是软巴巴,我就很佩服这些人。

不要自以为是,“我”怎么样,要表现自己的状态,往往与市场不同。往往非职业选手,2、3流同行,喜欢显摆,业绩始终是软巴巴的。这些产品的存在价值有多少,就跟有些上市公司一样,你存在价值有多少,真的我都是劝他不要去买这样的公司产品,你干脆去买买沪深300ETF算了。

Q:A股非T+0,第一天最危险,如何避免亏10%,是否尾盘买好一些? 1/4仓位,设多少止损?

A:如果有10万元,买入1万元,损失10%也就1千元,会一下子买入10万元么,用1/2交易法则,开始买1/4,告诉你方法了。对于业余股民,。对一个业余散户来讲,有很多股票只要跌幅超过了12.5%。你都会看出来是出问题了。12.5%是一个很关键的一个水平线,如果跌幅达到25%,你都没有发现有问题,那我觉得你肯定是买错的。

A:华大金已经讲了好多回了。桂林三金是有两点,桂林三金有两点,它的中药进集采,然后还能提价,就说明带了量还带了价,它的业绩会转好,第2点就是整个中药板块的估值在起来,第3点就是它的CXO项目今年能够盈利了,也也能起估值。桂林三金有很多的亮点,但是我就只说这么一点。目前为止持有桂林三金还是收获特别大的。中国稀土其实我们讲过很多次了。中国稀土的逻辑A跟稀土还是有关系的,跟重组有关系的。光伏上周讲了通威股份,看回放、纪要就可以了。

A:今天的案例分享,都是猜测的。欢迎多多宣传这本书,更多的人参与、了解。精神鼓励,任意一条微博打赏1元即可,自愿的。可以谈银行、贵州茅台,2700多家都可以谈,占A股的一半。或者花一个小时就可以谈。

@职业股民60$沪深300ETF(SH51030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