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读者问我,“为什么现在全世界都在抛弃美元,美元指数还处于100上方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美元指数,美元指数的币别指数权重分别为欧元57.6%、日元13.6%、英镑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和瑞士法郎3.6%。


(相关资料图)

这样了解一下,你会不会感到很搞笑——美元指数的货币参照,只与其盟友有关,而与全球其他经济体无关。

但是,上述美元指数参照货币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占比全球总贸易额现在不到30%(20年前超过50%)。

要知道,全球贸易额已经转向主要由新兴经济体提供,现在,全球新兴经济体贸易额占比全球已经高达40%,仅金砖五国+中东的贸易额就已经占到全球的20%左右。

所以说,美元指数本身就是不全面的。

因为,只将美国盟友的货币作为其币值指数权重,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样本偏差,尤其是在最近10年全球新兴市场的经济体量大幅上升之后。

美元指数如此巨大的样本偏差,如果全球新兴经济体一直承认其权威,本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一旦全球新兴经济体不再承认其权威,而是选择彼此直接本币结算(抛弃美元,减少中间货币结算的环节),那么问题来了,美元指数就会彻底失真,美元指数之于全球的币值参照意义会大幅减弱,其意义在最极端情况下可能只对其盟友有参考价值。

今年以来,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为主轴,全球新兴经济体陆续选择与中国进行本币结算(减少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结算的环节),沙特等中东国家、俄罗斯、巴西,甚至现在美国重要盟友之一的法国,也开始尝试在部分石油交易领域启动人民币结算。

同时,东盟国家也开始主动推进去美元化,与美国之外的国家进行贸易,能本币直接结算的直接结算。

由此又会必然导致全球美元的过剩,继而又会必然导致美联储无法调转货币方向,只能继续维持超高利率,不继续维持超高利率,美国的恶性通胀就会进一步恶化。

这个道理,其实超级简单,美元原本是全球超级货币,美国境外对美元的需求量远远大于美国境内。

但是,现在美国境外对美元的需求量大幅降低了,之前在境外的存量美元的较大一部分,只能选择回流美国境内,这显然会导致美国通胀压力一直处于超高水平。

反之,之前中国的人民币,主要是满足中国境内的需求。

但是,现在在全球多个新兴经济体选择与中国进行人民币直接贸易结算之下,人民币很显然不够用了,因为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上升了,这就是我之前呼吁央妈赶紧印钞的原因《》。

而基于币值本身,伴随着全球对人民币需求的急剧上升,中期内人民币会持续震荡上扬。

也许,真的不用太久,只需要三五年,人民币就会成为全球前三大货币,仅仅次于美元和欧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