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日,除了浦发和华夏之外的全国股份行,以及六大国有行的22年财报都出了。老李我借此机会整理了一些数据,并和13年做了个比较,目的是谈古论今,聊聊当下投资银行股的新思维。
(资料图片)
鉴于篇幅较长,故分为上、中、下三篇发布。
好,言归正传。
一、所有分析都可以从一张ROE表格开始
没什么指标比ROE更有说服力了。
下表是过去十年间,六大国有行和八大全国性股份行ROE的变迁:
从上表可以观察到以下两点:
1)13年是一个转折点。之前,银行的盈利主要靠拉资产规模赚利息,同质化严重。之后便进入调整的十年。期间,随着四万亿坏账出清、资本监管要求提高、理财去刚兑、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影响重大事件的发生,银行业整体的ROE开始逐年下降。
2)银行业已形成较明显的差异化格局。13年,ROE在20%以上的银行一大堆,很难辨出哪家最好。十年后的今日,谁都能一眼看到鹤立鸡群的招商。
既然银行业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且已形成了一个差异化竞争的新格局,那银行股的投资者也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投资新思维。
二、对将来的两个判断
1)表内业务逐步微信化
银行的表内业务即生息业务,赚的是利差。
过去,受益于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银行和客户能和平共处,各自赚钱、各取所需。但在经济增长放缓、且进入结构调整的当下及未来,让利可能是一个长久的主旋律。
当然,让利并非要银行亏本。而是指,银行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能保证一定的盈利,做到自给自足。即,银行生息业务赚到的钱,能满足它资产扩张的资本金需求,无需从外部再融资。但同时,亦很难产生能分配给股东的自由现金流。
这就如同微信,是腾讯存在的基本盘,但本身却不以赚钱为目的。
2)表外业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银行的表外业务是包含大财富管理在内的各项中收,赚的是手续费。
和生息业务不同,这块业务,尤其是其中的大财富管理,是双赢。只要让客户满意,让客户有钱赚,客户自然就不介意分享一些手续费给银行。
人人有钱赚,家家奔小康,是经济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居民的钱只会越来越多,这就越需要专业人士来替他们打理。在这一点上,银行完全就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目前来看,这是一条长长的雪道。
三、今后的投资价值将取决于可分配给股东的自由现金流
以前,银行股的价值取决于以生息业务为主导的营收增速,即取决于其表内资产扩张的速度。往后,银行股投资价值将取决于其可分配给股东的自由现金流(其中,分红率是最直观的一个指标)。
自由现金流来自两部分业务:
1)表外的中收业务
这篇帖子写的中收业务,仅指赚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不包含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三项属于投行业务的收入)。
这部分业务无需资本金,所以银行赚取的每一元钱,都是可分配的自由现金流。其中,优秀的银行能做到一边高分红,一边仍保持这块业务的高增长。
2)表内的生息业务
这部分业务的自由现金流,就是多余的资本金。
以下这个简单公式可以用来判断资本金是否多余:
分红率,指的是生息业务部分所赚净利润的分红率
生息业务ROE=杠杆倍数x扣除手佣的净利润/期初期末平均净资产
可见,只有当生息业务ROE大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时,才会有多余的资本金。
四、小结
银行股今后的投资收益将取决于以下三个因子的叠加:
分红额增长x分红率增长x估值提升
估值提升=25PE/当下股息率的倒数
举个例子
当下一只分红率30%,股息率5%的银行股,如今后三年里,
1)分红每年增长10%
2)分红率逐步提升至35%
则三年后,其估值的增长幅度应为:
(1.1^3)x(35%/30%)x(25/(1/5%))≈1.94倍
当然,最后一项估值的提升,要看市场到时给不给面子。
即便不给,仅前两项也会让股息率从5%提升至7.76%。这55%的增长,是投资者实实在在,拿到手的投资回报,且还是真金白银的现金流。
企业经营要现金流,投资一样要现金流。现金流越充足,就越能早日摆脱股价涨跌带来的诸多无奈,并最终达到那种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价投最高境界。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么一只银行股。
当然,当下有很多股息率5%甚至更高的银行股,这不难找。
难的是,我们还需分辨出,哪些银行,看上去分红高,但却有一些可能导致其分红增速缓慢,甚至不能维持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所以,我们不仅要看股息率,更要看哪家银行,有着和经济发展规律共振的业务方向,及与之匹配的资产负债结构。只有这类银行股,才最有条件维持分红额的较高增长,才最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提高分红率。只有持有这种银行股,才最可能等到戴维斯的三击,才最敢安心和时间做朋友。
$招商银行(SH600036)$$招商银行(0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