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线————————————————————-
逻辑是什么?这么问的目的,不是试图给逻辑下定义,而是想说明逻辑不是什么,来指导我们操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百度百科对逻辑的定义是思维和客观的规律,这个不重要,我们了解一下就好。那股市的逻辑是什么?我认为是关于版块以及个股为什么能涨的论证。既然是为了上涨,肯定说的都是正面信息。
那引出逻辑不是什么的第一点,股市里的逻辑通常都不如实反应真实世界,甚至没有关系。我们经常评价一些行业专家灯下黑,炒股也不赚钱,就是因为太过求真、务实。
股票是少数人赚钱的游戏没有错,那行业精英应该更容易赚到钱才是。但事实通常相反,毕竟股价上涨是由大多数人的共识推动的。我们可以高于市场共识,但要知道他的水位在哪里。这里我就不多展开了,大家都听过很多相关的说法。比如索罗斯的泡沫论,比如我负责正确,你负责赚钱之类的。
第二点,逻辑不是目的,只是一个工具。他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股票上涨,不管是研报还是小作文,都是要影响、说服大家推动股价上涨。千万不要成为一个死多头,把自己和逻辑绑定起来,听不得反对意见,看不到风向变化。
对于短线来讲,股价是否上涨就是评价逻辑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市场永远是对的。对抗市场,希望市场在未来纠错的,这个是长线投资者做的功课。用新冠特效药举个例子,5月以后基本上所有特效药股票都走了A字。一部分老师是开始就相信然后一直相信就做了过山车;一部分老师不信,没赚到这个钱也没关系;另外一部分人不怎么信,不耽误利用了这个逻辑赚取预期的收益;还有些老师开始不信涨到高点才信,如果下跌的过程中还死守逻辑,那真的太惨了。
还有强调逻辑只是工具的一个场景,就是在题材初期,我们更应该分析龙头上涨背后的原因并且跟随,而不是坚信自己挖到的票更正宗,为了挖掘而挖掘。其实这个说起来容易,但股民普遍都有智商优越感,尤其是很多挖掘机老师吹票第一个就把自己吹上头了。这个是没问题的。但我们要明白逻辑不但是一时一地,有动态的变化,而且是否有效也取决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理解力和知识体系。所以能跟随就跟随,长高了版块确立了,再去挖掘。
第三点逻辑不是股价上涨的全部动力,他可能只是资金顺水推舟的一个理由。资金流动的本质是高低切,涨不动就跌,跌不动就涨。当一个版块低位的时候,环保会是碳中和,传媒游戏会是元宇宙,工业自动化可能成为拯救劳动力不足的机器人,他们能涨更多是低位安全、上涨空间大,然后等到了催化剂。逻辑在其中只是起到了提供辨识度的作用,就像一个舞台,演员再美丽,不给打光不给特写,还是会淹没人海。
具体到个股,逻辑的重要性可能也很靠后。老师们经常说公司是最大的多头,和股民利益一直才能涨。还有些比如四维图新、基蛋生物,看上去怎么都好,但就是低估值陷阱,不涨总有不涨的道理。我们无法穷尽所有的基本面,尊敬敬畏市场。但相对的,猛涨的也未必都有道理,不能为单纯上涨找逻辑。特别值得重视的一点,逻辑的传播是有圈层的,一些暴涨过的逻辑,到我们这里已经是被兑现或被证伪了,千万别去接盘。
还有就是市场低迷的时候,可能再好的逻辑都没有用,该休息就休息。
当我们意识到逻辑不是股价上涨的全部动力后,就能保持灰度认知,从而取得操作上的容错率。例如,我自己一个常用的模式就是,看好版块,那差不多的就都买,避免选错,不要觉得自己牛逼能选到最好的。说到灰度认知,还有一个点,就是同一个题材选择标的的时候避免单维思考,比如我挖mate50的卫星通讯,却忽视了很确定的数源科技5g壳。这两个逻辑,落脚到操作上可以取舍,但认知上尽量全面。前几天数源科技猛涨,声光电科调整的时候,如果我都考虑到了就很坦然,因为自己取舍了嘛。但我没有啊,就很后悔自己思维局限。所以尽量多维度思考,挖掘的时候上下左右都推演一下。说不定我把数源,三维都吃到了,这么说有点贪心了。
回应一下开头,逻辑是股价为什么能涨的论证,那逻辑就需要有说服力,必须要打动人,一听就上头,说服不了人的逻辑无法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他的传播阻力,比如这次说华为手机卫星通信就比生硬的说北斗短报文的认知门槛低,还有就是我们常说字母题材炒不起来,这个和传播阻力也有关系。
最后逻辑最终反应到股价需要一个传播的过程,我们可以适当耐心,让子弹飞一会儿,去抗住股价波动。所以逻辑也不是一个及时反馈的灵丹妙药,而是会持续作用的过程。这样才会有分歧,才会有后知后觉的老师接盘。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