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中环一则138亿可转债募资,炸了光伏圈。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光伏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加持下,也格外的红火。资本市场对光伏极度偏好,各企业纷纷抛出巨额融资方案:
晶澳2020年8月年回A募集52亿,2022年2月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50亿,2023年3月30发行可转债申请募集89.6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晶科也不甘示弱,百亿可转债在路上。
还有天合光能88亿已上市可转债:
后面更有隆基绿能二百多亿的GDR获批近在眼前!
光伏行业的火热,正是企业饥渴的核心原因,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30GW,同比增长35.3%。2023年中国光伏协会更是预测将达330GW,这么旺盛的市场需求,企业疯狂融资,也就不稀罕了。但做为投资者,我们首先要判断的是投资标的股价现阶段是否合理,未来业绩是否增长,进而推动股价上涨!今天就拿TCL中环祭天
TCL中环是最受益于近三年光伏大爆发的,近三年营收同比增长12.85%/115.7%/63.02%,而归母净利润近三年同比增长20.46%/270.06%/69.21%.从数据可知,利润跑的比营收快,一般出现这种增长情况,是销售大增+产品涨价。
2020年是光伏平价上网元年,光伏下游需要大增,但上游硅料环节,首先受2018年531影响,硅料价格持续走低,成本高的硅料厂甚至停产,各大硅料厂对未来预期悲观,相继取消了新增产能计划,2020年更是受全球疫情影响,硅料价格上半年跌破行业平均成本价,但下半年需求强势回暖,光伏全球新增装机130GW,同比增长13%,2021年更是达到170GW,同比增长30.77%,虽然硅料企业在2021年纷纷抛出扩产计划,但受限于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产能爬坡长,环评,电费,等因素影响,硅料从2020年7月最低的6万/吨,于2022年最高涨到30万/吨,短短二年时间,涨幅达400%。各大硅料企业赚的盆满钵满!而硅片生产的周期环节,是各环节最长的,硅棒生产速度最快是1.88mm/分钟,拉一根硅棒至少要96小时,一炉硅料100公斤投进去,出70公斤硅棒,留30公斤再投料,然后拉出来的硅棒还要掐头去尾,切方,切片,切出来会有40%的加工边角料会再复投。所以一批硅料完全转化成硅片的库存周期最少21天,最多40天,行业平均大概30天。硅片环节的长生产周期变相的也享受了硅料涨价带来的红利。
所以2021年硅料不断攀升时,中环得以营收同比增长115.7%,享受了利润同比增长270.06%的溢价,但很明显,制造行业,短缺是暂时的,过剩才是常态。硅料的大幅上涨,让光伏行业的周期性陡然提升!2022年硅料先涨后跌,中环就已经无法再延续2021年的辉煌,那么可以预见,2023年新增硅料产能陆续投产,硅料企业由2020年的6家,猛增到2023年的20来家,2022年多晶硅产能120万吨,2023年产能将达到240万吨,硅料价格也由2022年最高30万吨,下跌至最近20万/吨,随着后续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可以预见,硅料将走向漫漫跌途,硅片长生产周期将逐渐转变成劣势。所以,未来二年,都不要期望中环再有2021、2022年利润的高增长了。
但也会有人提出,硅料是多了,但石英砂会逐渐代替硅料,成为光伏最紧缺环节啊!你拿不到进口砂,你就没有好锅,没好锅你单晶炉就要不断换锅,影响品质,生产,进而影响利润!
在拉晶时,硅料需要先破碎到一定程度,然后放入石英坩埚内将温度调到1000-1450度进行融化然后长晶。石英坩埚的品质影响拉晶良率,而坩埚好坏主要由石英砂决定的,当前高纯石英砂占坩埚总成本的90%,而制造坩埚一般需要内、中、外三层,内层使用高纯进口砂,中、外层则可以用国产石英砂。内、中、外使用比例是4:3:3。
外层石英砂是不怎么缺的,价格涨幅也较小,但中、内层石英砂因为需要4N8品质,所以必须仰赖进口。
目前能批量生产高纯石英砂一般是矽比科(尤尼明)、TQC、石英股份。特别是矽比科和TQC的矿源来自美国斯普鲁斯派恩地区的花岗质伟岩,具有矿体规模大、石英中流体杂质少、矿石品质稳定等有优点,该地区矿供给了全球90%以上的高纯石英砂。
一台单晶炉的石英坩埚用量:目前P型硅片一台单晶炉平均一个月使用2个石英坩埚(720小时),一年使用24个石英坩埚。
1GW硅片的石英坩埚用量:1GW182硅片产能对应100台单晶炉,则1GW硅片出货对应使用约2400个石英坩埚。当前一个石英坩埚1.2万元,则对应1GW硅片坩埚价值2880万。中环2022年硅片出货68GW,营收509亿,组件出货6.6GW,营收108亿。也就是中环外销68+做成组件的硅片6.6合计74.6GW,营收509+108/3=545亿,那么单GW硅片营收545/74.6=7.3亿。当前石英坩埚也就占硅片营收3.9%的比例!
由此可见,坩埚在硅片环节所占比例非常低,这还是涨过价的坩埚,要知道2019年石英坩埚2700元/个(坩埚尺寸在不断变大,相应售价也会随尺寸变化。即使考虑这个因素,现阶段1.2万/个石英坩埚,依然非常贵了)。而即使坩埚涨到3万/个,所占硅片成本也不超过10%。拥砂为王的根本逻辑是其它企业拿不到砂,但实际其他企业以什么成本拿到砂。虽然中环,隆基都有锁定进口高纯砂,但并不代表其他企业就拿不到,只是成本偏高,而坩埚在其硅片成本并不像硅料那么份额重,所以影响也必然不如硅料!
拥砂为王还有一个致命问题,硅料还在高位!硅料占硅片成本75%-80%。石英砂这个跷跷板太小,根本翘不动硅片。2023年接下来硅料肯定是要下跌的,硅料又占硅片成本大头,所以没有那个硅片企业,会因为石英砂涨了就放慢硅片出货速度。因为石英砂带来的收益不足于抹平硅料下跌带来的损失!所以硅片企业最好的选择还是尽快高周转!
石英砂什么时候会放大优势?那就是硅料价格平稳时,但可惜,现在硅料正在走向过剩,等硅料价格稳定时,石英砂早已在高位横盘甚至下跌了。
既然如此,中环能否赚行业增长的钱呢?毕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3年可是预测全球装机将达330GW,同比大增43.5%。硅料上涨的钱赚不到,那就一看运营能力,二看非硅成本!
运营能力就是对资金的使用效率,
2022年中环总资产1091.34亿,创造了68.19亿归母净利润。利润资产比为68.19/1091.34=6.25%。
2022年晶澳总资产723.49亿,创造了55.33亿归母净利润。利润资产比为7.65%。
2022年隆基总资产1403.48亿,创造了147.8亿归母净利润。利润资产比为10.53%。
哟,中环利润资产比怎么这么拉垮?我们再看看历年中环利润资产比如何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原来拉垮是有传统的!最近2年5.17%,6.25%利润总资产比,反而是不正常的表现!
再来看看隆基
看看隆基,并不是说我喜欢他,而是实在讨厌不起来!
晶澳的表现虽说不上优秀,但相比中环,还是远在及格线以上的!
我们再来详细看一下中环的资产结构:2022年1091.34亿总资产里,470.6亿是净资产,620.74亿是负债。其中有息负债达404.13亿。而2021年有息负债是226.36亿,2022同比增长78.53%,远超净资产同比增速!说明2022年杠杆上的够高。公司类现金只有153.84亿,类现金只占有息负债153.84/404.13=38.07%,翻看公司历年数据,
做为对比,可以看看隆基与晶澳的类现金资产占有息负债比:
从上面数据可知,中环的类现金资产,远远不足以覆盖有息负债。和隆基,晶澳相比,也差的远!而且,在如此好的丰收年里,隆基类现金大幅超越,晶澳也非常充沛,而中环类现金有息负债比更是创新低!更为致命的是,153.84亿元,虽然是公司可动用现金,但却并不能随意使用。在日常经营中,中环应付类有216.61亿元,应收类175.54亿元。应收不一定都能按期,全额收回来,但应付一般是一分不能少的!应付-应收=45.07亿元。也就是说,中环利用自己的行业地位,占用了应付给其他企业45.07亿元来充实自己的现金!这部分虽然不要利息,但有严格的使用限制。正常企业是尽量避免拿这部分钱还贷款或者建产能,因为你的应收不一定能跟上应付,一旦经济或行业出现变化,会导致应收类收不上来,但应付类是要按正规流程走的,这也就是隆基虽然手握520亿类现金,却并不all in,晶澳也保持足够的灵活性。而中环却还有着404.13亿有息负债,在实际经营中,有息负债到期时间不一,应收,应付款时间也不一,我认为2023年中环再想继续提升杠杆创造业绩已无可能!甚至还要降低!
既然杠杆无法提升,那未来收益如何,就只能看现有资产类了,质量如何呢?
中环2022年有416.24亿固定资产,69.11亿长期股权投资, 45.25亿使用权资产。36.64亿无形资产,10.07亿开发支出,26.15亿其他非流动资产。公司营收利润,均由这些创造!先说长期股权投资,这个未来会持续增长吗?毕竟2021年投资收益11.68亿/2022年17.52亿,同比增长50%,这二年主要是联营企业新疆协鑫卖硅料创收的。之前投资收益2020年3.03亿/2019年2.88亿/2018年0.65亿。可以判断没了硅料收益,投资不减值就阿弥陀佛了!2023年面对硅料下跌趋势,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长是不可能的,能赚多少就看2023年硅料走势,硅料现在滑向20万/吨以下,而协鑫做为老油条,不论是因为质量还是经历多轮周期的惨痛教训,出货价总是低同行2万/吨左右,下半年又预期硅料继续下跌,所以毛估估2023年投资收益能10亿,就非常好了!2024年更可能负收益,所以投资收益不具备持续性!
再来看看资产类:
长期资产一旦投下去,那么,他的价值就只存在于使用者手里,在市场上他的价值就非常低了。对企业的影响非常深远,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收回,甚至左右企业生死!打个比方,此时企业清算,你是愿意要账上现金分你,还是愿意要机器设备?中环历年的利润/长期资产比都在2%上下浮动,可以说非常低。只在2021.2022年达到了6%,7.44%。(隆基长期在24%上下浮动!)这都指向了一个问题:有些固定资产可能已经不能再生产创造价值了,但他还躺在账本上!制造企业,只有拥有先进技术,才能创造超额收益。试问,中环所谓210大尺寸,优秀管理,拥砂为王,体现在资产收益上,创造了超额收益吗?如果没有,那潮水总会退去,谁在裸泳不一定非要等到没水时才看到。如果你非要等那天,那股价早已反应了!
这二年硅料上涨,需求旺盛,让中环有了修复部分资产负债表的机会。但代价是超高杠杆+持续输血!也就是为了业绩,中环没点防御全点了技能!而现今硅料已经开启漫漫跌途,中环所谓优势也必然随硅料退潮露出底裤,高杠杆运转在脆弱市场下对企业非常不利,所以这次138亿发债在我看来,建什么,收益多少对中环已经不重要(当然股民可能还在按中环给的数据猛按计算器,畅想未来),通过拿到钱卸杠杆最重要,企业顺利度过后面竞争危机,有了点防御的机会。不通过则危机重重!
这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游戏!$隆基绿能(SH601012)$$晶澳科技(SZ002459)$$TCL中环(SZ0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