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科技(SH688035)$德邦科技的年报出了有不少值得分析的内容:


(资料图)

第一,就业务结构而言,各项业务均有增长,增长最突出的是新能源,一倍还多;

整体毛利看似有下降,但拆分业务来看,除了消费电子以外,毛利都有增长,因为新能源毛利相对较低,所以拉低了整体毛利:

第二,2023年业务增长比2022年多了更多亮点和突破

具体拆分来看,

1)集成电路封测周期复苏,叠加品类释放,有望超预期增长:

2022年集成电路增长一千多万,看似增长不多,但公司更多的业务通过验证,开始小批量生产,因为集成电路验证周期长,所以2023年放量的地方会比2022年多很多

根据公司年报的表述:

集成电路封装领域,公司把握住国产替代机遇,加大研发投入,补充、丰富产品型号, 不断提升产品应用可靠性,在设计、封测等多家重点客户持续推进新产品导入,各系列产品在测 试、验证、小批量等不同阶段实现多点开花。(注意这里有设计公司,H客户)

公司还列举了比较重要的研发突破:

集成电路封装: 公司在集成电路封装材料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和差异化,报告期内持 续加大研发投入,其中:高导热导电封装材料于客户端成功用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 功率器件芯片固晶制程。公司自主研发的 IC 封装制程固晶膜成功通过行业关键客户的质量可靠 性验证,打破了国外厂商对 IC 封装制程固晶膜材领域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拥有了该领域 的自主供应能力。

2023年3月21日,公司曾经发过公告,增资生产DAF的东莞德邦,目的就是加快产业化加速放量。

2022 年“A 工程”项目正式立项,公司作为材料课题的牵头单位,对几种关键的集成电路封装材料进行技术攻关,目前 课题按照既定进度开展相关工作,达成阶段性工作目标。

另外,根据投入情况2023年可能会有突破的地方是热界面材料领域,基本也能去确定完成研发,公司看来对市场的需求还是很敏感的,都是市场热点的材料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拟规划建设 1 个以上新型研发中心,确定了芯片级底部填充材料 等 40 余个重点研发项目。

2)新能源业务继续爆发式增长:

电池:

2021年之前,制约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的主要是产能因素,2021年产能利率用达到181%

2022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增长两倍多,但产能依然非常紧张,根据募投项目表的内容,以及年报内容,尽管公司2022年底建成8800吨产能,但实际2022年8月达成使用状态之后,实际仅仅贡献6721万元,并灭有完全释放出来,也就说老产能利用率依然是保持在100%以上。

新能源应用领域,公司动力电池封装材料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市场主导地位得到进 一步巩固,在宁德时代等头部客户保持较高的供货份额,在比亚迪实现小批量供货。

新能源的品类也在进一步扩张,根据公司的表述:

随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加快,低密度结构材料成为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产 品,要求具有:较低的密度、高粘接强度、低模量、优异的耐老化性、长时间存储不分层的特 点,技术难度高。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该领域研发投入,取得重要进展,公司的聚氨酯低密 度结构材料已通过行业领先客户认证,预计在 2023 年实现量产

这块预计也会随着2023年储能的爆发而放量,因为还是和大客户的协同。

光伏:

光伏也在新能源里面,之前主要是通威等客户为主,2023年光伏增长幅度有可能超过新能源汽车,判断依据是:

根据年报,公司表示,通过自主创新,在大尺寸电池用叠瓦导电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开发出一款粘接强度高、模 量低、体积电阻率低的导电胶,并且通过客户验证测试,实现小批量供货。成功打破国外公司在 此领域的垄断,实现国产化。

另外公司特别提到,积极拓展与海外光伏客户的合作,开发新的增长点;

之前在交流中了解到,这家外海公司就是中环收购的Maxeon,而且供应的是不仅是海外墨西哥工厂,国内也有供应,整个光伏行业Maxeon是股价表现最好的公司

光伏叠瓦因为知识产权的原因,壁垒很高,国内公司很难绕过去,但中环不存在这个问题,根据中环的交流,叠瓦线从2022年12GW产能提升至2023 年的30GW。同时在光伏组件上协同MAXEON发展,推动美国和墨西哥项目推进,成为美国较大的供应商,这几几倍的增幅,德邦的成本比日本和德国对手更低,在光伏降本时代,这是很大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降本的路线里面,点胶是成本最低的线路,未来如果成为主流,就不可估量了。

消费电子:

苹果的供应还是很稳健,2022年也有不少突破。

据公司年报,智能终端模组: 公司有机硅封装材料的 UV 光固化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机硅材料因为其优异的耐热性、 耐候性、疏水性等特性,越来越多得被应用于极限高低温环境的装置粘接密封、智能穿戴装备的 防水防潮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密封粘接等。但碍于传统 RTV 固化技术,制造产能受限于有机硅 粘合材料的固化时长而无法有效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有效解决 了客户的痛点,并已通过客户验证,实现小批量供货。

供应苹果的相关胶水都是整体解决方案,业内是不可替代的,随着能力的进展,和产品线的拓展,每年两位数增长不成问题,之前对华为小米等公司供应不多,公司有意在这方面突破,2023年这两面是看点。

高端装备:

以汽车为主,毛利高,根据公司的描述,也是按照计划完成新产品和客户的覆盖。

这一块和电池的客户协同性,尤其攻克比亚迪之后,在车上的相关产品,也有可能进一步拓展。

结合之前的历次交流,上述各条线,新能源(电池+储能+光伏)合计翻倍概率很大,这块大概有11亿收入起步;集成电路,考虑到封测周期性回暖,叠加日本因素,国产替代加速,30%以上的增速是大概率事件,进一步爆发的可能性也在;消费电子,产品变多,加上拓展HW等客户,30%的增速也问题不大;高端装备这块不好估计,按6000万计;

(集成电路和消费电子,HW绝对是重大预期变量,但这块没法估计)

2023年的收入粗线条收入16亿+问题不大

第三,现金流

经营性现金流是各项财务指标里面比较差的,2022年是-8290万,公司给出了理由,主要有三个:

(1)随着公司 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下游客户订单快速增加,为满足客户的供货需求并保证供货效率,公司需 要进行一定的备货,使得公司存货余额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进而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2) 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引起应收票据、应收款项、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等经营性应收项目余额 增加,相应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3)为满足长期发展以及业务增长需求,公司积极扩充以 研发为主的高素质人才团队,因此报告期内公司职工薪酬等费用开支金额较上年度有所增长。

仔细看年报,上述三个理由存货和人员投入的解释力也就在3000万左右,真正的大头是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在2021年是8900万,2022年是2.16亿,多了1.3亿左右,主要的来源是宁德时代和通威等公司,其中宁德时代一家就1.56亿,几个公司合计快2亿,因为客户都是巨头,所以回款应该不成问题。

最后,公司提到对未来三年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任务分解:

依据价值取向,对目标任务进行分 解,制定了支撑公司未来三年发展的十项战略举措,并确定 2023 年主要工作任务,明确了研发 产品、技术、应用三大平台建设,战略客户协同等重点工作事项及新能源山头项目、半导体灯塔 项目等关键指标,为公司 2023 年业绩目标达成及规模化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能看出来公司对半导体和新能源是最为看重的,也是支撑公司未来三年发展最重要的两块,按照目前的进展来看,未来三年复合增速超过50%的概率是很大的,当然这是个人判断,也许有乐观的成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