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艺科技的2021年报没有任何关于钠离子电池的描述,所以,传艺的钠离子电池布局,至少是2022年后的事情。2022年报描述钠电池的经验实体为如下三家企业:
从爱企查平台查询,这三家公司均在2022年新成立,江苏传艺钠离子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由传艺科技100%控股;江苏传艺钠电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控股70%;江苏传艺钠电新材料有限公司由公司控股60%。这三家企业,传艺科技均属于控股,在年报中明确披露属于合并报表的子公司。
按照公司定增可行性报告披露,5.5Gwh的建设费用为27.5亿元,折算为5亿/Gwh的建设成本。 公司公告2022年,投资5000万建设200Mwh的中试线,同时建设钠离子电池一期工程4.5Gwh,那么第一期工程的投资规模至少为4.5*5=22.5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钠离子电池在建/已建产能
看年报的资产负债表:
2022年的资产、负债均没有显著的增加。进一步看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科目:
2022年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合计=3.83+7.33=11.16亿。2021年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合计=6.66+1.62=8.28。 那么2022年这两项增加 11.16-8.28=2.88亿。
年报披露,2022年“年产18万平方米中高端印制电路板建设项目”使用募集资金0.27亿元。按照往年电脑外设主营业务的年化固定投资大概至少1.5亿。那么满打满算,投入到钠离子电池的资本开支=2.88-1.5 = 1.38亿。
传艺号称钠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年报中也披露了正负极、隔膜、电解液、pack的制备、加工制造方法,按照锂电的规律,每Gwh至少得10亿起步吧?退一步,仅算电池的5亿/Gwh,去年4.5Gwh至少要22.5亿开支,那么这1.38亿相对于22.5亿来说,杯水车薪,启动资金都不够。
4.5Gwh这么大的规模,还要全产业链建设,要准备材料设备、要进货备货等等,资金流水不是以前搞鼠标小打小闹那一点点资金能满足的。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请看:
明明显显,从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看不出任何有大规模搞钠电池建设和生产的迹象。从现金流量表中也看不出与往年明显的不同。
2021年期末的现金余额是4.39亿,而2022年几乎没有长期借款(固定资产对应长期),那么这4.5Gwh的巨大开支流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了?
对于一个转型搞二次创业的公司,只能描述为奇迹。
0钠离子电池研发投入
2021有几十项电脑外设的研发投入,2022年也有,但多出来几十项钠电池的研发投入,方方面面都有,更神奇的是,这么复杂的精密电化学工程,居然在一年之内,可以完成整个钠电池全产业链的所有技术开发工作,随便摘录一部分:
要知道,即便是宁德时代这种全球的龙头,没个三五年,几十亿的研发经费,完全是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公司通过购买,或者技术人员入股等资本方式,快速获取,但这个渠道对应到财报的资产负债表的“商誉”科目。
奇怪的是,商誉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神速,零成本,零人员。我就纳闷,天底下最好的事,怎么都被传艺摊上了?!
0钠离子客户合同
钠电池作为一种尚未规模量产的新型电池产品,如果没有明确的下游客户采购合同,冒然大规模生产,务必会产生重大的经营风险。所以,下游的采购合同很关键。
合同负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传艺可以解释,说钠电池合同没有预收款,姑且这么认为吧,反正真这么做,后面的坏账计提是个无底洞。好些锂电池在19年就是这么倒闭。但是,从应收、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看不出任何为履行钠电池合同而产生的人员、费用、资金流动。
总结:
$传艺科技(SZ002866)$$维科技术(SH600152)$$华阳股份(SH60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