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个人一直感觉自己是一个倡导多元化的投资者,但是真正将自己的各个账户投资情况归纳到一块(下表),自己实际上是一个投资相当集中的投资者,我自己甚至没有感觉到持仓的前三名居然与第四名之间相差那么远,可见感觉有时候会严重脱离事实。

这已经是第二次有网友提出持仓集中的问题了,但是作为一直秉持多元化观点的投资者,却在进行着相对集中的投资,想一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有3点:1)对于某只个股,投入多少额度,主要是凭感觉,只要感觉持有的市值能够接受,就会买入;2)自己搞了个满堂红策略,该策略会在持股跌幅大于10%以后,通过自有资金(市场处于平衡市期间)或信用账户(市场处于低位时期)买入股票,此时并不调整雪球组合的仓位,新增的股份会在该股票盈利的时候卖出,从而制造红盘;3)对于自己了解的股票,会有意重仓。

对于第一项原因,可以以澳博为例。最初的想法是买入的股票总数与海油最多时候的股票数量一样就可以了,但是,看着那么便宜的股票,时不时还是想再买入一些,现在的持仓已经比目标仓位多出了10%。

对于第二项,最典型的就是民生银行,由于买入后,该股不断下跌,长期低迷,所以为满堂红策略提供了非常充分的买入时间,现在持有的民生银行股票数量是组合对应股票数量的3.75倍,算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目前还有一只股票在做满堂红,那就是中南股份,实际持仓接近高于组合持仓的两倍。对于这两只股票,特别是民生银行,可能不会在盈利时卖出,因为不到4块的成本,对于一只将会进入增长(管理层五年规划中这么规划的,我非常相信他们的说法。对于银行股,管理层完全可以像神那样,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过程的股票来说,民生银行现在的价格太便宜了。

对于第三项原因,一般不太常见,可以以现在退到持仓第二位的海油为例。因为自己在该行业工作,所以在负油价时期,有意加大持仓比例,造成海油的持仓非常高,即使现在已经卖出了一多半的仓位,市值依然位居第二。

出于以上原因,一直觉着自己是一个主张充分多元化持仓的投资者,但真正将股票归拢到一块,发现实际情况和自己想象得并不一样。但是,无论如何,持有多少股票,最终的目的还是感觉心理舒服就行。

附:由于这几年市值大幅上涨,那些持股比例低的股票,跟几年前的主力持股的市值相比,其实并不低,持股比例低仅是因为总资产多了,所以,买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买入,这恐怕也是持仓失衡的一个原因,毕竟同样的市值,在9年前是主力仓,现在只能归为低个位数持仓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