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很久没写长文了,之前价值投资的消费医药,这3年基本上苦不堪言。说好的内需,医药和消费,为什么在A股表现的这么拉跨。直到我看见了一个有趣的数据,让我茅塞顿开。

过去几年,几乎所有医药公司的招股书,描绘的国内医药市场,都是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纵使医药市场已经高达数万亿,但依然会持续高增长,且速度会越来越快。核心逻辑大致相同,那就是国内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且正在加速。由于老年人口是医疗消费需求的主力,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自然会带来医疗消费需求的增加。听上去,这样的逻辑无懈可击。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老龄化加速,但医药市场规模增速却不断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根据经济学理论,市场规模=量*价。日本医药市场规模增速下滑,在于受监管打压,医药市场价格下滑,从而抵消了增加的“量”。为什么日本医药行业的发展,会与市场的预期大相径庭?原因在于,市场有更强大的“负面力量”,抵消了老龄化带来的增量。那么,这股神秘的力量是什么?又来自何方呢?答案分别是:“降价”、“卫生部”。 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事业,都是民生工程。“全民医保”的日本更是典型,早在1960年,医保就实现了98%人群覆盖。

随着老龄化人口急剧膨胀,叠加日本“以药养医”机制带来的开贵药、收受药品回扣等现象泛滥,导致医疗费用快速增长。70年代,日本药品支出占国民医疗费用的比重,高达40%左右。在经济繁荣时期,日本对此或许不会太忧心。但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持续向上。80年代,日本开始进入“迷失的二十年”,医疗保险和政府都面临财源告急的压力,因此日本开始对药品价格“痛下杀手”。一方面,强力挤压流通环节的“泡沫”。1986年,日本医疗用药的平均进销差价率为23%,到2004年进销差价率已下降到6.3%。

另一方面,日本开始控制药品定价。1988年开始,政府每两年进行一次对医保目录品种的价格调整,涉及13000多种药物,次平均降幅超过6%。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医药也面临和日本一样的困局,就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大,医保局的控费,国内医药企业并不好过,至于那些研报吹的天花烂坠,实际上很多行业都是在画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基本面,行业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现实就是啪啪打脸。医药不再是投资的天堂,根据日本20年的走势和推断,基本上10年很多医药公司股票原地踏步,根本跑不赢指数,极少数创新药能走出困局,但是前提是你足够优秀。

所以我想告诫那些价值投资的朋友,在a股,你格局的最终结果就是10年你很可能一只股票的收益原地踏步$恒瑞医药(SH600276)$$复星医药(SH600196)$$药明康德(SH603259)$。@股神二哥16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