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的港股是机会。

最近10年来,港股有过三次集体性破净:

第一次发生在2015年12月下旬,直到2016年2月中旬,探到最低值0.88倍PB。尔后开始反弹。最高反弹至2018年1月底,PB值高达1.51倍;


(资料图)

第二次发生在2020年3月上旬,直到2020年5月底,探到最低值0.92倍PB。尔后开始反弹。最高反弹到2021年2月中旬,PB值高达1.53倍;

第三次发生在2022年7月上旬,直到2022年10月底,探到最低值0.76倍PB。尔后开始反弹。今年年1月底,PB值反弹到1.18倍后再次开始下挫。

今年3月中旬,港股再次集体破净。至今已经2个月,探没探到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港股又集体破净了

从历史上看,港股每一次破净,都是一次难得的上车机会。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在港股破净之后,大胆加仓、重仓、满仓,然后再用后续现金流不断定投,坚持到底,一定会收获满满。

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港股破净,还是第三次破净的延续——第三次破净后反弹没多久,再次转头向下——这是一次幅度稍大一点的波动。如果我的判断准确,那么这次破净持续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2、股市下跌,相当于给普通投资者涨工资。

以前我一个月工资,大约可以买100股平安。现在一个月工资,大约可以买200-300股平安。我什么都没干,工资相当于上涨了1-2倍。

这就是股市的神奇之处,这就是熊市特有的魅力。

当股价便宜之后,你花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股票。这些股票所代表的股权,以及股权背后的盈利能力、分红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股权才是钱,股价只是股权暂时的报价。

看透这些,再面对下跌,你才能从容不迫、闲庭信步,该干嘛干嘛。看不透这些,你就会像网上那些基金经理一样,怨天怨地怨祖宗。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是潜心定投、坚持长期价投的最好时光。

本轮熊市,起源于2021年Q1,至今不过两年多一点时间。从下跌幅度上讲,已经足够。从时间跨度上讲,只居历史中游水平。明显的底部区域,静待行情反转可也。

股票便宜了,想办法把手中的优质股权搞得多多的,这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儿。

至少不要把手中廉价的筹码搞丢。除此之外的一些分析和操作,都是扯淡。

本周前几天,市场行情不好,打开手在舆论场上转了几圈,到处哭爹喊娘声音。尤其那些名声甚隆的投资大佬,各种各样的悲观、焦虑情绪渲泻。真是让人失望。

我就奇了怪了,待以后行情好转,这些人还怎么好意思再鹦鹉学舌什么“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或者“别人悲观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悲观”之类经典价投名言警句呢?

3、很多很多人,在股市下跌的大考前,表现不及格。

市场总是在牛熊交替间进行。高点低点此起彼伏。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些都是投资的基本常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常识,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能做到的,还真没几个人。比如现在,市场明显还处于底部区域,优质而又廉价的股票到处都是,本应贪婪的时刻,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却到处都是恐惧。

甚至有投资大佬感叹:要到正确的市场里去投资。引一众小V吹捧:大佬又进化了。哈,忍不住大笑:何谓正确的市场?何谓投资的进化?全都搞反了。

看到股价涨就认为股票是好的,看到市场涨就认为市场是好的,这样的认识,恕我直言,连入门级都算不上。

所以看到众V的感叹,我也感叹:如何面对波动?这很考验人性——坦率地说,目之所及,大多数人的表现,不及格!

熊市,对投资者来说,是一场大考。考认知,考定力,考操守,考有关投资的一切理论水平与操作技巧。只有深耕熊市,才能收获牛市。

再说一遍:熊市是用来收藏和播种的,牛市才是用来收割和展示的。牛市只是一种兑现体系。真正能让你赚到钱的,是熊市!

哪些人会天天盼牛市?

(1)满仓并且再无后续现金流的人;(2)老想着收割别人的人;(3)急功近利的人;(4)投资还没开窍的人。

一个真正的投资者,绝对不会让自己成为上述4类人。

4、别灰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去年疫情时,大家认为疫情一放开经济就会的,所以疫情放开时,市场对整个2023年的预期打得是非常满的。等到2023年真开始了,才发现自己想简单了,经济并没有预想得那样好。

事实证明,经济不好,是多因一果。疫情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前些年,我们自己内部有些观点和做法,过于激进。比如环保一刀切,比如妖魔化房地产。方向对,但走得太急太快,有扯着了蛋的嫌疑。

外围上,也是各种不太平。搞得世界大通胀,经济整体不振。

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才有今天“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分析和判断。但客观地说,这些因素都在边际改善。

国内管理层在不断释放宽松和拼经济的信号。尤其政策上的纠错纠偏倾向,异常明显。最简单的,身边砸锅掀桌子的事儿发生得少了。国外那些负面因素,也在趋向缓和。美联储加息已近尾声。打打停停,烈度降低,俄乌战争也就这样了。各国都认识到自己的经济不是太好,瞎折腾的劲头没有前两年那么足了。

这些都在向正面催进和演化。

预期好预期差可以相互转化。它们对股市的短期影响,也都能够在股市中自由地体现。你只要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就不应对眼前的市场波动悲观和焦虑。

中国是一个充满忧患感的民族,并且是一个异常有执行力的民族。三十年前我们担心人口大爆炸,三十年后我们又担心人口大坍缩。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静态思维让多少人对人口大爆炸理论深信不疑?但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大家心里都清楚。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又对人口大坍缩理论深信不疑,焉知这不是又一次的静态思维在妆夭作怪?如果人口真地发生严重的下滑,我们能采取什么手段、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反正我是很有信心的。

再则人口红利,包含着质和量两个维度。量上熄火,质上发力。中国的人口红利这才刚刚起步,好戏都还在后头呐。

总有傻瓜把今天的中国跟三十年前的日本相提并论。这是典型的刻舟求剑式的简单类比。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不是瞎掰的:新能源、电动车、无人驾驶、智能工业、5G、更高层次的工业互联网……眼前这世界能数落得出来的、几乎所有的新兴行业,中国都处于领先位置。科技的突破,产业的升级,在中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层层递进。

相信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会有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涌现出来,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这样的国家,是很难衰退的。

预期差-股市跌-预期更差,这是眼前的负反馈循环。等到大家发现事情并没有预期得那样糟,甚至比家预期要明显得好时,整个反馈循环又会完全颠倒过来。在股市投资中,这样的桥段并不算多新鲜。

只要你相信这个世界整体上会变得越来越好,就应该相信这个股市老桥段一定会不断发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