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岛封关”即将来临之际,“顶奢”品牌最在意的是零售的自主权,而不是免税企业的“特许经营牌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法国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要在海口开店的消息,引起业内关注。海口万象城的两层商铺拉起围挡,显示“路易威登即将开幕”。
首先,路易威登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公布近三年后,第一家在海南开精品店的“顶奢”品牌;而且,路易威登并未入驻在海南拥有最大体量免税城的中免集团,而是选择了与万象城合作。
自2020年6月《总体方案》公布以来,免税城一个接一个地在海南开业,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但是,业内公认的四大“顶奢”品牌:爱马仕(Hermès)、路易威登、香奈儿(Chanel)和迪奥(Dior)却迟迟没有在海南开出固定的精品店(主要售卖皮具和服装)。目前,这些品牌在免税城只开了售卖香水和化妆品的专柜。
2022年4月,时任中免总经理陈国强在接受《财经十一人》采访时表示,中免的海棠湾一期2号地已经为这四家预留了位置,但也准备了第二套方案——如果上述四大品牌不来,就考虑在这里建一个全球最大的香水化妆品综合店。
(海口万象城的路易威登店铺围挡。图片来源:海口万象城)
游客到海南旅游,购物的首选大多都是海南特有的免税城,而不是各大城市都有的万象城。
那么,为什么路易威登没有选择中免的海口免税城或三亚免税城?
品牌方和免税城的合作,大多是采用经销模式,即免税企业采购、经销品牌商的货品,赚的是商品价差。销售额并入免税企业的财务报表,且毛利率相对较高。
但是,顶奢品牌向来不走经销路线,其店铺全部直营,没有代理商和经销商。这样就杜绝了经销商随意打折降价、窜货(跨区域、跨渠道降价销售)等扰乱品牌形象的行为。在奢侈品行业,近年来其他品牌也在逐步收紧对经销商的管控,或者裁撤经销商,就是为了拿回主动权。
针对顶奢品牌的需求,中免也提出了一些变通的方案。陈国强谈到过另一种合作办法——联营模式,就是免税城只充当一个地产物业的角色,品牌商在此开店,中免提供场地和服务,赚取扣点。对于中免而言,这种模式毛利率相对较低,销售额也不能算作营业收入。
不过这种联营能否真正落地,要打个问号。从结果来看,顶奢并没有选择这样的合作。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品牌和商场的调性是否一致。
路易威登选择的海口万象城,是海南首个高端购物商城,位于海口市中心的国贸,主打“重奢+轻奢+首店”。2022年6月开业首日销售3356万元,成为当时的现象级事件。
但是现在,随着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推进,免税牌照在海南的意义将大打折扣。海南的全岛封关,封的是海关、关税的“关”。封关之后,海南岛就属于“境内关外”——属于中国境内,但在关境之外。以后内地的货物到海南岛,算出口,海南岛的货物来内地,算进口。
首先,免税城依然是巨大的流量池,许多品牌还是依托于免税商进行销售。就如同在香港,遍地商场,全部免税,但是DFS这类免税城仍在零售地图中占有一席之地,照样有生意,尤其是旅行团的生意。
况且,和香港极度发达的零售渠道相比,海南目前仍然缺乏大型购物中心、社区便利店、药店等等。所以,免税企业在海南虽然将不会再有没有“牌照”所搭建的天然壁垒,但是只要做好商场的运营、供应链的建设和消费者服务,也仍大有可为。
为了应对未来的变局,中免在三亚已经有所布局。中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太古地产已经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将在三亚海棠区合作发展一个零售地标项目。合资公司以13.08亿元竞得这块占地20万平方米的零售商业用地的开发权后,计划发展为一座以零售为主导的度假型商业项目,预计于2024年起分阶段落成。太古地产和中免股份分别持有该项目50%的权益。
中免的公告称,做这个项目是为了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新机遇,发挥太古方在商业地产开发、招商以及运营方面的商业项目经验,打造高端旅游零售业态,通过与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二期有机协同、良性互动,巩固公司在海南的市场地位。
记者从奢侈品行业的权威人士处了解到,这个项目很可能引进路易威登在海南的第二家店。4月12日,路易威登发布了最新招聘信息,招销售主管、店铺运营等,工作地点在三亚。据了解,这家店大概率落在三亚国际免税城这个三期地块,仍然是自主运营的方式。
另外三大顶奢品牌在全岛封关运作前如何布局,是接下来的看点。爱马仕和香奈儿按兵不动,而迪奥已经在三亚艾迪逊酒店里设立快闪店。三亚艾迪逊酒店位于三亚海棠湾中心地带,紧邻三亚国际免税城。自2020下半年起,多个奢侈品品牌入驻,迪奥连续两年在夏季和冬季与其合作。
奢侈品进入一个新兴市场,当购物中心等配套物业尚不完善时,往往选择在五星级酒店布局起步。比如当年北京的王府半岛酒店,上海的波特曼酒店(上海商城),都是奢侈品进驻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