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格力电器(SZ000651)$
在撰写本文之前,为了回馈客户,我在4月10日雪球办了一次格力股价免费竞猜活动,承诺截止在4月22日前,给予预测最接近4月28日收盘价的粉丝一台格力破壁机的奖励。截止参与竞猜的有350余人,4月10日开始竞猜格力股价是37元上下,老刘因为对一季度业绩经营情况比较了解,当初开盘的时候就在我的客户群里下过断言,40元以下的大概率无缘获奖,后续果不其然,格力股价气势如虹持续上涨,不久之后就突破并站稳40关口,粗略的统计了下,大概仅有不到50户猜40以下,大多数人都预测格力4月28日收盘会在40以上、通过随机取样可以看出,伴随着格力股价不断上涨,格力持有人对手中的格力走势分歧开始逐步减少,喷子黑子的声音开始减弱,因此认可我观点的人也开始逐步增多,老刘很感激雪球上的投资人和消费者对格力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信任。
关于2022的年报净利润和营收预测,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提过,大致就在248-256亿之间,其实今年的家电消费行情迎来了稳定复苏期,原本我预测的是格力2023年一季度业绩情况会在50亿以上,同比全年增长25%左右,但是大概是4月中下旬我通过和几个外省私交较好的经销商沟通发现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就是飞利浦对格力经销商渗透速度超乎了老刘想象,就老刘获知的情况,1季度飞利浦空调高举高打直接从经销商入手,采取许诺高额返利(是格力返利的N倍),注册影子公司寄生格力经销商的物流、售后、仓库,以挖墙脚的方式抢了格力不少的单子。飞利浦去年还只是在河北兴风作浪,今年战火直接烧到了河南、安徽、陕西数省。而且飞利浦的线下经销商渗透工作还在继续,2022年4月14日飞利浦有人找上老刘,精准的说出了格力的返利政策(我觉得公司肯定有内鬼,商业机密都被人知道了),并许诺N倍的返利,拉我入伙搭着做飞利浦,但老刘果断拒绝了。老刘固然是意志坚定,对品牌忠诚度高,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对方提出的价码也确实很诱人。很多线上化开展不力的经销商在他的煽动下偷偷做飞利浦,对格力的短期的影响还是有的,因此我适当下调了一季度业绩预期,通过收集多个省公司数据来估测,我预计的格力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大致在44-49亿之间,营收在410亿上下浮动。
关于格力前任董事长朱江洪在飞利浦空调发表演讲新闻,不瞒各位说,其实看到新闻时我也是很意外,但意外过后冷静想想又觉得其实并没有那么离谱。朱先生曾是我进入家电行业的引路人,他的为人品格和胸怀我是有了解的,我不想用阴暗的想法揣测他的行为,我更不信以他的地位,会为了三瓜两枣的小钱去鼎力站队飞利浦空调与格力为敌。这个演讲内容我通过其他参会的安徽经销商打听过了,并没有什么太多值得报道的实质性内容,我相信朱先生在演讲之前更多的还是简单以为这只是一场老同事(黄辉)老合作伙伴(徐自发)邀请的场面化演讲,毕竟么70多岁的老人了,退休前也是风光无限的日理万机的著名上市公司董事长,骤然隐退也难免会感到落寞,友人相邀欣然前往也是人之常情,我相信他也一定未曾料到一场普通的发言后续会被人拍下来并被财经媒体报道造成对格力公司不那么有利的影响。但是安排这场演讲并将消息透露给媒体的人是有预谋的,只能说朱先生失误在于在别有用心的人安排下演讲,造成的一场针对格力电器与飞利浦空调之间的舆论攻防战。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董总应该是看到了这个新闻的,因为就在朱总演讲的第二天,董总就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条有关“飞利浦负面缠身的新闻”。我相信董总和总部应该是比我更早了解飞利浦对线下格力经销商的渗透行为,所以大家如果无论吃瓜还是看后续动态,还需要看格力总部的后续应对,暂时大家还是先让子弹飞一会吧。
今年家电行业的大宗商品成本正在走下降趋势,但是价格并未下跌且还在缓慢上涨,今年白色家电行业整体利润迎来戴维斯双击创造新高是很有可能的预期,在这样水涨池高的大环境下,不排除空调行业今年会遭遇一场价格战的大乱斗。听闻飞利浦空调最近在广东中山坦洲准备布局生产基地,部分格力重臣以为把空调生产出来,靠人脉就能做成一个成熟的企业,这招数以前创维空调干过但是失败了,如今又有飞利浦这样的鲶鱼出来搅乱空调市场也许未必是坏事,毕竟有竞争,消费者多了选择才会有对比,更何况空调市场也不只有格力一家企业,飞利浦要真的能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成功做到在空调市场脱颖而出对整体的消费者和厂家都能够更好地提升。不过站在老刘的立场来看,飞利浦要光想依靠挖经销商给高返利采取寄生经营的模式,靠这些伎俩想要做到市场份额的头部企业,我认为能够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在当前形势下飞利浦近几年先在二三线品牌空调例如海信、tcl、奥克斯、长虹夹击下保证自己先活下来是更加务实的选择。
中国空调行业从8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老刘想跟大家讲下,为什么空调市场竞争大浪淘沙之后脱颖而出的行业第一会是格力,顺带这篇文章教大家如何买到满意的空调,以及为什么格力空调为什么利润比别人高却总有消费者愿意买单。最重要的肯定是品质和创新,格力的产品在业内和消费者中的的口碑是公认的好,上世纪90年代当格力还未能够完全掌握全部的空调自主生产技术时,格力就很注重品质的控制。那个年代很多空调店经常会放一台磅秤在店里,经常会有人把空调内外机放在磅秤上进行比较,结果总发现格力品牌的比其他品牌更重,连回收的报废空调都比别的品牌贵,后面拆机解密才知道早期格力更愿意堆料,多出来的重量基本集中在散热铜管里,铜管用得多了散热面积增大了自然制冷效果就更好。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一台空调品质的好坏,重量只是其中参照之一,源于芯片控制功能够不够丰富,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够不够强,电机、电容和排风扇运行够不够稳定。目前这些零配件方面格力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独立自主研发生产并不断迭代升级这些的公司。其他的一线公司,比如美的、海尔、不是说他们用的合资压缩机或者是其他进口的电容、电机等性能方面就一定比格力自主生产的差多少,但毕竟缺少一个从0到有的研发过程,直接上拿来主义的企业很难有“从有到精”的动力。一个企业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拿来主义思想路线也许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还是要略逊一筹的。
最后顺带盘点下近期格力的股价走势吧,正如大家看到的,格力今年的股价接连上涨大家已经有目共睹,当然可能会有一些职业黑子会嚷嚷,格力之前超跌那么多,才涨回这么点格里芬有什么好骄傲的。这样的杂音其实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毕竟老刘的文章不是写给他们看的,但是股价上涨过分乐观,其实我觉得也大可不必,我还是秉承我年初的观点,根据今年消费复苏的业绩来看,格力今年内站稳50关口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价格,如果股价创新高,那除非是整体股市大环境都很火热,业绩方面,由于着格力去年收购的格力钛、以及盾安,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突破历史新高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考虑到格力钛斩获全国多个城市的批量订单,消费复苏行情下,可以想见格力未来三年还会有相当程度的增长,当然还是那句话预测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毕竟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都是事在人为的结果。
由于昨天的文章被小管家认定违反社区广告营销范围,老刘就不公开打广告了,只想说,近期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老刘预计会在今年上半年上线电商,也开始和格力公司一样,走出舒适圈,共同拥抱转型之后的商业模式,老刘决定在渠道改革周年的时候,撰写一篇渠道改革的得失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持有和关注格力电器。共同见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享受制造业转型的红利。